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定  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云对宿”与“月相寻”很容易确定拟人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一联“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的内容,再结合注释①中“罢官后常到此游憩”就可揣摩出诗人这样说的原因。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亦以是嫉                     见:被

B.长明通古今,多智数,于奏牍     工擅长

C.独浩源                         坐:犯罪

D.请弛限                         牒:公文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又主讲庐阳书院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C.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D.以诸生献赋,赐举人                  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B.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C.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成名就。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3分)

                                                                                          

(2)后以忧归,遂不复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与 荆 南 乐 秀 才 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        过:经过

B.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C.不暇师穷经                  就:跟从。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徘徊:迟疑

2.全部表现欧阳修为人谦虚的一项是: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                 ②凡三举而得第

或过称其文字                           ④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⑤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⑥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杜牧)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韩愈)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范仲淹)

6.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杜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扛梯子的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在寻找/从哪里/可以登上青天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一)这世界如果尽是健谈的人,就太可怕了。每一个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在公平的原则下,一个人要说得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如果说话是权利,听话就是义务,而义务应该轮流负担。同时,仔细听人说话,轮到自己说时,才能充分切题。我有一些朋友,迄未养成善听人言的美德,所以跟人交谈,往往像在自言自语。凡是音乐家,一定先能听音辨声,先能收,才能发。仔细听人说话,是表示尊敬与关心。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赢得朋友。

(二)听话与说话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能力,他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听话,是信息的输入,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话,是信息的输出,是思维的物化,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听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言语交际的前提,所以听话是说话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正确的加以表达。而良好的说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把言语交际继续下去的媒介,所以说话又为听话起到加深、拓展的作用。两者合作,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及效果。(6分)

2.展开联想与想象,参考示例,写三句以“倾听”为对象的文字。不超过140字。(6分)

示例:

倾听是一种等待,是连接友谊的桥梁,像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倾听是一种谦逊,是走向成熟的阶梯,像一块海绵,它能汲取散布在人生长河的智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