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虽然不是每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  

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 

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

 ③ 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

④ 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  

⑤ 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 

A. ⑤④③①②    B. ③①②④⑤  C. ③①⑤④②  D. ⑤④②③①

 

C 【解析】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 根据这段文字的开头“虽然”一词的提示,我们可以推知③跟在其后,放在最前面。从语意的承接上,可知②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应放在最后,③是表条件的句子,应放在各自领起的复句前。④是表示结果的句子,应该对应放在③或⑤后,根据语意可知④⑤关系紧密,①③关系紧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遵义的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B.很多人利用国庆长假出游,怎样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C.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D.关于《品三国》, 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幅我亲手画给留学新加坡友人的水彩画,当时正好大学毕业,对设计的热情,对未来的彷徨,对豆蔻年华的憧憬,这样开始,也这样结束。

B.在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数次话语哽咽,不时摧眉折腰,代表灾区人民向到场义捐的企业或个人连声致谢。

C.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D.《边城》描写了名闻遐迩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周汝昌:65载红楼情

京梅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却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以后,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 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正式出版。

 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泽东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他自己也极善诗词,著名学者钱钟书曾赞叹说周诗押韵“如土委地”。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女儿伦玲裁剪的小纸片上,经常是一个字叠着一个字。他的字只有这个多年做助手的女儿能够勉强辨认,然后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 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影》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

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

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经历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C.《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几乎人手一册,后来成为毛主席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E.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

2.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3.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6分)

4.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生活俭朴,却“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请根据文章内容,就“苦与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谜 样 的 性 格

契诃夫

头等客车的单间车房。

一个俊俏的小女人在蒙着深红色丝绒的长沙发上半躺半坐着。她手里使劲攥紧一把贵重的毛边扇子,扇得沙沙地响。

她那夹鼻眼镜不时从好看的小鼻子上掉下来。她的胸针在胸口起伏不定,犹如波涛中的帆船。她心情激动。……她对面小长沙发上,坐着一个省政府的特任官。他是新进的青年作家,在本省报纸上发表些取材于上流社会生活而又篇幅不大的小说,或者,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 novelli”①。……他瞧着她的脸,带着行家的神情仔细端详她。他在观察,研究,揣摸这个离奇的和谜样的性格,他在领会它,了解它。……她的灵魂,她的全部心理,他已经了若指掌。

“啊,我了解您!”特任官说,吻一下她手上靠近镯子的地方。“您那敏锐善感的灵魂,正在迷宫里寻找出路。”

“您描写我吧,沃尔杰玛尔!”小女人说,忧郁地微笑。

“我的生活那么丰富,那么错综复杂,那么五光十色。……不过主要的是我身世不幸!

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种受苦受难的女人。我生在穷苦的文官家庭里。我父亲是个善良的人,头脑聪明,不过……时代和环境的风气啊,……他喝酒,打牌,……受贿。……还有我的母亲。……可是说这些有什么用呢!无非是贫穷,为一小块面包而挣扎,自己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总之,我得为自己打开一条路。……可是我只受过贵族女子中学那种不健全的教育,读过愚蠢的长篇小说,犯过青年人常犯的错误,有过胆怯的初恋。……我期望幸福,而且是什么样的幸福!我渴望做自由人!对了!做自由人,我认为就是我的幸福!”

“美妙的性格!”作家喃喃地说,吻她手上靠近镯子的地方。“我吻的不是您,好女人,而是人类的痛苦!您记得拉斯科尔尼科夫②吗?他就是这样吻的。”

“啊,沃尔杰玛尔!我要赫赫的声名,……要轰轰烈烈,要荣华富贵,就象每个(何必假装谦虚呢?)不平凡的性格那样。我渴望一种不平凡的……不是女人所想望的东西!可是后来,……后来,……我在生活道路上碰到一个阔绰的老将军。……您要了解我,沃尔杰玛尔!要知道这是自我牺牲,这是放弃个人利益,您要了解我!我不能不那样做。我总算使得家里人富裕了,我能出外旅行,干点善事了。……可是我多么痛苦,我觉得将军的拥抱多么难受,多么卑贱庸俗。那种日子,……那种日子可真难熬!可是有一种想法稳住了我的心:反正老头子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总要死掉,那我就可以要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把我自己献给我所爱的人,那就幸福了。”      

小女人用力摇扇子。她脸上现出要哭的神情。

“后来老头子死了。……他给我留下一点财产,我自由得象鸟一样。现在我总算可以幸福地生活了。……幸福来敲我的窗子。只要推开窗子就可以把它放进来了,可是……不! 现在我总算可以把我自己献给我所爱的人,做他的伴侣和助手,为他的理想奋斗,生活幸福,……可以有个归宿了。……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情是多么庸俗,恶劣,愚蠢!一切事情是多么卑鄙,沃尔杰玛尔!我真是不幸,不幸,不幸呀!我的道路上又出现一个障碍!我又感到我的幸福遥远,遥远了!唉,我多么痛苦,要是您知道才好!多么痛苦啊!”

“不过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拦住您的去路呢?”

“又是一个阔绰的老头子。……”

 那把断裂的扇子盖住她俊俏的小脸。作家伸出拳头支住他那苦苦思索的脑袋,不住叹气,带着精通心理学的行家气派开始沉思。这时候火车头拉响汽笛,嘘嘘地放气,车窗上的帘子给西下的夕阳照红了。

「注释」①意大利语:中篇小说。

②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中的男主人公。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乘坐头等客车,女人是因为要恪守上流社会成员的身份,作家则为了收集小说素材。

B.“俊俏的小女人”说“我得为自己打开一条路”,意思是指这是一条摆脱贫穷、不再为一小块面包而挣扎、不再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拥有荣华富贵的进入上层贵族社会的路。

C.“俊俏的小女人”至始至终都将一把“贵重的”破扇子“扇得沙沙地响”,目的是向对方炫耀自己贵妇人的身份。

D.女主人公是一个向往自由和幸福的女人,可她生活的俄国上流社会总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阔绰的老头子”阻拦她的去路,小说作者对她寄予了无比的同情。

E. “又是一个阔绰的老头子。……”,表现了女主人公既向往真爱又渴望荣华富贵的矛盾和虚伪。

2.小说多次写到小女人手中的那把扇子,你认为那把扇子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6分)

3.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契诃夫的小说常通过小人物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请紧扣文本探究小说的主题。(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2.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3.登东皋以舒啸,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5.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7.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8.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9.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10.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