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叫马三立 刘连群 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叫马三立

刘连群

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

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

③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

④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马大学问”,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⑤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不该得的报酬,不要”,“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

⑥2001年12月8日晚,“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知道内情者会发现他的步子比过去慢些,气息也显得微弱,但一站到舞台上,却仍旧精神矍铄,光彩照人。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如潮掌声止息下来,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就是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妙语连珠:“……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大家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他仍然不肯让气氛庄严起来,马季神态虔诚地献上手书的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全场大笑。

⑦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

⑧就引用宋人程颢的《秋月》结尾吧:“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文汇报》2011年10月26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大师的功力和境界就在于,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

B.马三立说相声时常自称“马大学问”,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读书博闻强记,涉猎很广;兴趣广泛,喜欢看戏,国画、书法颇有造诣,还爱看足球。

C.划线处的描写描摹了马三立朴素、严谨、随和、儒雅的长者形象,表现了他对观众的尊重,暗示了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一直没有改变。

D.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用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

E.本文作者以深深的敬意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改说单口相声后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依然兴趣广泛,爱好读书,记忆力到老不衰。

2.文章结尾程颢的《秋月》一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请结合文本分析马三立能成为一代相声大师的原因。(6分)

答:                                                                                         

                                                                                            

 

1.AC 2.《秋月》一诗描绘了一幅澄澈明净(1分),超脱凡俗(1分)的秋景图。诗中澄澈明净的画面象征了马三立先生高洁不俗的人生;(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马三立先生的赞美与怀念之情。(1分) 3.①天性幽默、随和,舞台上和生活中总能逗人发笑,是他成为相声大师的基本条件;②爱好广泛,勤学苦练,使他作为相声演员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技艺炉火纯青;③严于律己,坚持做人的操守和从艺的品德,是他成为大师的人格保证。(每小点2分,总与分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B项国画、书法颇有造诣有误,文中只提及马三立爱好国画、书法,未提及其造诣;D项有意冲淡晚会的严肃气氛有误,原文为似乎有意;E项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有误,全文叙写的是马三立的晚年。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传主品质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前段“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来考虑,然后思考秋景图与传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思考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概括文本的中心意思。抓住第3段开头“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第4段中“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第5段中“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这些关键句子分析概括即可。答题时注意分条作答。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1.“以德报怨”的含义是              “以直报怨”的含义是                  (2分)

2.面对他人带来的“怨”,有人“匿怨”,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为什么?请结合选文简析。(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薛蟠道:“秋菱如今是天天跟着你,他自然知道,先拷问他就知道了。”金桂冷笑道:“拷问谁?谁肯认?依我说,竟装个不知道,大家丢开手罢了。横竖治死我,也没什么要紧,乐得再娶好的。若据良心上说,左不过是你们三个多嫌我!”

 薛蟠更被这些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着秋菱,不容分说,便劈头劈脸浑身打起来了,一口只咬定是秋菱所施。秋菱叫屈。

香菱为何改叫秋菱?香菱被打的原因是什么?香菱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2)一天清晨,湘云打发翠缕叫宝玉去瞧好诗,见宝玉来了,众人都笑说:“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 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湘云叫宝玉去瞧的是什么好诗?宝玉读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接下来他们做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内容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贾母八十一大寿将至,贾府为了给她祈福消灾,发动全家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心经》,鸳鸯来问惜春。惜春对这个差事十分愿意,还说自己素日念米佛已经念了三年多了,并把米佛收好,想等老太太做功德的时候将它衬在里头供佛施食。

B.贾琏借凤姐照顾生病的女儿之际,与府中浪荡媳妇“多姑娘儿”厮混在一起。平儿为其收拾铺盖时,从枕套中抖出一缕青丝。贾琏向其索要之际,恰逢凤姐进屋取物。凤姐见了贾琏忽问平儿收拾时是否多出什么,贾琏惊惶,平儿帮贾琏撒谎圆了过去。

C.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纳尤二姐为妾,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方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加上尤二姐服下胡太医的虎狼药后小产,十分痛苦,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D.贾母死了,二更天后开始预备辞灵,鸳鸯已经哭晕了过去。待她醒来,想到老太太死后自己或者做妾或者配人,倒不如死了干净,于是走到老太太屋里,寻思怎么个死法,隐隐看见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样子,认为是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来教她死法,遂解下汗巾,上吊自尽了。

E.老太妃去世,贾母入朝随祭,将宝琴托与李纨照管,把黛玉交给薛姨妈,薛姨妈便挪至潇湘馆。这期间,荣府事件由邢夫人协管。按规定,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有筵宴音乐,邢夫人便把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打发出门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

清 左辅

(序)曹溪驿折桃花一枝①,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②,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③。掷与巴江流到海④,切莫回头。

【注】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③者是:这是。④春山魂:指桃花。

1.请赏析“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中“软”、“柔”二字的妙处。(4分)

                                                                                         

2.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佣儿为证                        啖:唆使

B.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        德:恩情,恩德

C.杀人至死,罪自我之              当:承担

D.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始终

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③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④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廷福私下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来,并将其困在了家中,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县官只好如律宣判。

D.乡人认为关廷福只是个囚犯,不值得称道。作者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平,认为关廷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3分)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