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纠结”是社会心理之痛 《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纠结”是社会心理之痛

《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由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的2009年十大流行词汇,“纠结”榜上有名,可见其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段时间以来,纠结厚积薄发,不仅见诸主流媒体报道,还成为观察当下社会、经济动态的一大关键词,如新华社发的一篇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稿,标题即是“复杂内外形势下中国力破经济发展“两难”纠结”;《新周刊》在今年5月推出封面报道,总题为“100年来,那些纠结于中国的人和事”。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纠结一词解释为“相互缠绕”,作动词使用。从字形上看,纠结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词汇,它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一团团物体相交纠缠、枝杈重叠的模样。

事实上,在生活中,纠结一词的使用更加广泛灵活。它可以当动词,“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也可以当形容词,如“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甚至可以当作名词,如“竟不知心中的纠结如何排遣”。无论是形容事件的态势,还是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是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纠结一词均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纠结在表意上可以准确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纠结本意为“纠缠”,这恰恰是对客观状态的一种主观抽象;今天当人们选择用以形容自身心态时,纠结让人们难以言说的心情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表达,令人一吐心中之郁结,岂不快哉!

值得思考的是,纠结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潜伏着何种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流行语正是某种社会心理的体现。从“别理我,烦着呢”、郁闷、再到纠结,人们口中用以表达心情的词语随着时间游走也在渐渐变化。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随时发布信息,海量信息充斥着现代人每一寸空间;在这个时代,物质生产如此丰富多样,“物我”间的边界在物化社会中悄悄晕染;社会文化多元并进,个体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虽然智者说,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于懂得如何选择,然而当今人们面对诸多诱惑时,如何更智慧,叫人如何不纠结?

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人们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坚守与缺失、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与困惑;人们在历史与当下,自身与他人之间不断逡巡、追问。当其时,个体并不必然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不能不说是社会之痛。

事实上,人们会抱怨生活让自己太纠结,却不知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常常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却不曾思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痛恨不断在徘徊中受阻,却不愿突破自我。有些时候,遇到烦恼,我们纠结;遇到挫折,我们纠结;遇到不满,我们纠结;遇到迷茫,我们纠结……人们执著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磕磕碰碰,其实都是伪纠结。活在当下,挫折在所难免,以一种阳光心态直面挑战才是上选。抛开种种伪纠结,分清了哪些属于真纠结,又该如何把握呢?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些美国大学生为反对快餐业对工人的剥削,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发起了禁食汉堡包运动。很快,许多人加入了禁食汉堡包的行列。一段时期之后,人们发现正义之举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汉堡包销量下降,快餐企业收益减少,劳动者的境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面临失去工作的困境。

生活百味杂陈,纠结在所难免。多一点智慧和勇气,把握住自己心中的准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理想的桃花源或许早已在不远处。                        

(选自《半月谈》,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纠结”一词可形容事态,可表达心情,也可描述性格,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B.新华社和《新周刊》的稿件都用到“纠结”一词,表明该词语有着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C.“纠结”让今天的人们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形容自身难以言说的心情。

D.文章以美国大学生发起禁食汉堡包运动例子作类比,论证人们应该分清真假纠结,准确把握事物本质。

2.下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纠结背后潜伏的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不值得思考。

B.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不会有哪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会如此迅猛。

C.执著于生活,难以超脱,不具阳光心态,没有辨别力,因而烦恼、挫折、不满、迷茫,这些所谓的纠结都是伪纠结。

D.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境地,个体必然不会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会成为社会之痛。

3.请分别解释“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中两个“纠结”的含义。(4分)

 

1.B 2.C 3.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感到郁闷(2分)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纷繁杂乱(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对应的原文“纠结厚积薄发,不仅见诸主流媒体报道,还成为观察当下社会、经济动态的一大关键词,如新华社……;《新周刊》……,表明“纠结”不仅见诸主流媒体报道,还成为观察当下社会、经济动态的一大关键词,选项为“表明该词语有着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强拉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值得思考的是,纠结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潜伏着何种社会文化心灵密码?”,选项“纠结背后潜伏的社会文化心灵不值得思考”和原文矛盾,曲解文意;选项B对应的原文“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这样”应是现在的时代,选项“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对“这个”理解有误,偷换概念;选项D对应的原文“面对两难境地,个体并不必然有疼痛感”,选项把“不必然有”换为“不会有”,混淆逻辑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解释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的题目,前面列出了“纠结”的含义,它可以当动词,“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也可以当形容词,如“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解释是第一要解释为动词,第二要解释为形容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楚天千里清秋,              。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腾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8分)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4分)

2.分别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①。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②,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③,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株,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

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④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⑤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监筠州盐酒税—市场管理的小官。②蔑—无,没有。这里指淹没。③漘(chún唇):水边。④劫——佛教名词。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的略写。 ⑤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者为环堵,泛指简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敝不可          处:处置、修复        B.刺史府门            败:坏,冲坏

C.落其而收其实    华:花                D.治先人之庐      敝:破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市人争寻尺自效      夫夷近,则游者众

B.不知夜既旦            师道不传也久矣

C.人不堪忧              置煴火,覆武

D.良以其害学故也        鹏之徙南冥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休田里”,抒发了他“追求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D.全文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3分)

(2)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4分)

(3)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3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资本经济之所以一定会带来金融泡沫的原因,是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运作一部分来自企业产品销售的收入,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信贷,这两部分都有其不确定性。

B.人民网旧金山4月17日电  路透社报道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调查人员已经从爆炸案发生前的一段监控录像中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

C.电影《阿凡达》讲述的似乎是玄之又玄的太空故事,然而地球人入侵潘多拉星球、杀戮纳威人的殖民劣行以及纳威人奋起抵抗外侮保卫故土不正是对正义、勇敢和善良的歌颂吗?

D.在病句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发现,由于淡化语法知识,使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成分印象不深,导致在高考备考阶段对这一知识板块还需要重新抓牢夯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