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在印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整...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在印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整个印度都被印度教覆盖,宗教是第一位的。印度几乎没有好的公路。但行驶在任何一条路上,突然之间,路边就会出现一座壮丽的寺庙。我问印度人:          ?印度人答: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    。我说:这样    ?印度人说:对呀,就是不要发展,发展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像美国一样:钱很多,却没有文化。而且,我们印度已存在7000年了  ?700年之内美国可能会衰落得连蒙古帝国也不如。

 

①印度的路这么差②为什么不修路却要建庙③庙是通向神灵的,很重要④印度不是不能发展了吗⑤美国能存在7000年吗(句子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语言得体题越来越开放,其开放性越大,考查性就越强,难度就越高。考生要想真正学会语言表达和运用,做到语言得体,除广泛阅读、课堂训练之外,还有的是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勤看报刊,多看电视,平时注意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多留意,多思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也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能超过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6分)

前不久,在电视台的一次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90后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一下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针对这位实习生的做法,有人赞同也有人质疑,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出理由。(70字内)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6分,每点2分)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 PK 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他还有很多先生想拍,要拍。他说:“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

下面是他就此话题接受《新周刊》记者的访谈。(有删节)

《新周刊》:在你看来,“先生风范”指的是什么?

邓康延:这些先生,是学业的长者,做人的榜样,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表率才去做表率,而是经过晚清民初历练之后,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在他们举手投足之间,荟萃了东西方的知识学养和科学文明。这种气场,用中国传统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先生就像一群羊里的领头羊,凭着自身的生命体验,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水泉。

《新周刊》:“先生”这个词背后,代表着怎样一种教育理念?

邓康延:梅贻琦先生说过,他就是一个王帽,看着风光喧闹,主唱的还是那些教授。为什么西南联大那么艰难仍能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有先生,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先生。不论是梅贻琦还是胡适、张伯苓,面对违背了教育规律的事,跟蒋介石都能争执。他们不论治学还是做人,都能倾情投入,又不为名利缰索。反观现在的教育,前30年被政治挂帅,后30年被金钱俘虏,独立精神,屡遭冲击……我觉得那一辈人心无旁骛,天高云淡,既有中华“仁、义、礼、智、信”的学养,又有西方“自由、民主、博爱”的熏陶,做到了足跨东西。他们也焦虑,但为创新途,即便被骂,也能忍辱负重。每当暗夜读先生,总有一种崇敬悲凉感——后人可能再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了。在先生身上,博爱悲悯、人性理性,像镜子一样比照着世间的丑恶。万事先做人,高人万世仰。

《新周刊》:陈丹青曾说“这类动物已经绝种了”,你如何看?

邓康延: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时曾说过: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引申出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先生和人生榜样,只不过取舍的标准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和社会环境不同了,装备和资源都不同了。

毫无疑问,这些民国先生是千年来可以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相媲美的,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代,它被战争和意识形态湮没了。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地复原。但我们也明白,城墙扒了,再怎么复原,再怎么烧砖,也是现在的砖,再无当年的质地。民国是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可有人怀有理想。不仅仅是先生,普通的民众也“敬字惜纸”,对文化有一种崇敬感。

《新周刊》: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也有很多很出名的“学生们”,能谈谈“学生们”吗?

邓康延:好的学生,他当然要懂得东方文化的礼仪:温和、上进、纯净、尊师、感恩……也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他是和先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自尊自强地汲取知识。那个时期的先生和学生,经历了清朝帝制一朝毁灭。民国初生,百废待兴,生机勃发。好的先生和学生,是互相能汲取能量的,在文理上做出奉献。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又是许多学生的先生。师承有爱,自然历久弥新。1966年,革委会通知要抬陈寅恪去批斗,家属很怕已骨折卧床的先生抬出去就很难活着回来。后来没来人揪斗,事后知道,陈寅恪的早年清华弟子、当时中大历史系的教授刘节代先生去了。造反派殴打刘节问他有何感受,刘节说:“能够代替老师来批斗,我感到很光荣。”

《新周刊》:你如何评价你们这些深受“先生”精神影响的人,包括和你一起做片子的这些人?

邓康延:高小龙拍胡适,百多小时素材实在不忍割爱,就有了120分钟的长版;马莉拍张伯苓也是拍出个80多分钟的长版;钱喻带的团队穿行大半个中国先调研再实拍,有受访者看是个民间小公司,不大想受访,一位老先生劝他说,他们是少有的拍摄前先调研沟通的团队。钱喻后来感慨道,原来只觉得我们的片名好,越深拍越被先生感动,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最后一集“陈寅恪”因故耽搁,找到王韧导演救急,他一边忙着照料病重的朱维铮先生,一边帮我们赶片。而恰好朱先生也在我们拍马相伯先生时带病接受采访,他也是替他的马先生讲述。此外,为更立体地表现先生,导演找出各种新的线索,让学生讨论,跟拍追随者的活动,日记朗读,动漫穿插……我们拍先生,其实也是我们在上课。忧伤的是,我们能看到他们,他们看不到我们。

1.请指出文中划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

                                                                                  

2.根据邓康延的观点,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好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他们与好的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5分)

                                                                                       

3.根据全文内容,从治学与做人两个方面概括“先生”的风范与精神,并简要分析其对我们今天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丹和李宗伟无疑是当今世界羽坛最为出色的两位男单选手,他们之间的交手也被称为“林李大战”。林丹与李宗伟可谓各有特点、风格鲜明。

 两位当今羽坛最顶尖的选手,时隔4年再度会师奥运男单决赛。比赛开始,李宗伟先胜一局,林丹则在第二局扳平。决赛局的比赛更紧张激烈,双方比分此消彼长,当比分定格在20:19时,双方来回数回合,最后李宗伟回球失误,白色羽毛球落在界外,狂喜的林丹用奔跑和呐喊宣告自己的成功,他成了首位成功卫冕奥运金牌的羽毛球男单选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