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

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⑸不得抄袭。

 

防微杜渐做好人 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曾对新御史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恰巧那是雨后,开始轿夫还小心地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但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里,之后他就再也不顾及新鞋了。 新御史们明白,王廷相院长是要告诫他们: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 其实,这不仅对新御史们有教益,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一些人的罪大恶极,往往是从一个很小的错误开始的。河南有一个刘姓女公务员,曾贪污公款数十万之巨。说起来很可笑,起因是因为她想买彩票没钱了,于是她便拿了两元公款去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拿了两元,就想拿三元,四元,最后只要没钱了便从公款中拿。漏洞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大,最后竟成了数十万。可谁又能想到,这数十万的贪污却是从那区区两元钱发展而来的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所说不假,假使当初把持住自己,不去拿那两元钱,想必那位公务员也不会犯下如此重罪。 人的心理很微妙,一个人的心理防线也许可以很坚固,但只要其中有一点崩溃,那么再坚固的防线也就可能轰然倒塌。那个轿夫开始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新鞋,但一旦踩进泥水,就不再顾忌了。看看那些吸毒的,看看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往往就是在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以后破罐子破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要想防微杜渐,时刻自持,就要求我们胸中有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气,便可以不落于贪婪、欲望的圈子,才不会自轻自贱、自甘堕落。陶渊明有这股正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有这股正气,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于谦有这股正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包拯有这股正气,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他们正是有这股正气,在黑暗的官场中把持住了自己而名垂青史。 有这股浩然正气不易,时刻保持住这股正气更难。只有保住了这股正气,我们才时刻有自持的能力。 有人说:“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自持的能力。”保有浩然正气,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通过描述大树能顽强的抗拒风霜雨雪,却被微小的小虫结束生命的故事,告诫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故可以参考以下立意: 1. 祸患常积于忽微,只是我们不曾看见,不要忽视微小的诱惑及错误。 2. 要从小事做起,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中国的多个少数民族地区, 人们敬天敬地,敬山敬树,敬畏生命,他们相信每一座高山、每一棵大树都有一个神灵,认为捕杀怀孕、生产、哺育时期的动物是一种罪过,是对神灵的不敬,在这里,人成了自然的一分子,与自然和谐共处。

材料二.曾经有一个调查,问“你认为这世界上有神(上帝)存在吗”,回答“有”的为4.8%;又问“你相信因果报应吗”,回答“相信”的占11.6%;又问“你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吗”,回答“相信”的占23.7%.

当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还这个世界以物质的本来面目时,笼罩在许多事物上那层神秘光环便渐渐隐退,人们对它们的敬畏之情也烟消云散,于是我们把一切的偶像打翻在地,心中的那份“崇高”也不复存在。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什么事情都敢去做,我们创造出物质世界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的欲望永无止境,然而我们在收获丰富物质的时候,是不是感觉也失去了什么呢?

请以“敬畏”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各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士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

1.孔子的话反映了他   的思想。(3分)

2.如何评价孔子的这一思想及它的现实意义。(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则小说,完成后面问题。

招 牌   〖英〗哈里特·思勒

帕帕·敦特一向非常喜欢花,他经营花店已经很多年了,花店坐落在一个十字路口旁。他工作非常勤奋,并且生活得也很美满,他甚至有足够的钱供他的儿子约翰上大学。

约翰也象他父亲一样喜欢花。虽然他想上大学,但他的理想是毕业后帮助父亲经营这个花店。

花店位於十字路口。尽管花店没有挂招牌,但由于帕帕·敦特多年的苦心经营,城里的人们谁都知道这儿出售的鲜花是全城最美的。

花店第一次开业时,挂着一块很大的招牌,上面写着:本店出售美丽鲜艳的花

第一个来到花店的顾客对帕帕·敦特说:“我很喜欢你的花店,可不喜欢你的招牌。美丽鲜艳的花,难道你就不可以卖别的种类的花吗?你为什么不把‘美丽鲜艳’删掉呢?”

帕帕·敦特欣然同意,认为这样很好,于是把招牌改为:本店出售花。

第二天,又一个顾客来到花店,他认为这个新开业的花店很使他称心如意,但他也不喜欢花店的招牌。他说:“假如你不在这儿卖花,又在哪里卖呢?帕帕敦特,你应该把招牌上的‘本店’两字去掉,这样多简单明了。”

于是,帕帕·敦特又把招牌改为:卖花

第三天,帕帕·敦特的叔叔来到花店。“你这个花店很漂亮。”他说,“可是招牌太罗嗦了。‘卖花’,花当然是卖的,但是这样写,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你为什么不把‘卖’字去掉呢?”

这样,花店的招牌上只剩下一个字:花。

又过了一天,本城的一个官员也来光临帕帕·敦特的花店。

“我们来到这儿,感到很荣幸。”官员说:“你的花店看起来很整洁,宽敞明亮。你是一个很善于经营花店的人,你的花店位置适中,橱窗布置得幽雅大方;不过,我对于你的招牌有些想法,‘花’,你的橱窗里摆满了美丽的花,那么你的招牌就是摆设了。人们看见这花,就会知道你出售花所以最好是让你的花自己去说明吧。”

帕帕·敦特听从了官员的忠告,索性摘去了招牌。路过花店的人们一看到橱窗里摆放着的鲜花,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最后,帕帕·敦特的鲜花远近闻名,盛誉不衰,没有人再去别的地方买花了。

这样,许多年过去了。

现在,帕帕·敦特要和儿子一起经营花店,他高兴极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渐渐变得苍老,对经营花店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送走了那些看望约翰的人们,帕帕·敦特问儿子:“约翰,现在,你要为花店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哦,爸爸,我们首先要挂个招牌。在商业化的今天,它尤其是必不可少的。”儿子回答。

“挂个招牌,孩子?”

“对。”

“那么,招牌上写什么呢?”

“嗯,让我想想……就写‘本店出售美丽鲜艳的花’吧……”

1.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4分)

2.小说结尾有何特点,再次提到起初招牌上的话有何用意?(7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草木生命李天斌

①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屋后。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嫩绿,和着风与泥土的味道,与各色野花的芬芳,在你心间弥漫;还有音乐般起伏的鸟声、虫鸣声,以及飞翔的蝴蝶与蜻蜓,它们在阳光下铺展开来,那流水,就多了几分韵致,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这份明净的诱惑。

②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我曾经有二十余年,在这草木间行走。很小的时侯,父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副草木行头——竹子做成篾帽,棕叶织成蓑衣。那时候,这样的雨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副蓑衣与篾帽,是乡村的暗语和标志。听爷爷说,不单是活人需要它们,就连死去的先祖们,也离不开。我也目睹每年的清明,爷爷都要虔诚地到先祖们坟头挂上白纸,说白纸就是阴间的蓑衣篾帽,有了它们,亡魂就不会被雨淋湿。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就仅是这样一副雨具,一份执着的精神认知及乡村生命的朴素底色,让我永久怀想。

③到我七八岁,就索性与草木为伍了。每天,我都要割草打柴。为此,我几乎走遍了每一寸山野,即使隐秘的山路和洞穴,闭上眼也能摸到,也认下了很多草木。当我俯下身去,一手摸到它们,另一手挥动镰刀将其割下,似乎就看到有温情泛上来——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有时,扒开草丛,我还会看到某把生锈的镰刀,甚至是某只面目不堪的胶鞋,于是就会怔上一阵,就会莫名地想,它们究竟是谁留下的呢?从这里走过去的,都有哪些人?一块草地,早对我暗示了什么?

④只是,在时间背后,一块草地上的生命秘密,早已遗失在风中。

⑤在乡村,草木们的生命是顽强的。沙粒之上,岩罅之间,都可以生长。通常是,某堵悬崖峭壁上,粒土不存,但一株草木或一簇草木,却在那里屹立,根须裸露、盘根错节——山风浩荡、四季更迭中,容颜不改,心向苍穹,一份坚韧与不屈让人动容。

⑥众多的草木,则深扎于泥土,风吹不掉,霜打不去。记得那时候,秋天到来时,父亲还要带我爬到坡地上,割尽草木,再放上一把火。我曾疑惑地问父亲:“烧了它们不就死了吗?”父亲说:“明年一开春,它们就发了,甚至长得更好。”父亲所言不虚,第二年,几阵春风后,我果然又看见了茂密的草木。后来读到白居易吟草的诗,就有些愤愤不平,其实这些诗句,早被父亲他们写在草木上了。

⑦不过,不知为何,在我听到的比喻中,更多说的是草木的脆弱和不堪。

⑧往往是,在乡村,一旦有人夭亡,就会有人想起草木生命的易碎,就有人会说:“人这棵草呵,咋就经不住风吹雨打呢?……”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

⑨村里的很多人,他们来到了尘世上,最后离开尘世,自始至终,除村人外,没有谁知道他们。他们就像一棵草,随意地生、随意地死,生死的过程,连风也忽略了;往往是,风有一天从往年的路上经过,才发觉这个人没了。譬如就我而言,每次回村去,都会看见一些新起的坟茔,没有立碑,不见死者名讳,觉得无限陌生,一问之下,才知村里很多熟悉的人已然故去。惊奇之下,忍不住就有莫名的忧伤,如水泛滥。

⑩我也终于相信,关于一株草木,它是意蕴丰富、情态各异的。在乡村,一株草木上的生命,其实就是百态人生,坚韧与顽强,脆弱与不堪,幸与不幸,所有的场景,均在那里呈现……或可说,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1年第11期)

1.全文围绕着“草木生命”来写,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分)

2.联系全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2分)

(2)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2分)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乡村的草木念念不忘?(6分)

4.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