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分) 玩的目的往往是放...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分)

玩的目的往往是放松自己,寻找朋友,求得快乐;

玩的结果往往是放纵了自己,失去了朋友,增添了烦恼。

 

示例1:怨的目的往往是发泄不满,表达冤屈,求得同情;怨的结果往往是越说越气,招人反感,得到指责。 示例2:忙的目的往往是享受生活,回报父母,满足家人;忙的结果往往是享受不了生活,远离了父母,冷落了家人。 【解析】 试题分析: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内容上,可运用类似“玩”的词语如“怨”“忙”“爱”等;在句式上可采用“…的目的往往是…的结果往往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不超过30个字。(6分) 

2013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在香港揭晓,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个品牌入选,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入选品牌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包含港澳台)入选品牌共计204个,占整个亚洲品牌500强的40.80%,位居第一;日本有164个品牌入选,占32.80%,位居第二;韩国位居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虽是亚洲消费市场成长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但企业品牌仍难获消费者认同,甚至在本土市场亦如此。同期发布的“亚洲品牌忠诚调查”结果显示:和日本人心目中的前10名品牌都是日本品牌相反,中国人心目中的前10名品牌都是外国品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2.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6.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7.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释】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1.这首元曲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这首元曲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把下面文言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 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而哀惩创之                         矜:怜悯

B.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                    戚:忧伤

C.皋陶曰“杀之”三,尧曰“之”三            宥:宽容

D.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也       劝:劝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犹命臣吕侯                ②臣左手把袖,右手揕其胸

B.①恻有哀怜无辜之心             ②何为其

C.①时其喜怒,而无失仁而已矣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也

D.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以下6句话分别编为4组,全部直接体现“刑赏忠厚”的一组是

①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②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③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④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⑤疑则举而归之于仁

⑥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以忠厚为本施行刑赏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说理透彻,结构严谨。

B.《书》认为有疑问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有疑问的功德可以从重奖赏,这个观点表现出了刑赏忠厚之意。

C.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一个残忍的人了。所以,在作者看来,仁慈是可以多一些的,但义法是不可以多施加的。

D.作者在文中列举“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尧是一个仁慈的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4分)

②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4分)

③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