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记载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是《论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记载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

B. 政治家在这方面能做出的最具关键意义的贡献,是创造海纳百川的人文环境,鼓励追求真理的社会机制。

C. 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 恰当的称呼,虽然只有几个字,但用得是否恰当,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而且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

 

A 【解析】 试题分析:边设计并举的最基本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B句毛病是搭配不当,“鼓励”和“机制”不相搭配;C句,“自律仲裁庭”和“教育手段”不相搭配;D句,不合逻辑,句子前面部分只讲一方面(恰当),后面却用包含两面的词语“与否”。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有些刚工作的年轻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动不动就跳槽,却不想趁着年轻多储备些知识技能。

B.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C.领导干部应具备不以人废言的品格,唯有如此,一个集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地走向前进。

D.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判若云泥的两类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厚积中薄发(节选)   金 涛

作为享誉世界文坛的海外华人作家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评委,从柏林回到北京后,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了。“在国外时,我经常会到森林里走一走,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被挤占了,就晚上睡觉前能读一会儿书,这种感觉很糟糕,因为文学创作需要充足的思考空间,需要灵感。”严歌苓说。

在她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她觉得这可以使自己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读美的语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古典还是现代,总是会给我营养。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的人似乎可以在一分钟内变成学者,但这样去了解知识很害人。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西方的原著作品,当然不仅仅是读小说,还可以读一些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书籍,然后去思考,这样久而久之,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去表述这个故事,感觉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严歌苓的许多小说例如《人寰》、《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铁梨花》、《金陵十三钗》等,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难得的国际视野。“从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都会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批判意识等普世精神。”在《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几个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学生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一个在战乱年代尊严被肆意践踏、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群体,通过这样的一种对生命的呵护行为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芒,变得尊贵。”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精神是普世的。”严歌苓说。电影《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严歌苓说,对小说主人公塑造的灵感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爷爷的经历。“陆焉识的前半生不断闪现着我爷爷的影子。爷爷是家族的骄傲,也是个谜一样的人!16岁上大学,年少时出国留学,会多种语言,25岁读完博士,40岁时却令人意外地自杀。爷爷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神秘符号”,这样的人太精英,这样的精英在那样的时代似乎是活不下来的。我觉得他可能有狂躁症、忧郁症:创作时觉得生命就像一支有很多捻子在燃烧的蜡烛,燃烧得特别快,因此很多个夜晚睡不着觉,很多时候都在工作,都在思考,思维创造力极高……然而高到浪峰时突然哗一下就跌下来了,产生很沮丧的感觉,开始失望,开始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这种创作时的专注、投入以及思维创造力,我都感到熟悉,在这方面,我和爷爷有相似之处!”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读书时的硕士、博士论文,还查阅了大量的爷爷那个时代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对我帮助很大。读了这些著作以后,我对爷爷在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比较明确的把握。不过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少之又少,写这篇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如何用我的想象力把那些对爷爷的支离破碎的了解和查阅的资料黏合起来,加上血肉、加上体温,使他活起来,丰富起来,这对我来讲,非常开心。”七彩教育网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年轻一代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她说,“年轻一代的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我们这一代人沉重的历史负担,他们不会去讲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抹不去的饥饿、苦难、‘文革’。我们这代人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难怪外国读者觉得很难理解。年轻一代作家更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会思考的共同命题。现在中国青年作家思考的诸如生存焦虑、自由与个性、环境等问题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种情感表达的接近,使得年轻一代作家的文学容易与世界接轨。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历史故事和民间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是难得的写作素材。所以我会经常搜集这些故事。《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都是我根据听到的故事加工的,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文学作为一种古典的艺术形式,要让更多的人欣赏,就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故事,作家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作家不能高高在上,否则文学将走向死亡。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能保住它的阵地,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大众。”严歌芩说。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严歌苓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并且改编后都保留了原著的基本精神,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B.严歌苓旅居海外的经历使她能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使得她可以站在国际的视角上看问题,这让她的作品更具有普世的精神。

C.像她的祖父一样,严歌苓也具有极高的创造力,也常常会因为创作时过于专注和投入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

D.严歌苓在国外时的生活安闲惬意,这给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宁静的环境可以激发她的创作灵感。

E.作为一个知名作家,严歌苓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她认为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创作的第一主题,这一点是郭敬明、韩寒等年轻作家所欠缺的。

2.严歌苓为什么认为“中国年轻一代作家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6分)

3.从严歌苓的创作看,她的厚积薄发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4.有人说“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你对此有何看法?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加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琥珀手链    聂鑫森

年近半百的湘楚大学考古系教授柏寒冰,业余爱好除了看书、著述之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抽闲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看过去,金石、字画、瓷器、杂项,在一种高雅而古典的气氛中,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他不着意于收藏,但偶尔也会买上几件被店主看漏了眼的小玩意,价格便宜,又“真”又“古”,作平日休憩时的把玩,那一份快意只有他自个儿知道。七彩教育网

古玩街的店铺,他太熟悉了,有经营专项的,也有啥都上柜出售的,前者历练已久,属于“老江湖”了,后者往往初入此道,于杂乱中显出一种热闹。柏寒冰特别留意于后者,往往在这种地方,可以“拣漏”,淘到称心的宝贝。

在午后稀薄的阳光下,柏寒冰走进了这家新开张的“赏奇斋”。他清楚地记得,这家店铺原名“悦古斋”,专营古旧家具,店主是个白发老爷子,大概是赚够了钱,把店铺转让了。里面的格局,已经全变了,古旧家具一件不见,墙上挂着字画,博物架上摆着铜壶、瓷瓶、佛像,柜台里胡乱搁着一些钱币、项链、灯具,一看就知道店主应是个品位不高的新手。

柜台里果然站着个年轻人,不到三十岁,长得很粗壮,浓眉、大眼、高鼻,下巴上蓄着一小撮胡子。看见有客人进来,他只是点点头,连问候都没有一声,不是过于自矜,就是有点傻愣。七彩教育网

柏寒冰冷冷地扫了他一眼。进门时,从墙上挂着的营业证上,知道这个店主叫毕聪,本想主动打个招呼,喉结蠕动了一下,到底还是忍住了。

柏寒冰先看字画,真的、好的,少!有一幅黄胄画的《毛驴图》,初看,题款是真的,可那几只毛驴用笔用墨虽有几分相似,但不是黄胄画的,缺那么一点精气神。看得出是一张黄胄的真迹,分成了两张画,这张是真款假画,另一张呢,只可能是真画假款,没挂出来罢了。他再看博物架上的玩意,最终也只是摇了摇头。然后踱到柜台前,俯下身子,细细地看。他的眼睛突然一亮,那不是一串琥珀手链么?但说明卡上只是标着“旧式手链”四个字。

他相信他的眼力不会错,这串暗红色的琥珀手链,是用八颗琢磨好的琥珀珠穿成的,每一颗都有拇指甲那么大。此刻他只是想知道,毕聪是否明白这串手链是琥珀的就行了。

柏寒冰问道:“请问这手链是什么材质的?”毕聪说:“不知道。是从一个老宅子里收购来的,应该是个老玩意吧。”“出价多少?”毕聪想了好一阵,咬了咬牙,说:“五百元吧。”

柏寒冰心里笑了,这样大的琥珀珠,每颗应在两百元左右,可见毕聪真没看出这是琥珀手链。“请拿给我看看?”“好。好。”柏寒冰并不是真要看,只是做出看了又看的样子罢了,然后说:“可以少点儿吗?”“多少呢?你说个价。”“四百元怎么样?”毕聪装出很犹豫的样子,吞吞吐吐地说:“你就再加五十元吧。”“行。我要了!”柏寒冰付了款,转身准备走时,毕聪很恭敬地说:“你是柏寒冰教授吧?”柏寒冰愣了,问:“是。我并不认识你呀。”“我买过你一本谈考古的书,上面有你的照片。我叫毕聪,请你记住我,日后还请你多多关照。”“小毕,我‘拣漏’了,这是琥珀手链,你居然没有看出来!”“是吗?我高兴啊,今天认识了你这位大教授。”

又过了些日子,立冬了。

本市的一家拍卖公司,从古玩街征集了一批古玩,准备邀请企业界人士竞拍,响应者甚众。

在竞拍之前,拍卖公司先请文物专家前来鉴定、估价。还特意通知了有古玩送审的店主到会场旁听,以便增长见识。柏寒冰当然在受邀的专家之列,当他走到会场门口时,毕聪立刻迎了上来。

“柏教授,你好!”“啊,是小毕,你送了什么好玩意?”“一张已故大画家黄胄的《毛驴图》,很多企业家都看中了这张画哩,出价不会低的。”“就是挂在你店里墙上的那一幅?”

“对,就是那一幅,还得请你美言几句啊。那串琥珀手链,你觉得满意吗?我店里还有几个琥珀佩件,你什么时候来看看吧。”

柏寒冰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那天他去买琥珀手链,还自以为是哩,分明钻进了毕聪设的“套”里!这小子哪会不懂琥珀?为的是让他尝点甜头,在关键时刻好说出违心的话。他拍拍毕聪的肩,说:“你年纪虽小,心眼却多,真让我长了记性。”然后,一昂首走进了会场。

轮到柏寒冰发言时,他公正地评说了所有送审的古玩,重点谈了对《毛驴图》的意见:款识虽真,画却是伪造的,一定要撤下来!

毕聪痛苦地垂下了头。

第二天,柏寒冰特意去了古玩街的“赏奇斋”,把那串琥珀手链放在柜台上,钱也不要退还,扭头飞快地走出了店堂。  

(摘编自2010年20期《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柏寒冰教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目的是买上几件被店主看漏了眼的小玩意。

B.新开张的赏奇斋老板毕聪不经营专项,柜上出售的东西杂乱无章,因此柏寒冰教授可以“拣漏”,淘到称心的宝贝。

C.柏寒冰教授进入“赏奇斋”时,有意识地将它和“悦古斋”做了对比,意在突出“悦古斋”的店主品位高。

D.文中交代了黄胄《毛驴图》的真假,为下文毕聪和柏寒冰教授在拍卖会上相见的情节作铺垫,有利于塑造二人的形象。

E.本文通过结缘赏奇斋、拍卖会相见以及送还琥珀手链三个片段,来展现精巧的故事情节、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思想主题。

2.小说第一段重点介绍了柏寒冰的身份、专业和爱好,其作用是什么? (6分)

3.赏奇斋的老板毕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琥珀手链”为题,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结合全文,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

2.                    ,侣鱼虾而友麋鹿。

3.从今若许闲乘月,                  。

4.              ,往来翕忽。

5.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其一)

(宋 )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1.这首诗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2.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