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山水豆花 迟子建 (1)食物与人一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山水豆花

迟子建

(1)食物与人一样,是有秉性的。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是就人而言的;食物呢,它们有着“入乡随俗”的秉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从这个道理来说,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

(2)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3)原以为香港是个缺乏野趣的地方,其实不然。

(4)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程车,便到了山脚下。

(5)这个地方叫大浪湾,是个有山有海的地方。

(6)当一座座山横在你面前,且看不见人烟的时候,这些山就是一本被风掀开了书页的大书,撩起了人阅读的欲望。

(7)虽然我曾登过华山和黄山,又生长在山区,但由于十几年没有登山了,所以一开始很担心自己会掉队。香港的朋友吓唬我,说是山中潜藏着一些偷渡客,他们看见独行者,往往会从树丛中窜出打劫。所以从迈向第一级石阶开始,我就紧紧地跟随着队伍。走了半小时便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8)十月底了,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逢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9)一个半小时后,第一座山终于被甩在身后,我们看到了人烟,一座依山傍海的客栈。远远地,就听见了主人殷勤的招唤声。我们散坐在凉棚下歇脚,点了客栈的招牌吃食,山水豆花。

(10)它们被装在方方正正的硬塑盒里,储藏在冰箱中。店主人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时,其身上的冷气与热气在刹那间融合,产生了一层细密的水珠,覆盖在山水豆花的薄膜上。揭开薄膜,随着水珠滑落,你看到的就是雨过天晴的情景:一块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

(11)豆花的原料是黄豆,它是由盐卤点化豆浆而成的半固体,细腻、柔软。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豆花凉爽滑腻,入口即化。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一份豆花落肚,疲劳感一扫而空,说不出的惬意和滋润。我实在爱极了这吃食,又叫了一份,这次不是原汁原味地吃,而是像别人一样,佐以含糖的姜汁。这份豆花虽然也好吃,但是淋了姜汁的豆花,味道还是俗了些。

(12)两份豆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气。再次上路时,脚步就轻快了。开始时是尾随着行进在最前面的人,后来与他们渐渐拉开一段距离,为的是独行的那份快乐。好像人一有了力气,胆量也大了,我不再惧怕山中会跳出什么劫匪。我在溪畔驻足,观赏水中的游鱼;我在半山腰那白色的茶花和红色的扶桑前放慢脚步,看大团大团的花朵如何含着阳光绽放。直到下得山来,到了海边,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13)十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去了大屿山的一个小海岛。

(14)这个小岛居住的都是打鱼人,他们是香港原住民的后代。他们住的房屋很有特点,一座座灰色的棚屋就建在水上,支撑棚屋的水泥石柱裹着海草,很多棚屋上落着鹭鸶。住在棚屋的人,出门乘船,归家也乘船。晚上,他们是枕着海涛入梦的。香港政府为渔民盖了新房子,可他们还是喜欢老式的棚屋,不肯迁出。我站在石拱桥上,看归来的渔船。有的渔船是大丰收,鱼儿满舱;有的则收获平平,不过几斤小杂鱼。打鱼人站在船头,都黑瘦黑瘦的。不管收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

(15)我们在小岛的石街中闲逛,看形形色色晒干了的海产品。不知谁说,这里的山水豆花很好吃,于是一行人踅进一家小店。女主人很热情地推荐她店里的其他小吃,可我对山水豆花情有独钟,只点了它。它上来了,仍然是那么的凉爽滑腻,那么入口。不同的是它有着微微的咸腥气,好像它是一艘白轮船,刚刚出海归来。

(16)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的含义。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在西贡的山中,我品尝的豆花中有山的气息;而在大屿山的小岛上,它则裹挟着海水的气息。这样浸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谁又能忘怀有魂灵的食物呢!

1.第1段中“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含义是什么?(3分)

2.赏析第10段中画波浪线句子。(4分)

3.作者为什么要花笔墨写香港的原住民?(3分)

4.文中作者三次吃山水豆花,详略有所不同,为何这样安排?(5分)

5.试分析16段最后一句话(划波浪线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5分)

 

1.作者认为人总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故说人是硬的;食物则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故说食物是柔软的。 2.该段文字采用比喻和拟人(各1分,共2分)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豆花鲜润、嫩滑的特点。(2分) 3.(1)作者从香港原住民不愿搬迁、平静的表情上看到了香港原住民的质朴、忍耐的性格。(1分)(2)、香港原住民的特点与山水豆花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山水豆花与原住民性格相互映衬。(2分) 4.三次吃山水豆花,第一次最为详尽,原因是1、作者第一次品尝山水豆花,因此对山水豆花的色香味都进行了详尽描写。(2分)  2、第一次吃到的山水豆花原汁原味,带着青草的气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使得作者初步领悟了“山水”的含义。(2分)(3)、后两次品尝山水豆花,一次是作为对比,一次是作为验证,两次都是用来补足作者对山水豆花的感悟。故略。(1分) 5.(1)、是对山水豆花的精神实质的高度提炼(1分),升华主题,深化主旨。(2分)(2)、呼应了开头“食物是软的”的感悟,又是对其的一种深化和提升。(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根据“从这个道理来说”答案区间应在上文,抓住“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是就人而言的;食物呢,它们有着‘入乡随俗’的秉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这句话加以揣摩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时可优先考虑有没有修辞方法,然后再考虑句式特点,比如长短句的结合,整散句的结合。句子“一块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很显然既运用了比喻也运用了拟人。组织答案时要先点明手法,再分析概括表达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抓住14段最后“不管收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与16段中“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的含义。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就可品味出。解答时可考虑对作品人物所起的作用,还可考虑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一次最为详尽目的是让读者对所写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二、三次是对事物认识的加深,所以较略。解答本题一定要从主题上去理解。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本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因为是最后一段,因此结构上可想到与开头呼应,内容上可想到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类似的术语。具体解答时可结合山水豆花的内在品质来理解。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和政府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旗帜下,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为此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因此,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

循环经济把经济系统看作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认为传统工业社会是一种线性经济,这种线性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系统高强度地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抛回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线性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同时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理论与较早期的环保经济理论(或绿色经济理论)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在国际社会开始有组织环境整治运动的70年代及80年代,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所谓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至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及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总的来说,绿色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

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系统地认识到了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性,并以此建立了一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1.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指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且以资源化或以再生利用为原则的经济模式。

B.指既关注经济活动的生态后果,又关注经济运行机制本身的经济模式。

C.指物质和能源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的经济模式。

D.指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加以提取,然后又把所产生的垃圾返回生态系统的经济模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相比,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建立,又对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B.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把生态系统当作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杜绝污染。

C.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是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D.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物产生之后该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少数国家缺少思想上的重视和政策上的举措。

3.“3R原则”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意概括。(3分)(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从秋叶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几个短句整合为一个长句,可根据需要删减个别词语。(5分)

①一个先驱者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并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②这位先驱者的名字被刻入了石头。

③这块石头被人们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4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后,北京将采取单日和多日重污染综合分级,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并将加大最高预警级别的强制性减排和健康防护提醒措施。

B.本着以“记心人成就,为百姓立传”为宗旨,国内首个生命教育平台“人生成就网”在上海正式上线开通。

C.今年10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D.由于工业明胶出现在老酸奶和果冻中,所有含明胶成分的食物、药物就成了众人紧盯的目标,胶囊也不例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