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5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 1. 试题分析:“绿”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把无形的“春风”形象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春风吹到树上树就绿了的奇妙动态变化。 考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①颈联中,诗人想像友人到家遇春燕、浣征衣等情景,表现对友人的关心眷念。②尾联中,诗人想像友人在家摆脱了琐事杂务,终日临水闲居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艳羡。 考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父不愿其                          然:这样

B.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二弟                    诫:警告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陕西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有期徒刑 14 年。去年 8 月,一张拍摄到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的新闻图片受到公众质疑和抨击。随后这位“微笑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牌手表的图片在互联网上被迅速广泛转载,杨达才被网友称为“表哥”。

以造谣传谣“闻名”网络的“秦火火”被刑拘的消息一经公开,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秦火火”在微博中说,在这次动车事故中,意大利籍旅客家属获赔3000万欧元。在民警问及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离谱的谣言时,“秦火火”的回答是:“当时有人提议编为1000万欧元,但我对他们说,太少了没人在意,只有无限夸大,才会有人关注。”虽然“秦火火”这条微博很快被当时的铁道部证明为谣言,“秦火火”的微博账号也被注销,但就在短短的两小时内,“秦火火”如愿赢得不少关注、新增大量粉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④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B.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C.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D.①⑧/②⑦/③⑥/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 分)

A.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于是相如前进缶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