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选自[阿富汗]乌尔法特《生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需求营造美感 身处动乱时代,戴望舒却期许在雨巷中逢着一位丁香般的姑娘。《雨巷》所营造的忧伤美感,不可说不是戴望舒需求安定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 迟子建于《伤怀之美》中感叹道人生伤怀时刻极少,但那种美感动人心腑。少,才会去需求,需求才会想象,而想象便营造了美感。 口润时不解水味,口渴时方知水的美味,道理如出一辙。所以说,需求营造美感。 古人曾戏谑地说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虽带有些悲情,但也深刻指出了人们拥有时不懂珍惜,需求时后悔不已的普遍现象。作家林清玄有言:“用心活在当下”,告知人们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但生活的快步伐易教人忘却了我们所有的,渐而被忽视的逐渐消逝,蓦然回首,斯物已去,只能让人光去需求它们重新回来,却不可得,有人会悲悯地直叹可惜,但实际上它恰恰不显可惜,何哉?因为有了需求,才会丰盈想象,从而珍惜其余一切。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热爱跑步,当被问及为何不将跑步时间也用在构思上时,他说:“不去会死。”可见,他是需要跑步的,这与写作无关,跑步充实了他的生活,给他营造了更多创作的美感,所以他才会写出极有哲意的文字:“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不打乱自己的节奏,自己不喜欢的,自然长久不了”。当大诗人李璟听得一曲清箫便有梦回鸡塞之远的思乡之情时,他那极需回故国的情怀和所作诗境的美感,便更好地诠释了需求营造美感的真谛了。 该如何才能避开消极需求而选择积极需求来营造美感呢?梭罗于哈佛毕业却选择隐居瓦尔登湖,这便是一种纯净的心灵需求。林徽因倾诉自己欲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的心事,他们都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安宁,于是美感便从此荡漾开来,多少人步入隐居便可避开喧嚣的误区,其实,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居,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消除执念,便有寂静安然。选择平常心,有着一份安宁的精神,便有了需求的桥,通往美感的世界。 欧立希需求成功,终在第607次实验中获得成功的美感。西西弗斯往复推动巨石上山,他需求成功,心中有了向往自由的美感,所以才永不放弃。 千百度的蓦然回首,原来只为求得一次灯火阑珊处的光景。故,需求营造美感。 【解析】 试题分析:立意角度: ⑴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①上述材料的出处是乌尔法特的文章《生活》,暗示材料里的“水”应当喻指“生活”。 ②不同的人品味水的滋味不同,由此提炼出立意的角度“生活的滋味”。 ⑵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农民是在“大汗淋漓”之后,方知水的宝贵;牧羊人是在口干舌燥的时候,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他们都是经历过困境,才品出宝贵、甜美,由此提炼出立意:经历磨难、苦难才能够懂得幸福,苦过方知甜。 ⑶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从这第三则材料中的“另外一个人”的角度分析,“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外在条件很好,可是他“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可见生活中,我们应当摒弃外在的喧嚣浮华,追求本真的东西,由此提炼出立意:追求本真。 ⑷材料的三段话中有三个角色:农民、牧羊人和另一个人。综合这三段话,可以看出,三种人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心理感受不同,由此提炼出立意:体悟随境遇而改变,一心一境,心境与环境。 ⑸材料中的三个角色,农民、牧羊人因对水有切实的需求,所以品出水的滋味,“另一个人”因对水没有需求,所以品不出水的滋味,由此提炼出立意:需要才珍贵,美好源于需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相见以诚

郭沫若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言。不根据事实,或甚至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即使能收到一时的效果,待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逾花巧,逆效果来得便愈大。

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其实,尽管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制胜,但总要有兵可用。所以用兵的原则依然是忌“巧速”而贵“拙迟”。这一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的旋乾转坤的战役,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具体的说明了。当希特勒对苏联突然发动了闪击战时,他是多么“巧”,多么“速”。1942年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小胡子不知道会心地微笑了好多次,然而结果怎样了呢?

专门靠欺诈便能打胜仗,专门靠欺诈便可以收到任何大小事件的成功,天地间决没有那样的事情。要说靠着欺骗便可以治国平天下,那更完全是笑话。那些搞政治的人似乎都中了些苏秦、张仪的毒,说到政治就好像只有几套骗人的纵横捭阖。

今天应该是大家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自己拿出真正的责任心来,大胆地照明自己的丑态,彻底地荡垢涤污。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千层的粉饰也把污垢掩盖不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污垢根本还是存在。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接受批评,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要怎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要全靠一个“诚”。老老实实的做人,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损人利己的私心,这样便能产出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这样便能够大无畏。我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骗自己!

没有诚意的人便没有勇气。这种人鬼鬼祟祟,专门损人利己,做不来一件堂堂正正的事,说不来一句堂堂正正的话。一耍装腔作势,立刻便露出了自己的尾巴。但他们也有一项外来的资本,便是靠他人也没有诚意。只要你有一毫私心,有一点软弱,他们便抓到了你这项缺点。于是威胁,利诱,千层的蜘蛛网便罩到你的身上了。这样的现象四处都是,而以黑字写在白纸上的特别明显。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拿出诚意来,大家正大光明地做些对得住人民,也对得住自己的事。  (选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有删节)

1.文章开篇并未直接从“相见以诚”的论题切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相见以诚”中“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铁 匠 铺

李登建

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

⑧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

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选自《散文·海外版》双月刊,2012年第6期,有删节)

1.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请作简要分析。

答:

2.第⑧自然段画线内容十分精彩地描写了打铁的情景,请简要说说其表现特色。

答:

3.“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三字的丰富含义是什么?

答:

4.本文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美散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3.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4.              ,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5.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民惟邦本,                。(《尚书·五子之歌》)

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述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 性 之

陈 亮

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观察府,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独敬惮性之,盖相处数年如一日。

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顷之,一僮出,问客姓氏,已而肃客入,主人相与为礼,已而杯盘罗至,终不见喧嘈之声。性之面目严冷,与人寡合,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一日,与乡士大夫过予,自命行庖具饭。食毕,从容言曰:“某素不解饮,一饱之外,虽留何用?”予亦不强也。衣食取足,不为分外经营。不交涉邑官吏,谒入县庭,则不问可以知其令之贤矣。盖其自为过多,为人过少,若有取于杨朱之道者。

然予闻性之官剑浦,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居亡何,公质死。性之还自旁郡,道逢兵马都监者往验其死,性之嘱以徐行:“有止君矣。”性之亟趋郡白事,得追还其都监者,又为治其后事颇悉。盖古之义侠所谓不以存亡为解者,大率亦此类。繇此言之,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而已乎!性之以赀补迪功郎,尝主南剑之剑浦簿,以忧去官,而不复调矣。

性之家故多竹,不以与人;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居厚每笑于余无所不可。墓上之铭,宜颐之有请也。颐尝从予,郡以其名上礼部,而性之死矣,盖癸卯十有二月七日也。得年凡七十岁。

【注】①颐:陈性之的儿子。                   (选自《陈亮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            曲折:奉承讨好

B.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      羁置:滞留他乡

C.有止君矣                      檄:官府文书

D.颐尝从予                      游:外出求学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陈性之“清高”“与人寡合”的一项是(3分)

①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       ②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

③一饱之外,虽留何用               ④不交涉邑官吏

⑤以忧去官                         ⑥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性之富甲乡闾,外表严肃冷峻,家风严谨,仆人对待来客恭敬而有礼貌,做事时小心谨慎,不发出响声。

B.陈性之作客之时,自命厨师准备饭食,可见其率直耿介;不需打探就能看出县令是否贤能,可见其善于辨别官吏。

C.乡人陈公质死于他乡,性之把他的后事料理得很周到;作者认为性之是社会上没名望, 不为人所察知的义士。

D.郡里把陈性之的名字上报到礼部,但就在这时他却死了;性之的儿子与作者熟识,托作者为性之写墓志铭。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3分)

(2)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4分)

(3)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