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①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①敕:告诫。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          度:考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明年春,围苏茂广乐    然今卒困此,此天之亡我

B.汉坚卧不动,有顷定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C.但坚据广都,待来攻    秦王恐破璧

D.成败机,在此一举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1.D 2.B 3.B 4.C 5.(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又背离错乱!(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D应翻译为“度:气度、风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于”“其”“之”“乃”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B项“乃”意义和用法为“介、于是、就 ∕介、才”,A项“于”意义和用法均为“介、在”,C项“其”意义和用法均为“代、他”,D项“之”意义和用法均为“结构助词、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章是信息的载体,离开对信息的关注,读懂字义、词义和句子意思就毫无意义。“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③是激励士气后的结果,④“敢轻言冒犯进兵的人,杀!”并不是激励士气,而是阻止士卒冒进。⑤是“吴汉乘着胜利进攻,逼近成都”,也不是激励士气。这三句均不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不符要求。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C项错在“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结合原文可知,“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是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前的行为。属顺序颠倒。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三句关键字有:(1)“亲信”(2)“比”“敕”“悖”(3)“潜”“就”“御”。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吴汉,字文质,是南阳宛阳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吴汉(后来)被召见,并成为刘秀亲近的人。建武二年,吴汉被封为广平侯,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召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援救。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与他交战,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部,回到营中。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在卧.众人感到担忧。”吴汉竟然精神振作,裹伤而起,杀牛搞赏将士,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军队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同意,说:“使鬲县百姓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敢轻言冒犯进兵的人,杀!”吴汉传递檄文到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 第二年春天,贼人率领五万多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出击攻敌,大败敌军。十二年春天, 吴汉率领军队进攻广都(今成都南),攻克了城池。然后派遣轻装的骑兵烧掉了成都市桥。光武帝刘秀告诫吴汉说:“你只要坚守广都,等待他来进攻,不要跟他交锋。如果敌人不敢前来,你必须转移营寨,以此逼迫敌人,必须等敌人疲惫后才能进攻。”吴汉乘着胜利进攻,逼近成都,被阻在长江北岸,汉军就地扎营,派遣刘尚率万余人在长江以南驻扎。光武帝得知后,大惊,责备吴汉说:“近来我告诫你千条万条,你为什么遇到事件时却又悖离错乱呢?与刘尚分开扎营,一旦有紧急事情,不能再彼此照应。”刘秀的诏书尚未送到,谢丰、袁吉领兵十万余人攻吴汉,派遣副将带一万余人前去威逼刘尚,让他们不能相互援助。吴汉与他们大战了一天,吴汉的军队大败,逃入营垒,吴汉召见诸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将军队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的军队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功失败的机会在此一举。”于是,犒劳士兵,树立了许多彩旗,使军营中的烟火不断绝,夜晚就让士兵口中衔着枚(防止出声),带领士兵和刘尚的军队汇合。谢丰等人没有觉察,第二天,吴汉率领所有士兵迎战,从天亮到吃饭时,就大败敌人。吴汉在征战讨伐的时候,诸位将领看到战场上不利,有的人很惶恐害怕,常常失去了他们的气度风度;而吴汉意气神情还是一样,严肃认真地整理好器械,激励士兵官吏。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吏不多,为什么买这么多田地住宅呢?”等到死去,赐谥号为忠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量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驼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 “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离骚》,“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自觉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B.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C.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D.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合理限度,且有继续扩大之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你尽可以放心,他这个人       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的内容把你的事情办好。

(2)一座山,一旦被        这样的诗意,通往仙境的大门也就会在不经意间向你徐徐敞开。

(3)富于政治性的文学作品并不始于今日,远在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中,近在西洋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中,都已         

(4)“择校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待遇“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        

A.历来        付与          层出不穷        雪上加霜

B.历来         赋予          屡见不鲜        釜底抽薪

C.从来         付与          层出不穷       釜底抽薪

D.从来        赋予          屡见不鲜                 雪上加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安祥          满堂采    棉里藏针         针尖对麦芒

B.撕打           挖墙脚    龙盘虎踞         时世造英雄

C.博弈           里程碑    要言不烦         蚍蜉撼大树

D.欠收          邻界点    以德报怨         瑞雪照丰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