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选,回答下列试题。 一滴水能活多久 迟子建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

阅读下列文选,回答下列试题。

一滴水能活多久

迟子建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作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滴水。最初发现它的人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子。她不是在玫瑰园中发现它的,而是为了放一只羊去草地在一片草茎的叶脉上发现的。那时雾已散去,阳光在透明的空气中飞舞。她低头的一瞬间发现了那滴水。它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阳光将它照得肌肤发亮,她在敛声屏气中盯着这滴水看的时候,不由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这使她很惊讶。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然而就在这时候,她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柔软的叶脉随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她的第三只眼睛也随之消失。她便蹲下身子寻找那滴水,她太难过了,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发现过如此美的事物。然而那滴水却是难以寻觅了。它去了哪里?它死了吗?

后来她发现那滴水去了泥土里,从此她便对泥土怀着深深的敬意。人们在那片草地上开了荒,种上了稻谷。当沉沉甸甸的粮食蜕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间矜持地散发出成熟的微笑时,她确信她看见了那滴水。那滴水滋养了金灿灿的稻谷,她在吃它们时,意识里便不停地闪现出凌晨叶脉上的那滴水。它莹莹欲动,晶莹剔透。她吃着一滴水培育出来的稻谷一天天地长大了。有一个夏日的黄昏,她在蚊蚋的歌声中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女人,她看见体内流出第一滴血时,确信那是几年以前那滴水在她体内作怪的结果。

她开始长高,发丝变得越来越光泽柔顺,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种地的男人。她喜欢他的力气,而他则依恋她的柔情呢?她俯在男人的肩头老有说也说不尽的话,后来她明白是那滴水给予她的柔情。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孩子,她的奶水真旺啊,如果不吃那滴水孕育出的稻米,她怎么会有这么鲜浓的奶水呢?后来她又接二连三地生孩子,渐渐地她老了。她在下田时常常眼花,即使阴雨绵绵的天气也觉得眼前阳光飞舞。她的子孙们却像椴树林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

她开始抱怨那滴水,你为什么不再给予我青春、力量和柔情了呢?难道你真的死去了吗?她步履蹒跚着走向童年时去过的那片草地,如今那里已经是一片良田,入夜时田边的水洼里蛙声阵阵。再也不见碧绿的叶脉上那滴纯美之极的水滴了,她伤感地落泪了。她的一滴泪水滑落到手上。她又看见了那滴水,莹白圆润,经久不衰。你还活着,活在我的心头!她惊喜地对着那滴水说。

她的牙齿渐进老化,咀嚼稻米时显得吃力了。儿孙们跟她说话时要贴着她耳朵大声地叫,即使这样她也只是听个一知半解。她老眼昏花,再也没有激情俯在她男人的肩头咕哝不休了。而她的男人看上去也畏畏缩缩,终日坐在门槛前的太阳底下,漠然平静地看着脚下的泥土。有一年的秋季她的老伴终于死了。她嫌他比自己死得早,把她给丢下了,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然而埋葬他的一个深秋的夜晚,她也不知怎的格外的想她,想念她的青春时光。她一个人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来到河边,对着河水哭她的老伴。泪水落到河里,河水仿佛被激荡得上涨了。她确信那滴水仍然持久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如今那滴水幻化成泪水融入大河。而她每天又都喝着河水,那滴水在她的周身循环着。

直到她衰老不堪,即将辞世的时候,她的意识里只有一滴水的存在。当她处于弥留之际,儿孙们手忙脚乱地为她穿寿衣,用河水为她洗脸,她的头脑里也只有一滴水。那滴水湿润地滚动在她的脸颊为她敲响丧钟。她仿佛听到了叮当叮当的声音。后来她打了一个微弱的喷嚏,安详地合上眼帘。那滴水随之滑落在地,渗透到她的辛劳一世的泥土里。她不在了,而那滴水却在仍然活着。

她在过世后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子,有一天凌晨,大雾消散后她来到一片草地。她在碧绿的青草叶脉上发现了一颗露珠,确切地说是一滴水。她还看见了一只黑亮的眼睛在水滴里闪闪烁烁。她相信她与一生中所感受的最美事物相逢了。

1.简要概述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2.作者怎样描写“她”在自己老伴去世时的感情?(4分)

3.试从结构内容上概述文章的写作思路。(6分)

4.“一滴水能活多久”是本文的标题,结合全文,探究分析一滴水能活的时间?(7分)

 

1.①首尾呼应,归束全文。与文章开篇内容遥相呼应,使全文结构布局完整。(2分)②强化主旨,升华主题。以一滴水轮回与小女孩生命的再逢,体现了生命的永恒。(2分) 2.①文章以一滴水,一滴泪为切入点,从正反两方面写了“她”对老伴去世的感情。(2分)②她嫌老伴丢下他,一滴眼泪也不给老伴,这是对老伴的恨。(1分)③她格外思念他,思念青春,对着河水泪哗哗,这是对老伴的爱。(1分) 3.文章以一滴水的生命出现与再现,(2分)小女孩子的生命成长与轮回,(2分)两线交织,自然界生命与女人的生命相伴相随进行谋局布文(1分),首尾相接,结构圆环。(1分) 4.一滴水能永恒地活在世间。(2分)一滴水诞于大雾,与小女孩子交汇,然后它进入泥土,滋培稻谷,滋养着小女孩的成长,赋予人青春,进入人血液。(2分)伴随人的生命轮回,一滴水以泪水形式的进入大自然,它又进入草地,出现在雾中。(2分)一滴水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它永恒相传,持久不息。(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于作用类题目的回答,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答题的基本思路,那就是答出两个方面的作用:内容+结构。二是具体作答时,要看其在文章中的位置,概括位置来确定其在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本题已明确告诉,是文章的最后一段,那就要联想最后一段在文章中都有哪些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要审好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题干中的“怎样描写”,涉及描写的角度与方法。从角度来来看,从一滴水、一滴泪切入来表现“她”对老伴去世时的感情;从手法上来看,是正反结合,应联系文本中的相关情节来表述。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如果仅从写作思路的基本答题思路上来作答,很容易失去一些分数。在这里,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与限制,答思路,要从结构内容上来着手。从文本来看,其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两条叙事线索的交织:一滴水的生命出现与再现,小女孩子的生命成长与轮回。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要把其当作一篇小论文来写。对此,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对“一滴水能活多久”的回答,也就是一滴水能活的时间。然后对文本进行梳理,用文本中的内容作为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谁来保护我们的水源

雾霾、沙尘还在轮番上演中,地下水污染的消息又纷纷爆出。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污染,治理需千年的时间。如今一些企业为躲避查处,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直接注入地下,一名名村民因饮用污染水而染上怪病,一个个村庄沦为“癌症村”,“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而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专家介绍,地下水若被污染,它的危害和风险很大。首先,地下水不易流动,这使得它很难通过自然的循环把污染带走、消减。第二,因为埋在地下,微生物很少,它不能自然降解污染物。第三,一些埋在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深的深层地下水,都有上百万年、上千万年的历史,是化石水,都有很好的水质。这种水相对封闭,一旦被污染,就很难修复它。

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一般都是浅层的,而这样的地下水上面种植的瓜果蔬菜,是断断不可食用的。由于植物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会进入到人体。另外,如果挥发性的有机物通过污染物进入到浅层地下水,就可以通过土壤表层的包气带挥发出去。尤其对于农村来说,如果住在河边上,又是易于被污染的地区,家里又没有做防渗处理,挥发的气体会直接冒到屋里,长此以往,对人体的损伤相当大。

我国的七大水系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们这么多的湖泊、水库里,究竟有没有好的水源呢?有,但是比较少。如云南玉溪的抚仙湖、新疆传说出水怪的喀纳斯湖,它们的水都可以直接喝。不过可以直接喝的水,比例上来说,目前已经很少了。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平时喝到的,从饮水机里出来的水,也不一定安全。由于饮水机的纯净水,在长时间放置后,里面用来消毒的臭氧就会消耗殆尽,水里面微生物的生长就不能再得到抑制,因此纯净水也不再“纯净”。尤其是是水桶下面的嘴,由于它基本不换,长期使用下去也会滋生很多微生物。专家认为,我们目前的水处理技术中,只有反渗透技术才可以有效挡住重金属类的粒子,但家庭用净水装置中,使用反渗透技术的还不多。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部已成立了六个督察中心,代表国家、百姓来查那些比较危险的企业,防止他们偷排、漏拍污染物。然而,我们从现实状况来看,水污染显然还是层出不穷。需要承认的是,治理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仍然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力度,主动查处污染事件,而不是仅仅依靠民众、微博不断爆料。问渠何时能得清如许,目前看来,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

1.从文章的内容看,保护水资源主要是通过                               两条途径。

2.下列有关“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下水被污染,比地表水受污染更难修复。这是因为地下水相对封闭,不易流动,无法通过自然循环与生物降解的办法清洁水源。

B.地下水受污染不只是我们饮用水源问题。与地表水受污染一样,地下水受污染也会对我们的空气产生影响,进而损害我们的身体。

C.地下水是“生命水”,相对而言,它比地表水受污染要慢,但一旦受到污染,它的危害和风险依然很大。

D.我国的水资源90%已经受到了不同程污染,地下水污染并不少于地表水,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地下水的污染比地表水更重。

3.下列有关文章的内容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然而我们国目前一些地方因地下水污染而使“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

B.从统计看,我国目前没有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城市已经很少了。如果再不进行管治,能直接喝的“地下山泉”恐微乎其微。

C.我们饮用的纯净水也不纯净,但如果能使用反渗透技术,纯净水还是可以放心饮用。因为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挡住重金属类的粒子从而杜绝污染。

D.地下水受到污染,不只是水源本身受污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地表植物特别是瓜果蔬菜。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受污染的间接危害也不容忽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春水碧于天,                          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

3.鼎铛玉石,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行香子①·天与秋光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②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 ①行香子,词牌名。②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1.“凄凄惶惶”四字让人自然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         ”句。(1分)

2. 说说“砧声”这个意象在词中的表达作用。(3分)

答:                                                                           

                                                                                

3.探究本词的语言特点。(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览其说而是之                  是:对的

B.今以斤斧童其山                  童: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

C.及洼田竭                        竭:干涸

D.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习:熟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其下水也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高田犹受其浸溉                   其无知,悲不几时

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B.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C.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D.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分风水,还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C.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的是不许开山种植辅助稻米的不足,容易惹出事故。

D.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辩性,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5.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

                                                                         

⑵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

                                                                         

⑶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查看答案

为蛇年(2013)春联上联“龙舞雪花,四野寒风随雪尽”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蛇步锦程,三教九流共腾飞    B.蛇舞青云,八方喜气盈门来。

C.蛇弄歌台,千里江山架彩虹      D.蛇衔春色,九天暖意逐春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