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土豪”这个词又热起来了,“土豪很忙”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土豪”这个词又热起来了,“土豪很忙”在近期生动地演绎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了口头禅,“当土豪”成了不少人的公开理想,打着灯笼找“土豪丈母娘”成了屌丝们争相学习的秘笈,“土豪金”成了苹果公司实实在在用来抢钱的秘密武器。微博上千万人发起“与土豪做朋友”活动,活动方兴未艾,“为土豪作诗”运动同时铺开,网友们纷纷对土豪摇旗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土豪我们在一起”,“蓝田日暖玉生烟,我给土豪揉揉肩”,“李白乘舟将欲行,看见土豪忙喊停”,“沧海月明珠有泪,我给土豪捶捶背”,“春江潮水连海平,土豪爱我行不行”……

你对近期的“土豪热”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示例一:土豪热像屌丝热一样是公众的集体娱乐与自嘲。首先,社会转型期贫富的不均将人分成了“土豪”和“屌丝”,普通大众以“土豪”为娱乐的对像,表达了一种“我不是有钱人,但是我看不起有钱人”的含义,进而获得一种心灵上暂时的满足;其次,人们在对土豪表现出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将自己与土豪区分开,以一种幽默娱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身份的无可奈何的接受,是一种自嘲。(观点2分,分两点分析4分,表达1分) 示例二:土豪热反应出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的迷失。首先,土豪身份的显著标志是物质金钱的充足,人们对土豪的狂热追捧也是人们内心对物质金钱过度追求的体现,这是一种价值观迷失的反映;其次,土豪身份的另一个特征是“土”,即精神的贫乏,人们淡化了土豪的这一特征,也是时下人们精神空乏,不关注精神需求的体现。重物质而轻精神,这种价值观的迷失需要引起警惕。(观点2分,分两点分析4分,表达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类似题目,无论如何评价,首先应明确态度,不可模棱两可。阐述理由时要充分,要关注7分的分值,理由不能太简单。语言表达要规范,要理清理由内在的逻辑性。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1月3日下午,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驾车与公交车发生刮擦。交警部门查实,孙杨系无证驾驶。①作为中国游泳运动员中的            (qiáo chǔ),②孙杨曾获得奥运会双料冠军,成为世锦赛三冠王,并且两度荣获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男运动员③孙扬一跃成为蜚声中外的名人,但                  。④在                之下,为社会做出好的榜样。

1.请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②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1分) 

                                                                                          

3.请在③处填入合适的句子,使语意连贯。(1分)

                                                                                         

4.根据“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地注视着”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1分)

                                                                                          

 

查看答案

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30%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1.35%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39.45%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问: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叫马三立

刘连群

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

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

③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

④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马大学问”,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⑤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不该得的报酬,不要”,“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

⑥2001年12月8日晚,“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知道内情者会发现他的步子比过去慢些,气息也显得微弱,但一站到舞台上,却仍旧精神矍铄,光彩照人。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如潮掌声止息下来,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就是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妙语连珠:“……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大家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他仍然不肯让气氛庄严起来,马季神态虔诚地献上手书的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全场大笑。

⑦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

⑧就引用宋人程颢的《秋月》结尾吧:“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文汇报》2011年10月26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大师的功力和境界就在于,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

B.马三立说相声时常自称“马大学问”,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读书博闻强记,涉猎很广;兴趣广泛,喜欢看戏,国画、书法颇有造诣,还爱看足球。

C.划线处的描写描摹了马三立朴素、严谨、随和、儒雅的长者形象,表现了他对观众的尊重,暗示了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一直没有改变。

D.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用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

E.本文作者以深深的敬意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改说单口相声后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依然兴趣广泛,爱好读书,记忆力到老不衰。

2.文章结尾程颢的《秋月》一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请结合文本分析马三立能成为一代相声大师的原因。(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1.“以德报怨”的含义是              “以直报怨”的含义是                  (2分)

2.面对他人带来的“怨”,有人“匿怨”,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为什么?请结合选文简析。(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薛蟠道:“秋菱如今是天天跟着你,他自然知道,先拷问他就知道了。”金桂冷笑道:“拷问谁?谁肯认?依我说,竟装个不知道,大家丢开手罢了。横竖治死我,也没什么要紧,乐得再娶好的。若据良心上说,左不过是你们三个多嫌我!”

 薛蟠更被这些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着秋菱,不容分说,便劈头劈脸浑身打起来了,一口只咬定是秋菱所施。秋菱叫屈。

香菱为何改叫秋菱?香菱被打的原因是什么?香菱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2)一天清晨,湘云打发翠缕叫宝玉去瞧好诗,见宝玉来了,众人都笑说:“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 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湘云叫宝玉去瞧的是什么好诗?宝玉读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接下来他们做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