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

【注释】①当:作为。②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

1.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2分)

                                                                                           

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4分)

                                                                                          

 

1.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具有活泼、大胆的特点。(一点1分) 2.“惊起”的前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1分)后句写船因无人打浆而在沙滩上搁浅了,(2分)用“惊起”二字写从姑娘们从醉酒中醒来时的惊讶情态,(3分)既表现了“醉”字,又写出了“醒”,起到从醉眠到苏醒的转折作用。 【解析】 1. 试题分析:“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是一个倒装句,即“旋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倒文是为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6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 ,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 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有龛屋    即:靠近               B.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力殆    慑:害怕       D.虽不酒          雅:文雅

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 (3分)      

译: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译:                                                                                      

 

查看答案

填写横线上的句子(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今夜闻君琵琶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                               ,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

4.                         , 满座重闻皆掩泣    (白居易《琵琶行)

5.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一肌一容                          ,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7.                        ,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阿房宫赋》)

8.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9.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0.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查看答案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译文:(曹操)固然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怎能还在呢?

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及十分之一。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啊。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欲肆其西(边境)                 持千金之资物(货帀)

B.所以兴怀,其一也(情致)           列坐其(旁边)                 

C.举酒客(通“嘱”,劝人饮酒)        何可道也哉(尽)

D.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       此吾之所也(体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