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

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 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弱化乃至消失。

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节选自《光明日报》)                                                                                           

1.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B.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

C.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

B.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

C.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D.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视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发展的事实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等因素,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B.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C.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

D.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

 

1.B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阅读并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进行比较,筛选,然后做出判断。B原文是“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故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对文章的大意的理解,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A强加因果;B无中生有,原文无“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之意;C未然变已然,原文第3段最后一句有“或许”一词。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 A说法绝对化;B “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的说法没有根据; D应为“尽量少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包括其处女作和成名作《雷雨》,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话剧。

B.《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擅长描写战争,也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绝”,即曹操的“奸绝”、赵云的“义绝”和孔明的“智绝”。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90多部(篇)小说,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高老头》是其序幕,表现了“金钱” 取代了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帝”的社会现实。

D.《炮兽》中,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面对炮兽的肆虐,在众人的无能懦弱中,表现出刚毅坚定、指挥若定的一面,最后对炮队队长的奖惩,又表现出赏罚分明、严酷无情的一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一部《乔家大院》,让陈建斌和蒋勤勤走到了一起。他们迅速闪婚、生子,一切是那么顺利。现在,他们生活幸福甜蜜,也称得上是演艺圈的模范夫妻了。

C.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艺术报名的截止时间快到了,他背着爸爸和妈妈偷偷地跑去报了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李天一事件______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更像一个警钟,一个长鸣在中国家长心头上的警钟:该怎样关爱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②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中国航空母舰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使中国军队__________。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_____。

A.不只   如鱼得水 刮目相看           B.不止   为虎添翼         另眼相看

C.不只   如虎添翼 拭目以待           D.不止   为虎作伥         静观其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伦理本位

梁漱溟

缺乏集团生活之中国人,则一面不知有团体,一面不知有个人。从社会结构上说,英美为个人本位之社会,苏联为社会本位之社会,中国恰都不是。过去中国社会,从其结构上看,非个人本位,非社会本位,乃是伦理本位。何谓伦理本位?本位即重点,个人本位重点在个人,社会本位重点在社会,伦理本位之重点,乃在相关系之两方中之对方。伦者伦偶,指相关系之两人而言。例如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皆是。在此相关系之两面中,彼此互以对方为重,是曰伦理。在父则以子为重——是之谓慈父。在子则以父为重——是之谓孝子。以此类推,重点都放在对方。朋友不如此,非好朋友;兄弟不如此,非好弟兄。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因情而有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义也。所以伦理关系,亦即是相互间之义务关系。每个中国人必须各自认识其义务而履行之,却从来不许谈权利。

这并非是空话,可从经济关系验之。试看个人本位之社会,财产既为个人所有,而社会本位之社会则其财产,主要属于社会(共产),中国人之财产,既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社会,乍看粗看,似属于家庭,其实也不是。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财产是不分的,乃至祖父在堂,祖孙也不分,是曰共财之义。兄弟间或伯叔与诸侄间,析产分炊,是曰分财之义。分财可能不止一次,富者可再度分财与贫者。亲戚朋友则有通财之义,通财与分财不同,是要偿还的。每个中国人,视其财产之大小,与对人关系亲疏远近,而必须负担或照顾家庭以外之人之生活。财产大,则负担之范围亦广,倘不践行此种义务,必遭社会指责。

中国自唐代以来,法律精详,为世界冠,但于物权债权则自来忽略,此与西洋自罗马法以来,爱讲物权债权者则相反。爱讲物权债权者,其财产总是为了自己享用。中国所重在情义,为了情义而财产便成为伦理关系中,所共有共享。其范围初不限于家庭以内。在西洋遇事讲社会救济,政府要负责任。中国不然,一切问题消纳于伦理关系,彼此顾恤之中而不见。所以我说中国人的财产不属个人,不属社会,而是属于伦理的。

其次从政治上看,亦完全建筑于伦理。官则曰“父母官”,民则曰“子民”,为政则曰“如保赤子”,又曰:“以孝治天下”。说他是专制,说他是民主皆不对;专制是权在一人,民主是权在人人,中国根本不讲权,所以都不是。凡讲权者皆以自我为中心,而伦理则看重对方也。

伦理情谊为中国文化一大长处,那只是民族精神两特点之一。中国民族精神更有一大特点,即是以是非观念代利害观念。所谓讲理即讲是非,以利害隶属于是非,不以是非隶属于利害,此因中国自古以道德代宗教之故。宗教尚说祸福,祸福之含义在利害。西洋中古以前之人生,皆笼罩于宗教之中,不出祸福之念。近代思想开发,崇尚功利,又不出利害之念。在祸福利害以外之是非心,不甚明著。中国自周孔教化以来,除以伦理情谊领导中国人外,便是发扬人生向上精神,一切以是非义理为准。

譬如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西洋人也许感觉奇怪,不求饱求甚么?不求安求什么?须知中国人所求者,就是那个“正”字。“正”即正当合理。苟非正当合理,则虽安饱,他也不要。安饱问题是次于合理问题的。

这种精神,并不只于读书人见之。不拘什么人都喜欢讲理评理。俗语说:“不欠钱粮不怕官,不亏良心不怕天。”此可见其心中自信有理,而理为最高至上,虽天也不怕!与宗教徒是何等不同!此人生向上之精神非常伟大,为西洋人没有的。

1.下列对“中国社会伦理本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是中国没有集团生活。

B.伦理本位相对两人关系而言,是指在中国家庭里彼此以对方为重。

C.伦理本位的社会里,伦理关系是相互间的义务关系,没有权利。

D.伦理关系是一种情谊关系,因情而有义,所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乃至祖孙间,财产是不分的,都属同一家庭。

B.中国人有与兄弟和朋友分财之义,还有分财与贫者之义。

C.为了情义,财产成为伦理关系中双方共享,但只限于家庭。

D.中国人彼此顾惜,不存在由政府负责的社会救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政治也是以伦理本位为基础的,伦理看重对方,所以“父母官”并不讲权。

B.西洋人崇尚宗教,没有是非观念,因此也就没有中国人人生向上的伟大精神。

C.伦理情谊看重情义,坚守是非义理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的安饱问题次于合理问题。

D.伦理情谊和人生向上的精神是中国文他的长处,我们应该吸收并发扬光大。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雷雨》中周萍与继母繁漪有染,后来他不想再保持这种关系,于是告诉父亲想要到矿上去,借以摆脱繁漪的纠缠。

B.哈姆莱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但由于缺少得力的帮手,势单力薄的他一再拖延复仇计划。

C.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了预示“金陵十二钗”最终命运的图册和判词;“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是写给巧姐的判词。

D.《呐喊》的创作意图是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阿Q正传》《风波》都收集在《呐喊》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