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一位老者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一位老者走过来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年轻人满脸忧伤地回答:“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我感列很自卑。”老者微笑着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谁该自卑?”年轻人刚要回答,老者接着说:“如果给你一粒种子,去培养生命,金子和泥土谁更有价值?”年轻人恍然大悟,道谢离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老者对年轻人的人生点拨能引起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消极悲观和积极乐观只是一念之差,但它们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会成就或毁掉他的人生。人生难免有不如意处,但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强地面对生活,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优势,看到前方的希望。 (二)观察事物的 角度和广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材料中年轻人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而老者能全面地认识事物,他能发现一块泥土的可贵价值。学会观察认识事物,学会认知自己、认知社会,能有效减少错误认识对我们生活、人生的消极影响。 (三)理性看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纠结于人生价值的大小,这本身是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而社会角色往往就决定了社会价值的大小。我们不能要求一位普通农民创造出大企业家一样的社会价值,农民能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家庭,教育好孩子,他的人生价值就达到了最大化,我们就应对他和他的人生价值给予肯定。正确给自己定位,理性看待人生价值,我们生活的目标会更明确,生活会更充实、更快乐。 参考立意角度:乐观面对生活,追求人生价值;认知事物(或人)避免片面性;做最好的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等。最佳立意角度:乐观面对生活,追求人生价值。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欣赏《记忆中的端午节》这幅画,围绕“粽香”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称,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教不超过80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面是《祝福》中的片段: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有人认为文中两处画线内容调换后更准确。你是否认同调换?请阐明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关键信息,为“汉绣”下定义。要求:使用长单句,语意连贯,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汉绣是刺绣的一种,其以楚绣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的用针有别于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和广绣),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汉绣的鼎盛期是清末民初。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清末,在武昌的营坊口、塘角、白沙州、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大夹街一带,开有许多绣铺,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四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注]《中间古代服饰研究》:这部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以作者清晨醒来翻看沈从文的书信集开篇,引出对沈从文在“精神失常”时期的情况的交代,显得十分自然。

B.受少年时期的爱情经历的影响,沈从文喜欢妻子张兆和的美丽、忠诚、纯真、微黑,但不  喜欢她大家闺秀的才气。

C.沈从文的天分也表现在文物研究方面。他有关文物研究的文章颇显功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D.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找到新的人生方向而高兴。

E.张兆和不能完全懂得丈夫的精神世界,但仍对他充满崇敬、赞美之情。由她在丈夫去世后说的“斯人可贵”可以看出。

2.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3.如何理解“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的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4.沈从文的成功转身带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加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  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4.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杜牧《阿房宫赋》)

5.鹿门月照开烟树,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    ,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8.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