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驼 背 谢志强 赵主任上任的头一天,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驼 背

谢志强

赵主任上任的头一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单位工作人员,除两位副职之外,皆弓着脊背。起初,他认为是对他的到来表示和善、友好,他一一握手之后说:大家不必客气,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一起共事,我的性格大家逐渐会了解。

可是,大家仍旧弓着脊背,呈典型的“C”状。赵主任很快从两位副职的口中得知,这是前几任主任留下的传统,由此,导致了单位这种恭敬、谦虚、谨慎的风气。赵主任似乎自嘲地摇头笑笑。

于是,赵主任发起一项“挺直腰杆”的活动。并且,他将这项活动提高到单位形象的高度。果然,办公室全体人员雷厉风行,生硬地挺起了胸膛,使赵主任想起了电影中的异国军人“海依”的姿势。他感慨万千,说了许多话,渐渐地,他看到大家脸颊沁出汗水。他体谅地说:“放松放松,我也清楚,非一朝一夕所能改正,关键要坚持。”

随着话音,大家的背部又恢复了弓形,甚至响起轻松的叹息。之后,他走过各办公室,所到之处,本来驼着的背,皆如接受命令那样艰难地挺胸昂头。他稍稍地观察,发现他不在场,大家的背又驼起来。甚至,个别人员,碰见他,习惯性地准备哈腰,却又立即改为挺胸——他意识中仿佛听见了强作挺胸的动作而引起脊椎咯嘎作响。他想,总不能我一个人监督这项活动的实施吧?

他叫来办公室钱主任,要求钱主任拟个考核办法,将“挺直腰杆”活动,与单位奖金挂钩。考核办法一出台,大家着了慌似的挺起胸膛,不过,苦了那几位年龄稍大的同志,他们开始寻门路,欲“跳槽”,而别的单位一听是他们,纷纷打了回票,拒绝接纳。

考核办法具体由钱主任实施,而钱主任的背弓得尤其明显。赵主任不会管得那么具体了,否则,岂不是有失身份。他每月过目钱主任汇总的统计表。统计表分日统计,其中有“挺直率”“挺直次数”“抽查情况”之类栏目。赵主任看了月度“挺直腰杆”活动统计表,感慨道:“初见成效啦!”

这天,开了会回来,他突发兴致,到各个办公室巡视。他的脸慢慢阴沉下来。他没有批评,因为,他看见大家惊慌尴尬的表情。

“你提供的数据是不是掺了水分?”赵主任严肃地说。

钱主任立即弓起腰,红了脸:“赵主任,我也十分为难。”

“为难?你看看你!”

钱主任猛地一挺胸,随即,豆大的汗珠扑刷刷地滴落,面色刷白。

赵主任赶紧上前扶起,说:“你哪里不舒服?”

“赵主任,我刚才用力过头,伤了脊梁骨,”他惭愧地站立起来,“赵主任,大家都养成了习惯了,一下子要照你那样做,都不习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赵主任朝走廊喊:“快派车,送医院。”

(摘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人物,能够点面结合,既写单位人员普遍“驼背”的群象,又特别突出钱主任个人形象。

B.小说先从语言、行动等多个描写角度写钱主任,为了强化个性突出主题,作者甚至采用了荒诞、夸张手法。

C.赵主任既是作者安排的叙述点,也是小说的人物,这样给读者真实的感觉,让读者相信结尾钱主任“伤了脊梁骨”真有其事。

D.小说中的赵主任,也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因为他一到单位尽是折腾“驼背”这样无关大局的事,弄得人人自危,甚至有人要“跳槽”。

E.小说选取普通的生活现象“驼背”入文,讽刺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习惯,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形象健美。

2.结合小说具体描写,简要分析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6分)

                                                                                            

                                                                                            

3.简要分析钱主任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6分)

                                                                                            

                                                                                            

4.试联系小说具体内容,探究“驼背”难改的原因。(8分)

                                                                                             

                                                                                            

 

1.A B(选A项3分,选B项2分,选C项1分。) 2.①以治理“驼背”为线索设计情节。赵主任上任,发现单位人员“驼背”,发起“挺起腰杆”活动,钱主任挂帅考核,单位人员“挺腰”,年龄大的“跳槽”,赵主任询问,钱主任校正驼背“伤了脊梁骨”等,都围绕治理“驼背”有条不紊地展开(2分)。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是“驼背”,小说开头赵主任来单位,单位人员普遍“驼背”,都给读者留下了悬疑,吸引着读者往下阅读(2分)。③采用荒诞、夸张式手法设计情节,结尾钱主任“伤了脊梁骨”,夸张大胆,极富讽刺意味(2分)。 3.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钱主任的出现,引出“考核办法”出台,单位人员纷纷“挺腰”,年龄稍大的寻门路“跳槽”等情节(2分)。②将故事引向高潮,突出小说主题。钱主任因“挺腰”而伤了“脊梁骨”,有力地嘲讽了奴性意识的根深蒂固,积习难改(2分)。③在人物群像中集中笔墨突出钱主任,使小说中有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2分)。 4.①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等级观念的影响(2分)。②前几任主任搞“个人崇拜”,要求下属对自己“驼背”示敬,毕恭毕敬(2分)。③单位成员自身缺乏自尊、自重、自爱观念,奴性意识浓厚(2分)。④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长期的奴性心态,在没有自觉意识的情况下,单凭行政手段很难彻底解决问题(2分)。(答对三点可给满分8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前面的分析有道理,“让读者相信结尾钱主任‘伤了脊梁骨’真有其事”错误。D、E两项的分析都是对小说内容的错误理解。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考虑情节的线索作用,再考虑对读者的作用,比如激发阅读兴趣类似的词语要想到,另外还要考虑情节设置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与情节、环境、小说主题的关系。简析时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分条作答,而且要尽量多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小说,把握小说主题。题干要求中是“联系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不同人物探讨。小说中主要人物有这两类:前几任主任、单位成员。答题时要分条答,至少答出三点,尽量多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故国神游,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杜诗传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bē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dǎng)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诛逆贼杨异等            降:投降                    B.闻贼欲北度           规:谋划

C.帝惜其能,遂不之  许:同意                D.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视事:任职

2.下列句子中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项是( 3分 )

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②诗雅好推贤        ③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④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⑤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⑥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度,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贼人的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B.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横行民间,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性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5分 )

                                                                                             

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5分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说:好在咱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上当的都是有钱人。其实稍一咂摸,这庆幸就成了很傻很天真:有钱人都捍卫不了私权的市场,穷人果真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当“解码达芬奇”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家来找茬”游戏的时候,“达芬奇”的命运就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一个摹本,寄寓了意味深长的可复制性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买了“达芬奇”的消费者在与以潘庄秀华为代表的厂家博弈,不如说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一次成熟度、规范度测试。“达芬奇”出事了,潘庄秀华哭了,退赔扯皮了……用流行的新句式说:不管你信不信“达芬奇”的彪悍,反正,我是信的。

彪悍的意思有三层:一者,其实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因为媒体早就曝光了东莞的一些家具厂,假出口再转内销,身价暴涨,业内的说法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善于演绎思维的公众又陆续发现了身边诸多的“达芬奇”,“达芬奇奶粉”“达芬奇建材”……既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二者,“达芬奇”事件就像牙膏,挤一挤,真相一直还是有的——起先,他们声明所有产品百分之百进口;后来,他们说有一些是国产的。起先,他们说和广东家具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承认也曾去过那么两三回……若不是舆论的坚持,在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三者,“达芬奇”们深谙中国市场之道,山寨多了,信誉没了,人心散了,“贴牌创业”就成了不少“报效祖国”的“有识之士”的生财之道。换言之,“中国制造”一日不能硬气起来, “达芬奇”就一日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市场——而这种错乱的消费需求,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消费心理。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彪悍的“达芬奇”也无须赘言。因此你很难理解的诸多诡异,正一一发生在“健全市场体制”的眼皮底下:自己的商品有问题,却在退货环节前置了消费者举证的义务;更荒唐的是,“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愣是耍赖不兑现——强蛮如此,奈其若何?眼下,达芬奇家居被抽检产品已被权威机构判定为“不合格”,只要销售不合格产品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达芬奇家居就涉嫌触犯这一罪名,应予以立案侦查。遗憾的是,你若正儿八经地辩解,反倒显得很无趣味。在这场撕破脸皮的肉搏战里,消费者与“达芬奇”的江湖决斗,完全是原生态的非均衡博弈——谁牙齿厉害谁老大。

(摘编自2011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彪悍”一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达芬奇”事件的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

B.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

C.生产“达芬奇”这类产品,是“有识之士”为了“报效祖国”。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

D.“达芬奇”在“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退赔扯皮。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穷人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也不可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

B.“达芬奇”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身边有诸多的“达芬奇”。

C.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体现了市场体制的健全。

D.只有“中国制造”硬气起来,山寨“达芬奇”们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市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这些庆幸的人往往是买不起或者没买“达芬奇”的人。

B.买了“达芬奇”的消费者在与以潘庄秀华为代表的厂家博弈中取胜了,国内消费市场就成熟了,规范了。

C.“达芬奇”事件就像牙膏,真相是挤出来的,但只有舆论的不断坚持,真相才能不断被挤出。

D.达芬奇家居,只要销售不合格产品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涉嫌触犯中国相关法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媳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跟本没有飞得愿意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大山顶上,一把将它仍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个字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