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 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

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曾子②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章》

【注】①怀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怀,思念,留恋;居,家居。

②曾子:孔子的学生,著有《大学》和《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根据上述三个材料,简要概括“士”的特点。(4分)

2.儒家对“士”的要求在今天是否还有其现实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1.不恋小家、不慕安逸、知廉远耻、承担责任、积极有为。 2.儒家对“士”的要求在今天依然还有其现实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发展需要有担当精神的创业者、建设者。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贪图安逸、心胸狭隘、不知廉耻、缺乏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时就会懦弱无刚、中途退缩。 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所以,今天的读书人依然要有"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唯如此,才能担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译文:①士如果留念家居的安逸生活,就不足以成为士。②能有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他国,能够不辜负君王的使命,这种人便可以称士了。③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解析】 1.试题分析: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君子为了道德仁义可以志在四方,而不把自己仅仅局限在故土之上,修养不够的人却只顾留恋乡土而不知推行道义;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避免因为违背道德仁义而身遭刑戮,造成对父母的不孝,对亲人的伤害,修养不够的人却只考虑是否有利可图。“士怀土居不足以为士”这句话是在批评那些目光短浅却高居士位的人。“这次路途已经耽搁了,但是我行走于四方,还好没有辜负了君王的使命,可谓幸运。”这句 话中,既表明了“士”的官吏身分,同时也指出了作为一名“士”的最基本条件和责任:一是要“行己有耻”,即要以道德上的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即在才能上要能完成国君所交给的任务。前者是对士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后者则是对士的实际办事才能方面的要求。而这两方面的统一,则是一名合格的士,也就是一名完美的儒者的形象。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担任着重大的任务,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告诉人们要担负起责任,并为之努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依然还有其现实意义。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有担当的创业者、建设者。一个读书人如果饱读诗书但却贪图安逸、缺乏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是不能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的。所以,今天的读书人必须抱负远大,并且意志坚强,才能担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为社会发展努力。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埃及的“斯芬克斯”那样的人兽合体形象,但“人面鲵鱼纹”之类的艺术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图形与《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完全吻合。赵宝沟文化中出现的鹿龙、鸟龙与野猪首牛角龙可以视为异兽崇拜的典型代表。多种动物功能的聚合,是泛神崇拜向多神崇拜的体现。这种异兽与人兽崇拜在《山海经》中也多有记载。比如《南山经》云: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中山经》有“人面豺身,鸟翼蛇行”的怪物等等。 

这种异兽与人兽的崇拜时代,正是一个民族充满神话与幻想的时代。人们既没有理性的约束,也没有思想的禁锢,他们自由地面向自然,面向自身,面向过去,编织着民族的神话,激发起整体的创造欲望与创造意识。可惜的是这一进程在中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异兽与人兽崇拜出现不久,就被社会化、历史化的神仙崇拜所代替。它们或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被嗤之为志怪神异不登大雅之堂;或者被硕学大儒们阉割,改造得面目全非。后者要么把对这些异兽或怪兽的崇拜看作历史传说,其通常做法是把它们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要么对它们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基石。比如黄帝这个四面怪兽,被改造成为一个伟岸的人主。再如夔,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被描绘成“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的奇兽,但到后来却被改造成为尧(一说为舜)的乐正。 

在这种社会化、历史化的浪潮中,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个性未能充分地张扬,想象力受到了压抑,创造意识没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近年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中国先民的主体在冰河后期约距今七八千年以前就逐渐超越狩猎和采集经济阶段,进入以锄耕、种植经济为主要方式的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中季节的简单循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平凡、呆板,使生产者的生活既辛苦、分散,又缺乏变化。这样,中国先民的性格理念便呈现出农业民族的特征:务实、厚重、本分,但拘泥、封闭、保守;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则是“重实际而黜玄想”,多理性而乏激情,崇尚正统而卑视浪漫。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异兽、半人半兽的神性形象被抹杀,被历史化、社会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切不符合正统的、理性化原则的东西都会被改造、删削,都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消逝。 这一时期自然崇拜另一方面的变化是对土地崇拜的日益重视,祈年祭的内容开始凸显。所谓祈年祭,实际上就是土地崇拜,它是自然崇拜的高级形态。随着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对土地本身的依赖越来越强烈,认为五谷粮蔬都是土地的恩赐,由此产生了土地崇拜。而对土地的崇拜仪式常与农事活动相关联,通常表现在播种前祈求丰收的仪式和获得丰收后的谢恩仪式上,这就是所谓的祈年与报功,这两点被后来的春社与秋社分别行使。(有删节)

(《史学月刊》 2006年08期 《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作者:马新(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

1.对“异兽与人兽的崇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兽与人兽的崇拜表现出的是多种动物功能的聚合,泛神崇拜向多神崇拜。异兽与人兽的崇拜时代,也正是一个民族充满神话与幻想的时代。

B.异兽与人兽的崇拜时代,人们不受理性的约束,不需思想的禁锢,自由地面向自然,面向自身,面向过去,编织着民族的神话,激发起整体的创造欲望与创造意识。

C.异兽与人兽崇拜出现不久,就被社会化、历史化的神仙崇拜所代替。它们或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被嗤之为志怪神异不登大雅之堂;或者被硕学大儒们阉割,改造得面目全非。

D.异兽与人兽的崇拜的最终表现是对土地崇拜的日益重视,祈年祭的内容开始凸显,随着农业生产,人们认为五谷粮蔬都是土地的恩赐,由此产生了土地崇拜。

2.对“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产生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所有不符合正统的、理性化原则的东西都会被改造、删削,都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消逝,所以,自然崇拜的高级形态,也就就是土地崇拜的过早出现,导致了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B.因为人们把这些异兽或怪兽的崇拜看作是历史传说、降为人的祖神、当作史实看待等等行为,并对它们进行歪曲的解释,让它们成为现实事件,去构筑远古历史的基石。所以,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C.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先民的主体在冰河后期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平凡、呆板,使生产者的生活辛苦、分散,缺乏变化,呈现出农业民族的特征。思维方式上多理性而乏激情,崇尚正统而卑视浪漫,使得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D.因为中国先民的主体的个性未能充分地张扬,想象力受到了压抑,创造意识没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埃及的“斯芬克斯”那样的人兽合体形象,但“人面鲵鱼纹”之类的艺术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所以,东西方文化在根本上是一体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B.春社与秋社这种活动出现在农业社会,土地的崇拜仪式常与农事活动相关联,通常表现在播种前祈求丰收的仪式和获得丰收后的谢恩仪式上。所以社日农村祭祀的对象应当是土地神、五谷神等,祈求丰收、人畜平安。

C.如果我们的先民可以自由地面向自然,面向自身,面向过去,编织着民族的神话,激发起整体的创造欲望与创造意识,那么那些异兽、半人半兽的神性形象就不会被抹杀,被历史化、社会化。就不一定走向农业社会。

D.由本文可以推断出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应当是土地崇拜,而不是异兽与人兽的崇拜,因为它们实在是太过短暂,不可能对中国后来的文化造成些微的影响。

 

查看答案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如果能正确地了解我们对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生物之间的 关系是如此无知,那么,对物种和变种的起源迄今仍得不到很多解释,我们就不应大惊小怪了。

(2)在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即将上任之际,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制裁议案,寻求进一步 伊朗石油出口,以此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3)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 的诗句,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A.互相遏止一挥而就

B.相互遏制一挥而就

C.互相遏止信手拈来

D.相互遏制信手拈来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青睐肄业以德抱怨白浪滔天

B.肖像披览雍容华贵班师回朝

C.临摹匮乏耳根清静礼义之邦

D.夜宵娴熟绿草如荫色彩谐调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角/问/麦秸拓片/开

B.陌/脚/丽/妆信

C.子/立/收工/

D.臼/角/子/茶/石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8个字。(6分)

我国的邮市经历了长达7年的邮市萧条。为了振兴这一市场,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国家邮政局刚刚结束为期94天的销毁全国部分库存邮票的工作,并在9月27日公布了库存邮票销毁清单。在此期间,全国共销毁了库存的1992年至2001年纪特邮票32.21亿枚,面值金额34.41亿元,销毁数量占全国1992至2001年纪特邮票库存总量的94%。但由于经受长期邮市低迷的打击,这一消息公布之后,大部分邮商仍然观望等待,国庆期间京城邮市依旧冷淡。甚至延续到节后一周,邮市仍看不出任何回暖的迹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