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喜欢草的母亲 凌仕江 这些年,我经常到外游荡,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喜欢草的母亲

凌仕江

这些年,我经常到外游荡,遇到惹眼的花草树木就会花钱将它们买下,抱回高楼里养起来,有的草儿甚至是我从城外的山中采摘回来的。还好,花们、草们不负我望,一直在我愿望里长势诱人。

有一天,我在给植物们松土喂水时,发现一个废弃的死花盆里生出了星星点点草芽,它们低矮的样子犹如油菜籽刚冒出地面的嫩芽。看着它们醒目刺眼的表情,我做了顺水人情,给它们也喂一些水。哪知,相隔几天后,它们便一头窜出盆沿,变得绿油油、活脱脱,让人格外兴奋,真不知它们还会长成什么样子。

可自从母亲住进我的城,这盆长势迅猛的野草命运就发生了逆转。母亲常年住在乡下,与庄稼打交道是她生活的全部。为了获取一个好收成,母亲绝不允许草儿们影响庄稼的生长。母亲没有朋友,庄稼就是她最信赖的朋友。在一个农妇眼里,草就是她和朋友亲密的敌人,草就是庄稼藏匿的毒,这是乡村哲学,也是母亲的哲学。只要发现田间地头的草太猖獗,母亲便发动父亲扛起锄头与她一道去除草,就像理发师手持剃须刀,一棵一棵地剃,直到庄稼地变得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直到过路的人,向他们和庄稼投来美丽的微笑。

母亲是大地上最伟大的诗人,庄稼就是她最美的诗,因此,母亲的庄稼地容不下半棵草。

我真正赞美草、依恋草也是进入城市之后的事。在我的城里,建筑每天都在疯长,其速度远远胜过草的生长;马路年年都在扩建,只是越来越难见到草的陪衬,缺少了草的路边,总感觉眼睛里少了点儿什么。我的城在轰鸣的街道边日夜经受喧嚣的折磨,那些被铲除地面的草儿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它们是穷人,它们是不幸者,它们在城里没有可靠的朋友,它们总是被搬来运去,最后连根也生不稳,就因为它们的名字叫草,所以最容易被拔掉;在高空的梦中,窗外的风暴常常将我惊醒,我听见草们的呻吟、无助、哭泣、呼喊,它们仿佛在向我招手与草相依,是我脱不掉草根的唯一气息,草是这个城里我最核心的朋友。

因此那一盆野草突然有一天被连根拔起,晒在阳台上,奄奄一息的模样,足足让我惆怅了许久。在我眼里。没有了青草的花盆,泥土顿时变得苍白、空虚、像被捣碎的心脏,光秃秃的,光景衰败又无力,掏空了绿色的花盆又成了死花盆。似乎原本在草的沉浸中获得的宁静又被推向了旷野的城市。我想这样的事,也只有闷在家无事可做的母亲干得出来。因为母亲看不顺眼草,她不愿被草占据她的生活,在母亲眼里,草就是荒芜,草就是灾难,草就是一无是处,她不知道她儿子正需要草一样宁静的生活,她更难理解草对于一个出生于农家却被困于现代城市生活的理想者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丝毫没有责怪母亲的意思,只是在几天后的一次谈话中,若无其事地提及了此事。我说,嘿,妈你把那草扯了哈!母亲说是我扯的呀,这些天天乱长的草,一天比一天长得多,害怕以后不好收拾哟。我说,扯得好,扯得干干净净的,妈,你还是改不了勤快的老家习性。坐在一旁看电视的父亲听我难得夸赞母亲,转过头,乐呵呵地笑。我笑不出来,我在想草。想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是一棵草,或许大家都有开花的机会,只是总有些人根本等不到花季来临,他们总是倒霉、纠结、运气不佳,被人算计,最终夭折——多年以来,正是那些不开花的草让我看清了大自然最本质的生活。同时,我看清的还有我自己!当古典的一切被机器碾碎,宁静便显得极其珍贵,当人被卷进城市的速度之后,那些仍然渴望返身向慢的人,就有了草的气场。我常常提醒自已,面对纷繁的生活,要像草一样冷静,不要忘记地平线,草就是“慢”,草就是乐趣,草就是底蕴,草就是宁静。而这种贴着地平线思考的慢和这种宁静中的乐趣,正是草的精神气节。城市越大,人心越被挤压,是大城里的小时间和快速度剥夺了人的兴趣和宁静,人不知不觉成为快的追随者,也成为信息时代的抵押者。何为慢生活?就是懂得品味一棵草的心情。或许,这种心情只会赋予给那种认真和孤独的人,赋予给那种让自己慢下来的人。

当人的灵魂被野草塑造,得到的或许就是整个春天。

母亲不懂这些,她只懂比草更难的永远是生活。她害怕重蹈覆辙,她不让草耽误孩子的生活,因为孩子是她一生不离不弃的庄稼。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联系全文分析,母亲为什么要拔掉花盆里的草?(4分)

2.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草就是她和朋友亲密的敌人,草就是庄稼藏匿的毒。(2分)

(2)我听见草们的呻吟、无助、哭泣、呼喊,它们仿佛在向我招手。(2分)

3.文中说,母亲“更难理解草对于一个出生于农家却被困于现代城市生活的理想者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试分析草对作者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4分)

4.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不喜欢草的母亲”与文章主题不符,对这一看法,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观点与理由。(6分)

 

1.①常年的乡下生活使母亲视草为敌人,她的眼中已容不下草。②母亲认为生活比草更难,她不允许草耽误孩子的生活,也理解不到草对“我”的意义。(每点2分) 2.(1)运用比喻,将草比作敌人、毒品,形象生动地体现母亲对草的憎恨之情。 (2)运用拟人,通过“呻吟、无助、哭泣、呼喊”“招手”等拟人化的描写突出作者对草的遭遇的痛心与关切。(手法答“想象”也可)(每句2分,表现手法与效果各1分) 3.①草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是作者城里最核心的朋友,温暖着心灵。②草启示作者:要具有贴着地平线思考的慢,要学会享受宁静生活中的乐趣。(每点2分) 4.观点一:同意。 ①从内容上看,文章绝大部分篇幅写“草”,“草”是作者议论抒情的对象。②从主题上看,作者借“草”来阐发自己在生活方式与态度上的思考与见解,“草”是文章主题的载体。③母亲因不喜欢草而拔草这一情节仅是后文作者议论抒情的引子,而非主题。所以,现标题“不喜欢草的母亲”确实是与文章主题不符。(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同意 ①是母亲拔草这件事引发了作者思索,而非单纯草本身。②本文的主题在自己与母亲对待草的不同态度对比中得以深化,现标题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深入思考。③“母亲不让草耽误孩子的生活,因为孩子是她一生不离不弃的庄稼”,饱含了浓郁的母子深情,升华了主题。(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如文章第三段,“在一个农妇眼里,草就是她和朋友亲密的敌人,草就是庄稼藏匿的毒”;最后一段“母亲不懂这些,她只懂比草更难的永远是生活。她害怕重蹈覆辙,她不让草耽误孩子的生活,因为孩子是她一生不离不弃的庄稼。”从母亲的生活背景,母亲与草的关系,母亲与城市生活的隔膜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一句,将草比作敌人、毒品,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要可从母亲与草的关系角度作答,可采用“生动形象的体现了…”的句式;第二句,由“呻吟、无助、哭泣、呼喊”“招手”等这些人格化的词语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对草的人格化描写突出了作者对草的遭遇的痛心与关切。答题时,可先答表现手法,再答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感悟文章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着文章中对草的特点的描述,来分析作者对城市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感悟,可从草对城市环境、草的品性特点对人的启示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文章内容和主题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进行阐述。如要同意,可从文章内容描写的内容、作者抒发的情感、母亲不喜欢草的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如要不同意,就可以从母亲拔草引起的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母子对草的态度对比、母子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世界因发明而辉煌,      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具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      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      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句式对应、内容相关。(4分)

勾践卧薪尝胆,国家得以光复;                ;唐明皇沉迷声色,导致生灵涂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啊!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20字以内)(4分)

正在起草中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倡议: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

对此,不少人认为,提倡停车3分钟熄火能够使车主充分了解停车熄火的必要性,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而使停车熄火变为自觉行为。不过,也有人对这一条款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出租车公司安全总监高鹏说,对停车熄火的时间地点不应该一刀切,比如早晚高峰和拥堵路段,车辆频繁启动也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出租车在酷热或寒冷天气时需要开启空调,如果严格要求停车熄火,就有可能招致乘客的不满甚至投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邯郸道上

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