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沙乡的沉思》(也译为《沙乡年鉴》)的作者奥尔多·...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沙乡的沉思》(也译为《沙乡年鉴》)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曾在他的作品里希望自己能够“像山一样思考”,认为人类只有把自己放置到“山”的位置上才能真正领悟自然与人文的真谛。自然万物都能给人以存在意义的启示。请以“和       同在”为题写一篇文章,划横线处请选择某一自然物填入并构思成文,诸如风、树、岩石、星辰、蜜蜂等等词语或者短语,写一篇文章。

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题目内容及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和梅花同在 压抑了许久的雪终于落了下来,我喜欢雪。打开窗户,向窗外看去,有几颗梅花树印入眼前。大雪依旧下着,我突然希望雪停下来,因为我更喜欢梅花,我喜欢和梅花同在。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赞扬梅花的精神。那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啊,没有“苦”哪来“香”与“甜”。 记得有一次,开运动会,我报了100米,怀着重在参与的心情准备参加这次比赛。可是,同学们一个个都在为运动会训练着,我也不甘示弱,我也像他们那样每天练习跑步,可天天这样跑总有厌烦的一天,终于我厌倦了,后来干脆不跑了。 过了几天我们上体育课时,正好有一项测验跑步的,我本来是信心满满的,可当比赛成绩出来时,我一下子惊呆了,我竟然连曾经屡屡被我超过的同学以1秒之差给超过了。虽然我知道,这一定是我懒惰的结果,可是自己还是安慰自己说是没有发挥出来。怀着这样的心情回到家,随手拿了一本书来看。映入眼前的第一句话是关于梅花的,是这样写的:它们是多么坚强,是多么美丽,它们是梅花,小小的花朵承受了雪。冬日空中飞扬的雪花,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打在脸上很疼,小小的花骨朵承受了我们不想承受的,它们在雪中,在雪的包围中依然这么美。在雪中的梅,不怕寒冷,忍住风雪,勇敢地和大雪打起了仗。梅花是冬天最后唯一仅存的花朵,还是春天最早绽放的花枝?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百花凋谢,梅花它追着风雪到来。而当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百花满园的时候,梅花却又一人先去。是追踪风雪而去呢?还是把它引来的春天留在人间?我想:为什么我不能像梅花一样坚强呢?为什么我遇到困难就退缩呢?还要想理由搪塞自己呢?梅花以它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傲雪的气度,执着的追求赢得了自己的胜利。它赢了,它的香,它的美都来自雪花给承受的困难。我一下子觉悟了,我为什么喜欢梅花,因为它从不向困难认输,它的那股精神。 于是我每天坚持去跑步,就这样,我在运动会上超过了许多人,我用汗水得到快乐。 我的最爱——梅花,我愿永远与它同在,因为它给我的启示是不断的,它鼓励着我。每每我遇到困难,挫折时,梅花的傲雪的丰姿就在我的脑前浮现,它不畏严寒的精神就会给我无穷的动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写作内容较为宽泛。审题时要抓住材料中“认为人类只有把自己放置到‘山’的位置上才能真正领悟自然与人文的真谛。自然万物都能给人以存在意义的启示”,尤其是“自然万物都能给人以存在意义的启示”这一句。因此在选择某一自然物时一定要选择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然后通过行文给人以有意义的启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

1.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

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陈情表》)

4.昨夜西风凋碧树。                                    。(《蝶恋花》)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15章)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第5章)

1.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_______(用成语概括),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第一段对话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2分)

2.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请简要说明孔子对“贫富”的理解。(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2.试分析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 “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佟曰:“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刀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②。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搒掠③,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家后,不听床头人呜泣而止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跨蹇:骑驴   ②纷拏:喧闹  ③搒掠:用板子拷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海外归耳                          适:刚刚,才    B.董骇极,亦请过手            过手:交手

C.盗名相索                                     坐名:点名     D.而食言                                     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佟掀髯微笑,便借观      不如善遇之

B.为汗臭所蒸,最下品      我启户,君警厮仆

C.董自述所好              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D.又斩路侧小树矜其利      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生渴望遇异人学异术,途遇佟客,因其自海外归,又身怀利器,想其必为学武之人精通剑术,所以请至家中。

B.董生闻父受难呻吟,便欲执戈相救,可见真正是一个孝子,是值得佟客授以异术的。

C.隔院的盗贼喧嚣,其实都是佟客所施的异术而已,那些草灰,便是佟客所用来变化的道具了。

D.作者认为,忠孝,其实是人们与生俱有的品质,但是这种可贵的品质常常会由于一念之差而被掩蔽。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生 诺 入 告 其 妻 妻 牵 衣 泣 生 壮 念 顿 消 遂 共 登 楼 上 寻 弓 觅 矢 以 备 盗 攻 仓 皇 未 已 闻 佟 在 楼 檐 上 笑 曰 贼 幸 去 矣

5.把文中画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3分)

(2)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山水豆花

迟子建

(1)食物与人一样,是有秉性的。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是就人而言的;食物呢,它们有着“入乡随俗”的秉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从这个道理来说,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

(2)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3)原以为香港是个缺乏野趣的地方,其实不然。

(4)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程车,便到了山脚下。

(5)这个地方叫大浪湾,是个有山有海的地方。

(6)当一座座山横在你面前,且看不见人烟的时候,这些山就是一本被风掀开了书页的大书,撩起了人阅读的欲望。

(7)虽然我曾登过华山和黄山,又生长在山区,但由于十几年没有登山了,所以一开始很担心自己会掉队。香港的朋友吓唬我,说是山中潜藏着一些偷渡客,他们看见独行者,往往会从树丛中窜出打劫。所以从迈向第一级石阶开始,我就紧紧地跟随着队伍。走了半小时便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8)十月底了,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逢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9)一个半小时后,第一座山终于被甩在身后,我们看到了人烟,一座依山傍海的客栈。远远地,就听见了主人殷勤的招唤声。我们散坐在凉棚下歇脚,点了客栈的招牌吃食,山水豆花。

(10)它们被装在方方正正的硬塑盒里,储藏在冰箱中。店主人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时,其身上的冷气与热气在刹那间融合,产生了一层细密的水珠,覆盖在山水豆花的薄膜上。揭开薄膜,随着水珠滑落,你看到的就是雨过天晴的情景:一块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

(11)豆花的原料是黄豆,它是由盐卤点化豆浆而成的半固体,细腻、柔软。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豆花凉爽滑腻,入口即化。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一份豆花落肚,疲劳感一扫而空,说不出的惬意和滋润。我实在爱极了这吃食,又叫了一份,这次不是原汁原味地吃,而是像别人一样,佐以含糖的姜汁。这份豆花虽然也好吃,但是淋了姜汁的豆花,味道还是俗了些。

(12)两份豆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气。再次上路时,脚步就轻快了。开始时是尾随着行进在最前面的人,后来与他们渐渐拉开一段距离,为的是独行的那份快乐。好像人一有了力气,胆量也大了,我不再惧怕山中会跳出什么劫匪。我在溪畔驻足,观赏水中的游鱼;我在半山腰那白色的茶花和红色的扶桑前放慢脚步,看大团大团的花朵如何含着阳光绽放。直到下得山来,到了海边,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13)十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去了大屿山的一个小海岛。

(14)这个小岛居住的都是打鱼人,他们是香港原住民的后代。他们住的房屋很有特点,一座座灰色的棚屋就建在水上,支撑棚屋的水泥石柱裹着海草,很多棚屋上落着鹭鸶。住在棚屋的人,出门乘船,归家也乘船。晚上,他们是枕着海涛入梦的。香港政府为渔民盖了新房子,可他们还是喜欢老式的棚屋,不肯迁出。我站在石拱桥上,看归来的渔船。有的渔船是大丰收,鱼儿满舱;有的则收获平平,不过几斤小杂鱼。打鱼人站在船头,都黑瘦黑瘦的。不管收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

(15)我们在小岛的石街中闲逛,看形形色色晒干了的海产品。不知谁说,这里的山水豆花很好吃,于是一行人踅进一家小店。女主人很热情地推荐她店里的其他小吃,可我对山水豆花情有独钟,只点了它。它上来了,仍然是那么的凉爽滑腻,那么入口。不同的是它有着微微的咸腥气,好像它是一艘白轮船,刚刚出海归来。

(16)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的含义。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在西贡的山中,我品尝的豆花中有山的气息;而在大屿山的小岛上,它则裹挟着海水的气息。这样浸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谁又能忘怀有魂灵的食物呢!

1.第1段中“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含义是什么?(3分)

2.赏析第10段中画波浪线句子。(4分)

3.作者为什么要花笔墨写香港的原住民?(3分)

4.文中作者三次吃山水豆花,详略有所不同,为何这样安排?(5分)

5.试分析16段最后一句话(划波浪线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