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里越慌,看不见地下,踩了一条拌脚索。树...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里越慌,看不见地下,踩了一条拌脚索。树林里铜铃响,走出十四五个伏路小喽罗来,发声喊,把宋江捉翻,一条麻索缚了。

B.北京糕点业的特点十分突出,它吸收汉、满、蒙、回、藏等民族食品的精萃,融会南、北、荤、素、甜、咸之特点,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所不同的“京味糕点”。

C.胡锦涛最后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应该也能够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D.“立冬”后,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应遵循“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份”。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拌脚”应为“绊脚”,因为与绳有关,所以字形是丝字旁边。B项“精萃”“精粹”,是粮食中的精华,因此是米字旁。D项“恰如其份”应为“恰如其分”,分是分寸的意思。此题命题形式较为新颖,将字形与近义词辨析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平时复习要把字形与字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字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夺(chǐ)         议(zōu)     (jì)觎       裂(cūn)

B.窗(líng)      井(yìn)     友(yì)     瓶(jǐng)

C.游(yì)        图(yú)      骨(lu)     道(háng)

D.越(jiàn)        鸟(xiāo)    神(dǐ)     真(dà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沙乡的沉思》(也译为《沙乡年鉴》)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曾在他的作品里希望自己能够“像山一样思考”,认为人类只有把自己放置到“山”的位置上才能真正领悟自然与人文的真谛。自然万物都能给人以存在意义的启示。请以“和       同在”为题写一篇文章,划横线处请选择某一自然物填入并构思成文,诸如风、树、岩石、星辰、蜜蜂等等词语或者短语,写一篇文章。

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题目内容及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

1.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

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陈情表》)

4.昨夜西风凋碧树。                                    。(《蝶恋花》)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15章)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第5章)

1.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_______(用成语概括),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第一段对话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2分)

2.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请简要说明孔子对“贫富”的理解。(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2.试分析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