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伪书”并不全伪 任继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伪书”并不全伪

任继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伪书"。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伪经"。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矜贵。

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如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真书"、"真经",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

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代替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去了伪书的帽子。

历史上有更多的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行时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就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

1.下列关于“‘伪书’并不全伪”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近代人,如果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伪书”“伪文献”,则能发现它们的价值,使伪书得以正位,从而摘去“伪书”的帽子。

B.佛教、道教典籍中的“伪经”,如果能够查明它出现的时代,以论证某个时代的思潮,从客观研究的角度看,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C.《列子》托名先秦列御寇作,实际产生于魏晋时期,是典籍中的赝品,但从研究魏晋时代思潮这个意义上说,有不能替代的价值。

D.学术界所称的“伪书”是指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的典籍,如果能确凿地指出其来历,将其放在产生的时代中,它就不伪。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伪经”,持正统观点的信仰者是不能容忍的。而作者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认为它比“真经”矜贵。

B.伪书好像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一样,虽然有害无用,但是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C.劣而真的作品不能称作“伪书”,这些内容空洞、价值不高的作品大批消逝了,主持这一淘汰的裁判是读者。

D.老子认为伪书本身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弃之不用,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发现伪书的价值,不善于利用它。

3.作者认为伪书的出现,有几种情况?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你认为它的出现属于哪种情况?(4分)

 

1.  A 2.  C 3.有三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属于“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这种情况 。(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细读第四段语句“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可知A项中说法强加条件关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从文中第二段可知A项说法过于绝对;从文中第四段语句“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可知B项说法曲解了对象;从文中第五段“《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可知D项说法对老子的话理解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确定答案范围,进行合理理解。关于伪书出现的情况在第二段,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复为慷慨羽声,, 。

2.女也不爽,。

3.暧暧远人村,。狗吠深巷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青门引·春思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从意象入手分析这首词的意境。(4分)

2.本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择其较主要的一种,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一位老者走过来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年轻人满脸忧伤地回答:“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我感列很自卑。”老者微笑着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谁该自卑?”年轻人刚要回答,老者接着说:“如果给你一粒种子,去培养生命,金子和泥土谁更有价值?”年轻人恍然大悟,道谢离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欣赏《记忆中的端午节》这幅画,围绕“粽香”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称,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教不超过80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面是《祝福》中的片段: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有人认为文中两处画线内容调换后更准确。你是否认同调换?请阐明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