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马超在西凉太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马腾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先是将所穿的红袍丢弃,后来又割断长胡子,最后扯着旗角包颈而逃,幸亏曹洪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下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D“煮酒论英雄”一节里,曹操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谋臣劝说曹操早日赶走刘备,免得他日后做大来争位子。曹操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这表明他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三国演义》)

E.曹操只给祢衡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不满,在宴会上裸衣骂曹。曹操大怒,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

 

BD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B项,第一个“徐庶”,应为“庞统”; D项,“赶走刘备”“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的说法有误;所以选BD。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碧湘门

【宋】陶弼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2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整齐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读              不堪:不能忍受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译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2.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暮春之初,                            ,修禊事也。

4.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                    ,晚有儿息。

6.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7.                                     访风景于崇阿。

8.山原旷其盈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儿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儿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洌,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无。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儿说,“她扛了锄头,那锄头比她还高;她说阳光很毒,正好可以晒死刚刚锄下来的杂草;她得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地头,她带了满满一壶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她回来后还得做饭,她坐在很高的凳子上往锅里贴玉米饼,她说她太累了,站不住;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我想帮她做饭,可是我不会,我只能帮她烧火……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儿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儿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模摸男孩儿青色的脑壳。男孩儿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尴尬地笑,收回手。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后来我爹跑了,我们就搬到山上来……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所有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他跑了……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娘了,不要我了……”

男孩儿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儿:“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儿仰起脑袋:“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儿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胆战心惊……”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儿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儿:“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儿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儿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儿,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儿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儿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儿,为男孩儿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儿。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儿,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被亲情感动而幡然醒悟的男子形象。

B.“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思念,也传递了一种信念,“娘”相信丈夫终有一天会堂堂正正地回家。

C.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清新朴实又富有诗情画意,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深沉蕴藉,结局具有“含泪的微笑”式的艺术魅力。

D.小说中的“三碗水”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清洌、甘甜的井水象征着亲情的滋润,一次次带给男子身心的舒适,消除他心内的烦躁、恐惧与孤独。

E.小说的人物对话非常重要,男人与男孩的对话将一个女人的辛苦人生和美好心灵展现出来,而环境描写的前后照应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题目“一朵一朵的阳光”有什么含义?(6分)

3.小说在结尾才暗示男人就是男孩儿的父亲,请找出前文相关伏笔。(6分)

4.小说的主人公是男人,还是未曾露面的“娘”?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