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 最近家里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一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  最近家里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一谈起奥数,几乎人人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事实上,多数小学生都在上奥数,但很少有哪个孩子真正喜欢。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于是有人惊呼,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

材料二: 目前,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高级教练员、大连育明高中奥赛金牌教练闫东说,如果取消了奥赛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就等于把大家又送到了高考独木桥上,是一种倒退。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3分)

 

1.人们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褒贬不一(或:人们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有不同看法)(3分) 2.看法一:我反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能揠苗助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从学校角度上看,片面强调奥数,会造成学校之间的不正常竞争,违背奥数的本意,使奥数成为应试教育的翻版。看法二:我赞成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奥数本身来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他们以后走科研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从选拔人才的角度,中小学生学匀奥数.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打破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录取机制。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材料内容大意基础上,从两则材料中找出共同的关键词,然后根据文段大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如两段材料都涉及到关键词“奥数”,然后根据社会中人们对奥数的看法,可从人们对学生学习奥数的评论角度来概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赞同中小学生学习奥数,然后再结合着文段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来阐述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即可。如要反对,就要从奥数的负面影响来阐述;如要赞同,就要从选拔人才的角度,从奥数的有利方面来阐述。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大江东去。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因为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又能期许到美好的未来。

①能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记忆

②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

③而从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之中

④通过一幅幅杰出的红色题材作品

⑤而且是与过往历史神思遥接的时空媒介

⑥能看到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A.④②⑥①⑤③    B.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②⑥①③④    D.④①②⑥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兰州一中校友魏蔚在模特界算得上是高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她毫无争议地成为2013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冠军。 

B.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C.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D.我们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郑重向日方重申了有关立场,要求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亚洲近邻的正义呼声,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有关承诺,切实妥善处理新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C.自从出版了《决战》这部长篇小说,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几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D.“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改变从自己开始

自从李开复创业的那一天起,他和他的创新工场就注定是中国商业社会中的一只“出头鸟”。

李开复是个善于制造话题的人。从高调地从谷歌离职到出版自传再到创新工场的成立,以及在之后持续不断地与科技领域的新闻点和焦点人物的紧密结合,让他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

他也是个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的人。在新浪微博还在内测时就成为了第一批名人用户,如今,他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上商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近1000万的粉丝数量让无数圈内大佬难以望其项背。

他还是个对青年人和商业圈子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在大学生群体中人生导师的形象使得他的创新工场在刚一创立甚至连项目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收到纷至沓来的7000多份简历;而在商业圈中,他的人缘和口碑也聚拢了一大批朋友,他们从掏钱支持到紧密合作,以及到“微博打仗”的站脚助威。

但最显眼的还是,李开复是个不回避说出理想的人。他会对媒体毫不讳言地表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他的理想是想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甚至想让创业者们拥有他和创新工场所推崇的更好的企业文化……

但是,在中国这个崇尚“闷声发大财”的商业社会中,任何一只“出头鸟”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创新工场最初两年一直在被人注视的过程中走来,有人盼望着他的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大概是这样的: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进入A轮,融资规模从500万到1000万美元不等;两个项目被收购,其中魔图被百度收购;有两个项目最终失败关闭。而从吸引融资的层面来看,从创业初期郭台铭等朋友支持的1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开始,创新工场已经募集了1.8亿美元基金,投资者包括Foundation Capital,联发科,投资Facebook的DST等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

这更像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因为创新工场的价值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创新工场已经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

对于李开复的理想和创新工场的愿景而言,这两年或许可以定义为在其推动中国科技创业的愿景下迈出了比较靠谱的第一步。

但是这一步,首先是改变自己。

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创新工场的孵化就是李开复、汪华几个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创业者怎么做产品,对于那些摸爬滚打多年的成熟创业者,这并不那么关键;更何况创新工场在孵化的初期还要占有比其他VC更高的股份,这对一些成熟创业者来说就更无法接受了。在他们看来,那时的创新工场要资金没资金,要服务没服务,只有一些创业者并不急需的孵化和自己股份的损失,实在不是一个让他们心动的合作伙伴。

这个时候,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工场”——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

从学生时代起就几乎一直一帆风顺的李开复在创业一开始就遭受了打击,一时间他也很难理解创新工场这个在他看来将能够改变中国青年创业环境的孵化器模式,为什么到了这些创业者面前就没人买账?是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过高?还是这种孵化器的思路出了什么问题?

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当主人公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后,那些柳暗花明的节点往往总是毫无征兆地随之而来。

对于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当创新工场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的截至2011年11月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李开复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就是因为他善于制造话题,并从中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谋求利益和发展机会。

B.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使得李开复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C.中国商业社会中崇尚“闷声发大财”,对李开复这只“出头鸟”,有人盼望着他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D.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之后,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它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迎来了柳暗花明的节点。

E.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绝大多数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创新工场的价值已完全得到了印证。

2.创新工场是怎样实现现在这个阶段性的成绩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为一篇传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李开复的? (6分)

答:                                                                         

                                                                            

                                                                            

4.请结合原文及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标题“改变从自己开始”的理解。(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     ___。(屈原《离骚》)

4._______        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5.______          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