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论考证 季羡林 考证是做学问的必要的步骤,必由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论考证

季羡林

考证是做学问的必要的步骤,必由之路。特别是社会科学,你使用一种资料,一本书,你首先必须弄清楚,这种资抖,这本书,是否可靠,这就用得着考证。你要利用一个字、几个字或一句话、几句话证明一件事情,你就要研究这一个字、几个字或一句话、几句话,研究它们原来是什么样子,后来又变成了什么样子,有没有后人窜入的或者更改的东西?如果这些情况都弄不清楚,而望文生义或数典忘祖,贸然引用,企图证明什么,不管你发了多么伟大的议论,引证多么详博,你的根据是建筑在沙漠上的,一吹就破。这里就用得着考证。必须通过细致的考证才能弄清楚的东西,你不能怕费工夫。

在进行论证时,我服膺两句话: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古今中外,不管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哪一个人在进行工作时也离不开这两句话。在开始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时,你对于这个课题总会有些想法吧,这些想法就是假设。哪里能一点想法都没有而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呢?为什么要“大胆”?意思就是说,不要受旧有的看法或者甚至结论的束缚,敢于突破,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挥自己的幻想力或者甚至胡想力,提出以前从没有人提过或者敢于提出的假设。不然,如果一开始就谨小慎微,一大堆清规戒律,满脑袋紧箍,一点幻想力都没有,这绝对不会产生出什么好结果的。哥白尼经过细致观测,觉得有许多现象是太阳绕地球旋转说解释不了的,于是假设了日中心说。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假设,大胆的假设。没有这个胆量,太阳恐怕还要绕地球运转若干年。没有大胆的假设,世界学术史陈陈相因,能有什么进步呢?

有了假设,不等于就有了结论。假设只能指导你去探讨,去钻研。所有的假设,提出来以后,都要根据资料提供的情况,根据科学实验提供的情况来加以检验。有的假设要逐步修正,使之更加完善。客观材料证实了多少,你就要在假设中肯定多少。哪些地方同客观材料相违,或者不太符合,你就要在假设中加以修正。这样可能反复多次,十次,百次,几百次;假设也要修正十次,百次,几百次,最后把假设变成结论。有的假设经不住客观材料的考验,甚至必须完全扬弃,重新再立假设,重新再受客观材料的考验。这就叫做小心的求证。

也有人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假设,自己认为是神来之笔,是灵感的火花,极端欣赏,极端自我陶醉。但是后来,客观材料,包括实验结果证明这个假设不能成立。在这个关键时刻,真正有良心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当机立断,毅然放弃自己的假设,另觅途径,另立新说。这是正途。可是也有个别的人,觉得自己的假设真是美妙绝伦,丢掉了万分可惜。于是不惜歪曲材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选取对自己的假设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迁就自己的假设的结论。这是地道的学术骗子。

事情是什么样子,你就说它是什么样子。这是唯物主义,同时也是真理。同样是真理,事情却有大小。哥白尼倡日中心说,这是大事情上的真理。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弄清楚一个字或一句话的古音古义,这是小事情上的真理。事情有大有小,而其为真理则一也。有人夸大考证的作用,说什么发现一个字的古音,等于发现了一颗新星,这有点过分夸张。这样的发现与哥白尼的日中心说是不能比的。不管怎样,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历史,这一点恐怕是无法否认的。从事各种工作的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选自《季羡林自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考证”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考证的过程就是弄清楚所引用的资料是否可靠的过程,考证是做学问,特别是进行社会科举研究的必由之路。

B.我们使用某些字句时,要考证这些字句原来的样子及变动后的样子,弄清楚是否有人为添加或更改的情况。

C.考证能为一轮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加考证而贸然引用材料证明观点,这样的观点就成了无本之木,不能成立。

D.考证一字的古音等于发现一颗新星的说法无疑夸大了考证的作用,因为考证的作用无法与哥白尼日心说的意义相比。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推许“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态度,并要求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课题研究中秉持这一原则。

B.大胆地假设要突破旧有看法或结论的束缚,提出以前没人提出或没人敢提出的假设,但“大胆”并不意味着可以胡思乱想。

C.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建立在细致观测基础之上的,这一大胆假设改变了世界学术史陈陈相因的状况,推动了学术进步。

D.对假设中与客观材料相违背或不太符合的部分,都应加以修正,而对已被客观材料证实的部分都应加以肯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设能够引导人们探讨和钻研,但它并不能直接作为结论。成为结论的假设都经过了检验,都经过了多次甚至数百次修正。

B.小心的求证的过程可以过滤掉经不住客观材料考验的假设,促成新的假设的产生,这一过程还考验着科学工作者的良心。

C.所提出的假设已被证明不能成立,还坚持己见,不惜歪曲材料,片面选取材料证实自己假设的科学性的人是学术骗子。

D.无论对学术领域里的小事还是大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人类正是在追求、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

 

1.C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 A原文中是“使用”,选项更改为“引用”,缩小了词语含义的范围。B前提条件不完整。根据文意,应是“当我们使用某些字句证明一件事情时”。D原文中“这样的发现”指的是“发现一个字的古音”,而不是 选项中的“考证的作用”。故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对文章的大意的理解,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A.“要求”这一说法与原文信息不符,原文只是客观交代古今中外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秉持这一原则。B.由原文“敢于发挥自己的幻想力甚至胡想力”可知,大胆地假设是鼓励胡思乱想的。C.曲解文意。根据文意,“世界学术史陈陈相因”只是一种假设的状况;且说日心说改变学术史的状况,有夸大作用之嫌,文章的意思是各种大胆假设的提出使世界学术史避免了陈陈相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阅读并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进行比较,筛选,然后做出判断。“都经过了多次甚至数百次修正”说法太绝对,由原文“有的假设要逐步修正,使之更加完善”可知。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仁”是孔子心目中君子的道德修养的标准。孔子强调“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认为君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进行仁德的培养。

B.《雷雨》中的周冲这一人物形象是整部作品沉郁色调中的鲜亮一笔。周冲涉世不深,未受世俗的污染,天真浪漫,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

C.司棋是迎春的丫头,因与人私通,被逐出大观园。同日被逐的还有生病的袭人,爱和宝玉说笑的四儿、芳官。因宝玉说情袭人才得以留下。

D.德国小说家伯尔凭借对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描写德国人的生活,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张朋希望通过世界文明公开课培养孩子们对这些人类记忆的尊崇感,使他们形成保护文物、尊重异国文化的意识增强。

B.社会语言生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语言规范可以在一个适当长的时期内起作用,但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适时修订《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有必要的。

C.我们欢迎国外信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企业进驻中国,与中国的出版传媒企业内容生  产、新技术研发、数字出版标准制定、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深入合作。

D.很多电视剧创作者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把人物演绎得离奇、曲折,无法与现代人的心灵对接,而电视剧《推拿》真正构建起了与时代的对话关系。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改革,我们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有义无反顾的毅力,也要有耐得住一时寂寞,经得住    的定力。没有“敢于担当”的双肩,就无法    狂风骤雨。

②陶渊明能接触士大夫阶层的人,和他们一起饮酒作诗,却不     时政。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简单的田园生活理想,     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

A.五风十雨  撑住  插足  只有  B.风言风语  扛住  参与  甚至

C.冷嘲热讽  镇住  干涉  于是  D.流言蜚语  顶住  涉足  以致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瞋目    下榻    酣畅淋漓    陨身不恤

B.慈祥    沉缅    繁茂苍绿    百无聊赖

C.怠慢    磐石    一觞一咏    潦草塞责

D.谛造    绯红    浅尝辄止    婆娑起舞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xùn)熟    (xiàn)媚   江(tún)   稍(zòng)即逝

B.(shuò)风   付(zǐ)     (jí)鱼    不(luò)言筌

C.蓬(hāo)    衣(jīng)   (jǐ)梁    休(qī)相关

D.骨(suǐ)    投(bèn)    弓(nǔ)    用词妥(dà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