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忽略可以是一种爱护,可以是一种伤害;忽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忽略可以是一种爱护,可以是一种伤害;忽略可以是一种策略,可以是一种过错;忽略可以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可以是一种卑微的态度。请以“忽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根据上述材料中一点或几点确立立意。题目可用原题或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讲述见闻、述说体会、阐发道理;也可以发挥想象,运用虚构进行文学写作,如微型小说、独幕剧、小品、电影文学脚本等。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 在生活,我们往往忽略掉很多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忽略了这些我们自认为细小的问题,可是它却影响我们了的生活。 马掌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这是英国国王查理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485年在波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当时他准备拼死一战了,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那天早晨,查理派了一个马夫去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可是,在铁匠砸第4个马掌钉的时候,铁匠发现少了两个钉子,可是因为当时情况紧急,马夫决定少钉两个马掌钉。当两军交上锋的时候,查理国王就在军队的阵中,他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当战斗正激烈的时候,一只马蹄掉了,战马跌翻在地上。国王还没有抓紧缰绳,惊恐的牲畜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撤退,亨利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到:“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一匹马。”正是因为马夫与铁匠的疏忽,使得他们的国家倾覆。多小的一件事情啊,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那么一个小小的马掌钉。所以我们常常说: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 几年以前,德国的载人航天飞机因为科学家的小小的计算上的错误,就是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导致那名宇航员的牺牲.。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小数点,在生活当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可是,就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小数点,一名宇航员就这样的牺牲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宇宙中坠落,而且永远都不可能找到他的尸体。所以我们常常说: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 这些事例可以联系到我自己,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往往做几何证明题的时候漏掉一到两个我自己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步骤。可是那几个步骤往往就是证明题的关键,如果缺少了它们这道题目就不完整了。所以,往往在考试中我会有那么几道题是因为会做而缺少关键的步骤而失分,这个是多么可惜的啊!所以我们常常说: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我们往往忽略的东西,其实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有些商人为了自己谋取更大的利润,而掺进一些虚假的东西,他们忽略了诚信。而往往到工商机关来检查的时候,他们的东西就被没收,到那时候,他们就后悔末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忽略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它对你还是有很大的作用。而我们真正应该忽略的是那些对于我们身心发展有害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说:学会忽略对于你来说真正不需要掌握的东西,而不应该忽略那些你自认为微不足道的东西。因为他们有时是最重要的东西。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与话题相结合的命题形式,审题难度较小。从“忽略可以是一种爱护,可以是一种伤害;忽略可以是一种策略,可以是一种过错;忽略可以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可以是一种卑微的态度”的解释中就可确定写作的内容。选取其中一点写出自己的体会或谈出自己的见解就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共6分,任选3小题)

1.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3.                           ,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论语》阅读及古诗文默写(11分)

(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1. 解释曾子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和第一则文字中孔子行为的共通点。(2分)

                                                                                       

2.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3分)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题3分)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缚、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秸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卒:通“猝”,突然,仓促

B.而不能皇甫馎、李逢吉之谤                弭:消除,制止

C.自是潮州之士,皆于文行                  笃:重视,专注

D.诏拜公昌黎伯,故曰                      榜:文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潮人亊公也,饮食必祭/臣壮也,犹不如人

B.是皆有参天地之化/秦亦不城予赵

C.君子学道爱人/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信君子之言/则齐国其庶几

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     )

A.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C.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 /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D.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韩文公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以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遭人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潮州人十分信仰、缅怀他,作者认为韩愈虽然在潮州任职不到一年,但他死后,神灵无所不在,也自会眷恋潮州。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3分)

                                                                                            

(2)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4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20分)

在澡堂里

效耘

“哎哟,好烫!”

一条嫩腿伸进水里,又慌忙缩了回去。水池腾腾冒蒸气,一个出水口汩汩流着热水,一个出水口汩汩流着凉水。试水的人站着干瞪眼,怕烫,不敢下池子。

“让我来!”后面有人拨开试不水的人,扑通跳进水池。热水烫得他吸溜了一下。他将毛巾撑开,身体沉下去,在水里兜着搅着。热水轻,浮在上面;凉水重,沉在下面。经他一翻腾,上下对流,凉热很快就匀和了。于是他向上招呼:“下来吧,现在正好。”

试水的人哆嗦着身上的肉,吃力而小心翼翼地试了试水:果然正好!便缓缓地将整个身子滑进了水池。

哎呀,真舒服!

澡堂子里水汽蒙蒙。试水的人半睁着眼,扫了对面的人一下,顺便抛过去一个亲切的微笑。那人瘦得不像样,皮绷在骨头上发亮,两排肋骨像小孩玩的木琴。“像个济公。”试水的人想。

“济公”也在欣赏试水的人:一个秃瓢脑袋,油光光的;一脸肥肉,粉团团的;一对招风大耳,再配上圆滚滚的西瓜肚子。“济公”忍不住想笑:这不像个弥勒佛吗?

“老兄真精干。” “老兄真富态。”

于是“济公”和“弥勒”都会意地笑起来。“济公”感到了“弥勒”的和蔼,“弥勒”感到了“济公”的平易,在笑声中他们靠拢了,终于由对面而并排。

“千金难买老来瘦啊!”“弥勒”感叹道。

“也不见得。前天我看到一本杂志上说,还是胖点好。”

“哪本杂志?我倒订了一本《长寿》。”“我也喜欢《长寿》,每期必买的。”

“现在都兴练气功,我试了试,就是不好收功,搞得人魔里魔气的。”

“那就是入了门道了,已经‘气沉丹田’。”“济公”乜斜着“弥勒”深陷在脂肪中的“丹田”,笑冲击着喉咙管,憋着,发出咕咕噜噜的声响。

“花种了吗?”“弥勒”问。

“种了。还养了鸟。有一只红莺,是‘叫口’,吱溜吱溜叫起来,好听极了。”

“我也有一只画眉,叫得还好;就是麻烦,要洗澡,要吃虫,要遛,我哪来许多闲功夫?”

“麻烦才有味道呢。我大孙子勤快,天天捉‘吊死鬼’,我的鸟总有虫吃。”

“哪天去看看你的红莺?”“洗完澡就可以去。搓背吗?”“搓。”

湿淋淋地,两位萍水相逢、一见如故的朋友爬出了水池。“济公”先替“弥勒”搓背,他一碰“弥勒”的身体,“弥勒”便吃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厚厚的脂肪竟没有掩住他的笑神经!“济公”用指头弹了一下“弥勒”的肚皮,警告说:“莫笑,再笑搓不成了!”自己却也禁不住笑了,“好大个肚皮,三指膘总是有的。”

“三指?恐怕未必。最多只有两指。要能送给你一指,咱俩都是标准体型。可惜这不像池子里的水,一翻一搅,就能够匀和。”

接着又是笑。笑声在顾客寥寥的澡堂子里碰过来撞过去,发出嗡嗡嗡的回荡声。他们洗完了澡,开始穿衣裳。

去看鸟吗?”“济公穿上发黄的汗衫

当然去看。”“弥勒登上绒衬裤,费力地往上扯,终于掩住圆滚滚的肚皮

“穿了衣裳就去?”“济公”套上了卫生衣。

“唔……这个……”“弥勒”的脑袋被“开司米”憋住了,话说不清楚。

“济公”终于穿上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同时,“弥勒”也在扣毛哔叽中山装的纽扣。济公抬起头来,寻找他的朋友,他的弥勒,然而他的弥勒已经失去了身子,只剩下一颗脑袋,油光光的。一顶帽子地扣上去,这颗脑袋也迅速发生了质变

在“济公”面前,哪有什么“弥勒”?面前分明站着个大人物: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神态凛然!

“济公”愣了。刚才还斗胆弹了对方的肚皮!真的弹了么?澡堂里水汽蒙蒙,是出幻觉的地方。“济公”暗暗捻了捻手指,又微微摇了摇头。

也许两人都想再说句什么,但话到唇边,却变成一次稍稍重点的呼吸。

默默地,两人各自走出了澡堂。

1.本文主要揭示了什么问题?(限40字内)(3分)

                                                                                          

2.文章多次写两人的笑:“吃吃地,哈哈大笑起来”,“禁不住也笑了”“接着又是笑,笑声在顾客寥寥的澡堂子里碰过来撞过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3.简要回答(5分)

⑴“济公”对自己曾用手指弹过“弥勒”的肚皮发生了怀疑,认为那只是一种幻觉。这种心理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用一句话回答)(2分)

                                                                                           

⑵“弥勒”当时提出想去看看“济公”的“红莺”,这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只是说说而已?说明理由。(3分)

                                                                                          

                                                                                           

4.本文遣词用语颇见功力。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4分) 

⑴“‘济公’站起来,寻找他的朋友,他的弥勒,然而他的弥勒……”连用三个“他的”有什么作用?(2分)

                                                                                          

                                                                                           

⑵“一顶帽子‘啪’地扣上去,这颗脑袋也迅速发生了质变”。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2分)

                                                                                          

                                                                                           

5.对作品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诙谐、幽默是作品的总体特点。作品以“洗澡”同“穿衣”两相对照,产生了良好的戏剧性效果。

B.小说情节凝练、曲折,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C.“洗澡”时的对话描写,真切、生动、口语化,又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体现了作者语言表现的功力。

D.“洗澡”时两人一见如故,言谈甚欢;穿衣时突然“陌生”和无言,这种变化主要原因在“弥勒”。

E.这不是一篇既有趣又“深沉”的小说,而应该说它就是一篇“沉重”的作品,前面的一些轻松有趣的描写反而增添了它的“沉重”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