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下面这段话作为开头,延续这段话的叙述腔调续写成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

以下面这段话作为开头,延续这段话的叙述腔调续写成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每当想起童年,便能记起这句话:“回首往事,既喜且忧。”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梦中又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姑娘(小男孩儿),同儿时的伙伴在老地方玩耍。……

 

童年渐行渐远 每当想起童年,便能记起这句话:“回首往事,既喜且忧。”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梦中又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姑娘,同儿时的伙伴在老地方玩耍。长大好像就是一瞬间的事,又像是用记忆铺就的一段轮回。时间拉着我们以光的速度奔向未来。有哪些事是用来回忆,哪些事又是注定要被遗忘的呢。 儿时常和玩伴嬉闹的那片草地,如今已变成一座大气而漂亮的居民楼。经常有孩子们在楼前的水泥地上玩耍,内容也早已不再是“过家家”。有时候会隔着窗户望着他们,想起我们还小的时候。然而时光是不可逆转的,旧事只能存活于意念之中,依靠某种关于童年的滂沱情感而偷生。这份执念,是一种抗拒成长和遗忘的姿态。 这样行走于光与影之间,记忆是一剂疗伤的药,小心而稳妥。 小时候和同伴们玩耍时会时常谈到理想。记得有一次我们坐在草地上畅谈以后想做的工作,一位贪吃的小男生向往地说他长大要做个厨师,天天吃好的——这当然引来了伙伴们的一阵哄笑。在我们看来,我们个个都是要做大事的,是要做科学家或英雄的。而当下,在高考已成为我们全部的生活意义的当下,这引起幼稚而疯狂的念想早已不再是一种信念,而是回忆中的一站,美丽在望。 小时候几个小伙伴勾肩搭背地招摇在路上,偶尔制造恶作剧而后一哄而散,过家家时抢着做爸爸妈妈……而现在,坐在拥有明媚阳光的高中教学楼里,昏天黑地地与数理化厮杀,心里默数着高考的脚步……我们告诉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 夜晚,在惨白的灯光下埋头做题,嘴里念叨着各种公式,右手急速地书写着各种符号,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可是我们跑得过时间吗?成长与时间,对立而又统一。我们的童年就像是一场灿烂的洗礼,圣洁且光辉。而今,它已成为一种遥遥在望的风景,成型在无人的时间彼岸,仅使回忆瞻仰。 童年渐行渐远。那么回忆呢?那么你我呢?是不是也在各自的生命中滑翔,逐渐远离了最初的方向。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续写式的半开放作文题目,虽然文章开头作了相当的限定,但是限定的内容我们相当熟悉,续写的内容由对“童年”的回忆展开即可,立意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回首往事,既喜且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50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由于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四位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以他们的口吻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符合人物身份。

清兵卫        丹柯        桑地亚哥        翠翠

示例:祥林嫂——生命就是一个雪覆冰封的漫漫长夜,放眼望去,看不到一丝光明。

人物:      ——                                                       

人物:      ——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露水。我穿过打麦场,                         

                                     。烤火人的漆黑的轮廓,就像是用乌木削成的,在篝火周围游动,于是他们投到苹果树上的巨大的影子也随之而摇晃不已。

①在寒气逼人的晚霞下,村里人的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②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则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③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④沿着果园的围墙,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

⑤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

⑥天色越来越暗。这时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合  欢  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重要。

D.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6分)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5.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7.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