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独”是最平凡的生存常态,却也是最富意蕴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独”是最平凡的生存常态,却也是最富意蕴的哲理呈现。 “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众志成城”亦牢不可破;人们需要团结合作,但也离不开“宁静独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高风亮节,但又何尝不是悲怆孤独。“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则是一种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和见解?请以“独”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例文: 独之魅力 光怪陆离的社会,事事瞬息万变。于是,人们下意识地认为,把握社会的命脉,执掌人生的航帆,需要在社会漩涡中,趋从所谓大的势态。于是,一夜间《双截棍》成了街头巷尾随时汹涌而出的激流,颠狂着少男少女的心智。于是,一夜间金融、股票成了传说中的摇钱树,迷乱着世人的双眼。于是,皮包替换了首饰成为女人的标志,手表替换了手机成为男人的标志,运动鞋替换了派克钢笔成为学生的标志……物质在趋同化,精神在趋同化,世界所谓的民族文化融合是否也会在这种庸俗的趋同化下走向蛮荒? 面对纷纭万端的世间琐事,不禁要问,是物质的趋同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思想观念的趋同,还是思想观念地刻意趋同将丰富的物质资源一一耗尽。 回顾历史,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浩浩长河中,愈发清晰的身影,是谁? 是汨罗江畔的屈原,不随朝中的污秽之流,扬其恶臭之波,而怀瑾握瑜,举世混浊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持忠君报国的赤胆忠心,留身之浩浩之白于人间。 是韩愈,柳宗元积极奔走,努力推崇反古之风的身影。他们不沿袭六朝以来的奢靡之风,不倡导文辞华丽的骈文,而旗帜鲜明地振臂一呼,开展古文运动,呼唤切实议论的文章重返巅峰。 是郭嘉力排众议,劝曹操佯攻荆州,使袁尚等窝内自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劝孙刘联盟,一举大败曹操…… 这丰富多彩的历史,不处处都彰显着“独”的魅力。没有这一个个独特的想法,没有这一个个独特的行动,我们是不是还正处于蛮荒年代,我们是不是会是最可怜的民族——没有历史,没有过往的民族。 再看,没有司马迁特立独行执意做民间第一史官,何来史书的新纪元?没有埃菲尔铁塔建筑者的独出心裁,何来其成为法国的象征建筑…… 什么是大千世界?什么是无奇不有?也许,我们不需为其下定义, 但应了然于心的是:“独”造就了这个丰富的世界,只有思想观念的独特才能造就物质的丰盈多变。物质无法将思想趋同,只有思想本身会自主地趋同,走向悲剧的终结——毁灭。 而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呼唤独特的思想、行为,在混沌的趋同化下,我们期待独立的人格精神引领未来的潮流。 【解析】 试题分析:话题引语对“独”的外延作了很好的阐释,归结起来,可以从提示的“正反”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立意行文:一是正面的立意,如独立自主、独树一帜、独善其身……;二是反面的立意,如独断专行、独木难支、独木不成林……。无论从那个方面立意,都要注意思路的开拓,内容的拓展。确立观点之后,可以从剖析观点内涵、阐述观点意义、探索具体做法中选取一点,用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长亭送别》)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4.沧浪之水清兮,                。(《渔父》)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6.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1.请结合“杨柳”“飞絮”两个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分)古代写愁的名句很多,请写出用相同修辞手法写“愁”的诗句。(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注]①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②鸱chī,猫头鹰一类的鸟。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欲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仆口语遭遇此祸 

B.宋荣子犹然笑                    辩乎荣辱境     

C.搜国中三日三夜                  圣人不凝滞物                    

D.旬有五日后反                    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2.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一乡    比:合乎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邪       吓:恐吓

C.彼且乎待哉             恶:何          D.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给予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子梁,庄子往见之

A.流俗之所也                       B.赭衣,关三木   

C.臣具以表                         D.固知死生为虚诞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御六气之辩                     B.虽趣舍万殊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5.下列对选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提到宋荣子是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

高,十分可笑。

B.列子御风而行,轻妙飘然,他超然脱俗,但还没达到逍遥的境界。

C.“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D.乙文中,庄子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6.翻译下面的句子。(共9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分)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

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

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粱壶。

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赏析第③段中“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这句话。(3分)

                                                                                          

2.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3.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雨声,而标题是“怀念一种声音”,请探究“怀念”的深刻意蕴。(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其中选择题2分,共9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2.“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一句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中“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请说出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3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