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异:看重      

B.除亢父令                               除:废除

C.殆有他虑                               殆: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                                会:正赶上,恰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2分)(   )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②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4分)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4分)

 

1.B 2.C 3.D 4.①而您明白豁达,不拘小节,只要是人才就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明达”,“唯……所……”,“宜”各1分,文句畅通1分。) ②然而预先看到了曹氏篡位的苗头,因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机鉴:机敏地察出,预先看出;先识:事先识破;充:动词,充分地发挥;各1分,句子畅通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除”字古代汉语官职的任免中的意思为“授予任命”,在传记文中这一类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比较多,常见的有, 除:即拜受官职。 拜:授予官职;任命。 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擢:由选拔而提升。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 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谪:降职,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放:即放逐。     黜:贬斥,废除,降官的意思。     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员。     徙、转:一般调职。     征、辟:征召贤士为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题要求筛选出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所谓的“王佐之才”即一个人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经天纬地之才。②写在董卓之乱时改任他做亢父县令,他放弃不做之事,表明他的气节。④是叙述董昭向他请教让太祖进爵之事。⑥写太祖对他的打击报复,与他的“王佐之才”无关。排除此三句,只剩C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首先到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仔细甄别选项与原文异同,尤其是一些关键词的意思。 D项在文本的倒数第二段,原文“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荀彧认为太祖发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怀抱忠贞的诚心,保持退让的行动,君子根据高尚的道德而爱人,不应该这样作。太祖从此对荀彧心中不满。选项D与此刚好相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实词: 明达,明白豁达;宜,适宜。 虚词:唯……所……,只要……就。 ② 实词:机鉴,机敏地察出、预先看出;先识,事先识破;充,动词,充分地发挥;各1分,句子畅通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荀彧年少时,南阳人何颙非常看重他,说:“是一个辅佐帝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被举荐为孝廉,任命做守宫县令。董卓之乱时,被任命为亢父县令,竟然弃官回家。他对父老们说:“颍川是四面受敌的征战之地,天下一有变故,就会经常成为军事要冲,应当赶紧离开此地,不要长久停留。”乡人之中很多都留恋本土,犹豫不决,没有追随的,荀彧只将自己的宗族迁到冀州。 自从太祖迎接天子到许都之后,袁绍内心不服。袁绍兼并北方之后,天下人都畏惧他的强盛。太祖正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张绣在宛县打败太祖军。这一来,袁绍更加骄傲,给太祖写信,言辞无理而傲慢。太祖大怒,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钟繇为这事问荀彧,荀彧说:“曹公是个聪明人,必不追咎往事,恐怕有其他忧虑。”于是见到太祖询问,太祖便将袁绍的信给荀彧看,说:“我现在想要讨伐不义,而力量敌不过他,怎么办?”荀彧说:“古来在胜败场中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纵使起初弱小,也必将强盛,如果不是那号人,纵使起初强大,也容易弱小。从汉高祖与项羽的存亡,就足以看出这一点,现今同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忌刻,使用人之才而又疑人之心,而您明白豁达,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处事迟缓,优柔寡断。往往错过时机,造成失败,而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成规,这说明您在谋略方面胜过袁绍,袁绍治军不严,法令不行,士卒虽多,其实难用,而您法令严明,信赏必罚,士卒虽少,都争先效死,这说明您在用兵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凭借世代门第,装模作样地玩弄小聪明,以博取名誉,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的士人都归附于他,而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名,自己的行动谨慎节俭,而赏赐有功的人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际的人士都愿意为您所用,这说明您在品德方面胜过袁绍。用以上四个方面的优点辅佐天子,扶持正义,讨伐不义之臣,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又有什么用呢?”太祖很高兴。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将此事秘密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太祖发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怀抱忠贞的诚心,保持退让的行动,君子根据高尚的道德而爱人,不应该这样作。太祖从此对荀彧心中不满。正好遇上征伐孙权,太祖上表请派荀彧到樵地劳军,荀彧因病留在寿春,由于心中忧郁而死,当年五十岁。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评论说:荀彧才能出众,通达儒雅,有辅佐帝王的风范,然而预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头,因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文汇报》9.20)

1.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

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

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先生所说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就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

B.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

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上一句话,使之连贯、巧妙。(3分)

小女孩走路摔倒了,奶奶把她拉起来,小女孩还是哭个不停,奶奶就哄她说:“不要哭了,再哭长大就会变丑的。”小女孩惊奇地看着奶奶,过了一会儿,才问道:“奶奶,    ?”奶奶一听,愕然了,笑着说:“    !”小女孩连忙说:“奶奶,我现在和你小时候一个样吗?”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针对漫画的题目,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补写空白处的语句,句式与上文大体一致。(4分)

光阴,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它的脚步。

它慷慨,不管你是一介布衣,还是权重如山,你都能将它肆意挥霍;

它吝啬,                                 

你珍重它,它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