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1.“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 2.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5分,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解答时应从“解词”“释句”“手法”“作用”几个方面回答。“残灯不嫌客”明明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再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前文来理解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诗有很多直抒胸臆的句子: “行歌野哭两堪悲”指百姓疾苦。“病眼不眠”指病中的感伤。“乡音无伴苦思归”指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发稀”指自己已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严兵自卫,如大敌    待:抵御

B.脱有,吾当坐    衅:事端

C.拗蕃者例其货    籍:户籍

D.众不能,商人德之夺:改变

2.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3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     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 ④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

⑤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⑥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B.番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都中因此得以免罪。

C.王克敬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富民租种江淮农田,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5分)

(2)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规范化、系统化,具体表现为:一、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二、无论宗族人丁多寡,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水口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三、讲究群体布局,即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如不符合要求,则须设法修改或弥补。

站远了看,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与封建城池模式如出一辙: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的民居群类似于拱卫内城的外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卫功能;被民居众星拱月般团团簇拥着的祠堂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宗法势力的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也便于在此召集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祠堂在徽派建筑中的地位也体现在其建筑规模上。祠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毫不含糊,尽力而为,从族产收入,挨家摊派到主动捐赠,族人有钱出钱,没钱交粮卖力,将祠堂修得高大雄伟,壮观亮堂。

囿于族权的约束,徽派民居的地势、规模均不得超过祠堂,且不能遮挡与其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影响风水,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民居外廓大,住房多,却井然有序,有回廊彼此连通,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主人住正(厢)房,佃仆散居四周,缜密繁杂,等级森严,堪称封建王室寝宫位序结构的翻版。

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学子赶考,高官归省,巨贾还乡,族人在此迎来送往,举行欢庆仪式。在显示族威荣耀、宗族凝聚力的同时,教育族中晚辈笃学敬业,勤勉执著,将来光宗耀祖。宗族的荣誉和荫护使族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对水口建设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慷慨解囊,一掷千金,支持家乡的水口建设: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大力弘扬水口文化,以协调宗族内部关系,淡化阶级矛盾。值得一提的是,水口砌有专供祭祀孤寡的坟台(不葬灵枢),厚实的石碑上书:孤坟总祭。清明节家家户户竞相祭拜,一时纸钱纷飞,香火袅袅,给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散布在徽州大地各交通要道上(旁)的牌坊岿然挺立,引人注目,也是封建统治者强化封建功名意识,宣扬封建道义礼教的产物。在宗族攀比竞争意识的诱使下,各族对树牌坊投以巨大热情。他们以封建国法礼教为准绳,制定了谨严繁缛的族规家训,鼓励敦促族人前赴后继建功立业,循规蹈矩为人处世,持之以恒尽孝守节。在这种封建思潮的教导下,一座座因功勋、科甲、忠孝、贞节而建的牌坊冲天而起。徽州大地牌坊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举世无双,可见程朱理学宗法制度对徽州人思想奴役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封建社会垂直结构的阶级对立转变为横向结构的宗族之间的内部矛盾,是统治者淡化、消解被统治者反抗意识,巩固政权、族权的外在表现。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派建筑系统化、规范化,表现为徽州百姓聚族而居,杂姓不混居,基础设施全面以及讲究群体布局。

B.徽派建筑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宗法势力的祠堂位于村落的正中央,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的重要场所。

C.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标准有序排列的徽派民居虽然外廓大,住房多,但可通过回廊,彼此连通,仍显得井然有序。

D.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水口建设有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等,族人对此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一掷千金。

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徽派建筑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讲究群体布局,如不符合要求,有时需要修改或弥补。

B.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宗族使用族产收入;有的宗族采用挨家摊派的方式;有的宗族采取主动捐赠的方式,族人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C.民居群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像封建城池中拱卫内城的外廓。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防卫功能。

D.间接反映一个宗族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的祠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派民居不能遮挡与祠堂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其地势和规模不得超过祠堂,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封建宗法族权制约。

B.清明节家家户户在水口竞相祭拜祖宗神灵,一时纸钱纷飞,香火袅袅,给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C.徽州各族对树牌坊投以巨大热情,一座座因功勋、科甲、忠孝、贞节而建的牌坊冲天而起,这是因为徽州人深受程朱理学宗法制度的影响。

D.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是统治者巩固政权、族权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封建社会垂直结构的阶级对立向横向结构的宗族之间的内部矛盾转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这些诗句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说明下面这则漫画的内容以及寓意。(6分)

 

满分5 manfen5.com

内容:(3分)                                                                                 

寓意:(3分)                                                                                  

          

 

查看答案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宣传语,如:绵阳――李白出生地,西部科技城;都江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请你为遵义写一则城市宣传语,l4字以内。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精炼,便于理解记忆,易于推广传播。(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