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6分(任选6题,超过6题,按前6题计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兰亭集序》)
2.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
4. ,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
5.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 。(《短歌行》)
6.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7. ,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8.其声呜呜然, , , , 。(《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时谪黄州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 乐:以……为乐 B.按其图记 按:查核
C.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出名 D.因为本其山川 本:根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夏始饮滁水而甘 ②顺风而呼
B.①用武之地也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
4.古文翻译。(10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2)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余嘉其能行古道
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论语》)
3.生亦我所欲,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5.公曰:“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6.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7.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南 歌 子
[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的下阕描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