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少年龙桐 蒋勋 战争一直没有发生,但是为了没有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少年龙桐

蒋勋

战争一直没有发生,但是为了没有发生的战争,整个城市做了很多准备。

每一家的灯泡上都装置了黑布,一旦空袭来临,就可以拉下布套,遮蔽灯光,使前来空袭的敌机找不到对象。

少年听到“呜——呜——”的警报声,即刻躲避到桌子下,用手抱着头部,蜷曲得像一个婴儿。他在空袭警报的声音中分辨着节奏的变化,从缓慢到紧张,越来越急促。“这是紧急警报了,应该赶快跑进防空洞去。”他这样告诉自己。

在犹豫的刹那,警报的声音又舒缓了,慢悠悠的,像慵懒的猫伸着懒腰。他听到了邻近的人家讲话的声音,收音机里广播员字正腔圆地讲述空袭警报演习的声音 ,还有隔壁厨房里沈妈妈“叮叮当当”开始炒菜的声音。

 “没事就来一个空袭演习,他妈的——”隔着竹篱笆,沈伯伯粗犷高昂的声音特别浑厚有力。他喜欢下棋,每次下棋下到一半,突遇空袭演习,他就要停止下棋,因此特别恼怒,骂着骂着,还对着天空加了一句:“有种你就来个真的嘛!干吗穷演习!”

对于战争,大人们常常有很不同的评论,在空袭警报的紧张声音中,通常大人们也都不完全遵照规定噤声,他们或者躲避在桌子下面,或者挤在防空洞中,仍然评论着有关战争的种种。

 “战争很可怕吗?”在阴暗的防空洞中,他依偎在母亲怀中,抬头仰看母亲在幽微的光线里微笑着的侧面。

母亲没有回答什么,好像战争是一段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的空白。

他记起学校里播放过空袭的影片,飞机轰隆隆飞来,逐渐低飞,飞到城市建筑物密集的地方,从机腹处放下一枚一枚的炸弹,接着是被炸裂的房子,四处飞散的爆破物,滚滚翻腾的硝烟,坐在废墟中哭号的幼儿……

他看过很多次有关战争的宣传短片,大多数是在学校,在固定的时间播放给全校的小学生看;也有时候是在庙口广场,用几根粗麻竹搭架子,架起一张白色幕布,用一台发出很大声音的放映机,播出战争画面——飞机低飞,投掷炸弹,房屋倒塌爆裂,人们奔逃哭叫……

那或许就是“战争”吧— —是一部看了又看的陈旧影片,同样的情节一演再演,终于使他觉得“战争”好像是某些人编导的一出戏,可以到处巡回演出,可以使大家在平静无聊的生活里多一点戏剧性的惊恐。

母亲对战争总是沉默微笑以对,仿佛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

 “防空洞很安全吗?”在阴暗密闭的圆形穹隆的空间里,少年挤在母亲怀中,听着母亲很近的呼吸与心跳,仿佛又回到了胎儿的状态。母亲依旧没有回答,

战争始终没有发生,少年长大了,嘴角冒出青嫩的髭须,头角峥嵘,像一头初长成的小鹿,有敏捷的四肢,可以即时快速奔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旦奔跑起来,就听到脚后跟着一长串空袭警报的声音。

战争像是罩在灯泡上黑布的阴影,黑布拿掉了.那暗影却始终留在苍白的墙上摇晃

防空洞上长满了杂草、野花,覆土厚的防空洞上甚至栽植了扶桑、芙蓉,一年四季开着艳红或浅粉的美丽花朵,在阳光下迎风摇曳,使人逐渐忘记那个地方与战争的关系。

有些防空洞被拆除了,盖起了房舍。

有些防空洞被遗忘了,成为附近居民丢弃垃圾的地方,建筑物的废料、剩余的食物、猫或狗的死尸、破旧断脚的家具……都堆放在防空洞四周,防空洞成为肮脏、破败的记忆,好像大家努力在这里丢垃圾,是想要用垃圾掩盖掉对战争的恐惧。

因为连日豪雨积水,防空洞附近被淹成一片水泽,很快有青绿色的浮萍蔓延生长起来。甚至还从附近的池塘漂来布袋莲,一个一个圆鼓鼓的球茎浮在水中,上面开出紫蓝色有黄斑点的花。

他是为了观察布袋莲来的,走近防空洞附近,发现有小小的鸭雏在水中游泳,看到他走近,并不惊怕,反而抬起头侧着眼睛看他。

少年翻着书包,想起中午的便当里还有吃剩的饭,便拿出来,把米粒摊在手掌上,呼叫鸭雏来吃食。

鸭雏疑虑了一会儿,不多久,游了过来,望着少年手掌上的白饭粒,似乎感觉到是美好的食物,便一摇一摆走来,用小小的喙叼食饭粒。

他陶醉于鸭雏的叼食,芙蓉花的摇曳,积水中的布袋莲,以及水中倒映的云天的影子。

忽然一阵巨大的吐喝响起“天杀的,你们要把我怎么样?”

他一回头,一个蓬松着头发,一脸花白胡于的嫂削男人看着他,紧蹄握着拳头

少年望看那和同野兽被惊吓时的眼睛,觉得似曹相识,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那男子咆哮着“你追到这里来了啊—一个防空洞的人都死光了,你还不肯放过我啊—你饶了

我吧!你饶了我吧!’’

男子号陶咆哮,跌坐在泥泞中,满身满脸都是泥水,一身都是垃级一样的臭味。

少年想起学校老师警告过他们,不要去皮弃的防空洞玩。‘那边有疯子—”老师说

 “这是疯子吗?”

少年望着这个蒙着脸号响大哭的男子,他哭号的声音这么粗哑低沉,像是空袭警报的声音,忽长忽短,忽然瞬张,忽然放松。

“战争还没有给束吗?”

少年看着男子,心里一片凄伤的回忆,仿佛灯池上的黑布影子又摇晃了起来。

1.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说整个城市为战争做了很多的准备,请概括做了哪些准备。(4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分〕

2.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s分)

3.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果将“少年”换成”我”,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做比较。(4分)

4.文章的结尾写了一个“疯子”,这样安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8分)

 

1.(1)灯泡上装置黑布;修建了防空洞;经常进行防空演习;播放关于战争的宣传片。(每点1分)(2)少年在战争的阴影中一天天长大。(2分) 2.含义:战争警报虽然已经解除,但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伤害却始终挥之不去。(3分) 作用:承上启下,上承前文战争始终没有发生,引出下文中关于“疯子”的情节。(3分) 3. (1)采用第三人显得客观、冷静,更利于读者体会战争给人造成的心灵创伤;(2)如果换成第一人称,则显得亲切、真实,较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憎恨。(每点2分) 4.(1)制造波澜,少年一天天长大,防空洞渐渐被废弃、遗忘,少年慢慢走出战争的阴影,但疯子的突然出现却打破了少年内心的平静,使情节生出波澜。(2)强化了主题,别人眼中的那个“疯子”,不管他是否亲历了战争,战争都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疯子”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点4分。其 它方面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考查,(1)是局部内容概括,4分4条,(2)是整体概括,语言要高度简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语句理解和作用的综合考查,应该结合全文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分析其作用,尤其是它的内容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各有其妙,应该从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点,而不能否定其一。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着手探究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学优高考网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其勇略              对……感到惊奇

B.彦清身下,威刑严肃    率领

C.乃荐之                改变

D.陆喜、陆抗二人谁也    优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盖天时,岂人事

   后当至此,不足慕

B.抗奇其勇略,将拔用

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无已

C.蔑尔无闻,窃惑矣

以为陛下擒

D.君之相,后当至此

前后内史皆诬之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 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4分)

②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4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吾彦武干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

道德冷漠作为善的缺乏,是一种“平庸的恶”,其中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而不思考现有行为或体制本身是否合理。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冷漠这种平庸的恶?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失去反对暴行的自觉意识。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有三个条件。第一,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权威;第二,通过规章的约束和对角色内容的精确阐述,行动被程式化;第三,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暴力受害者被剥夺了人性,被当作“非人类”。只要具备了其中一个条件 ,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

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首先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在组织中,消除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利益、无条件地忠诚于组织是个体的一种最高德性,其他道德要求则被取消。更确切来说,要求服从上级的指令而排除所有其他的对行动的刺激,要求献身组织福利,这些要求由上级命令来使之明确,高于其他一切奉献和承诺。无私地遵从这种德性乃是公仆的荣誉。通过荣誉,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符合组织规则的事情是正当的,反之,就是不正当的。其中,个人良知是没有位置的。即使偶尔良心不安,我也可以通过上级对我的行为负全部责任来得到缓解。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上级要求我这么做,我只是一个执行上级指示的忠诚的实践者,至于我所做的事情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无须我作出判断。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医生的见死不救、漠视生命就与某些医院的规章制度有关。如果医生所要对之负责的不是病人,而是医院的效益,那么,如果某个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幸身亡的话,他可以找借口说“这是医院规定,我也没办法”,从而为自己间接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来开脱罪责。这样一来,他不仅不会有道德上的负罪感,反而会觉得自己的做法理所当然,因为这至少没有给医院效益造成损失,而自己也不会遭开除。如果医院将效益摆在第一位,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尊重和捍卫就难以成为医生行医的道德底线。正是因为对组织的忠诚,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因而受损。他既然意识不到自身行为所隐藏的恶的本性,自然也不会去反思其正当性。

行为道德特征的不可见是造成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纳粹种族灭绝的行动中,大部分的人并没有面临道德选择,甚至也没有出现过良心上的抗争。也就是说,他们在道德问题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斗争。大多数种族灭绝的参与者既没有向犹太小孩开枪,也没有给毒气室灌输毒气,而大多数官僚所做的也只是起草备忘录、绘制蓝图、电话交谈和参加会议,他们的行为和集体屠杀之间的因果联系是难以察觉的。行为意图和行为结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细微行为和不相干的行动者。这些中间行为和中间人挡住了行动者的目光,让他看不见行为的结果。行为与后果之间距离的增加超出了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它抹杀了行为的道德意义,因而预先避免了个体的道德正当标准与行为所产生的不道德的社会后果之间的一切冲突。随着大多数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得到一长串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功能依赖关系的中介,人们对自身行为缺乏直观的认识,因而道德困境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使得人们越来越没有机会进一步检审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有意识的道德选择。

1.对画线句“通过荣誉,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组织规则产生和保证了个体行为的正当性,纪律通过荣誉取代了道德责任。

B.遵守组织规则就是正当的,遵守纪律就能获得荣誉,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

C.只有遵守组织给在才是正当的,只要遵守纪律,就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

D.只要遵守组织规则就是正当的,只有遵守纪律,才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指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他们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

B.第二段分析出现“平庸的恶”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并阐述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的三个条件。

C.三、四段紧承上文则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一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二是行为道德特征的不可见。

D.文章先总后分,先总写道德冷漠作为“平庸的恶”出现的原因,然后分别探讨了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两个原因。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恶者因为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并不思考这一切是否合理,所以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

B.如果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了权威,那么作为执行者的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

C.如果医生所要对之负责只是医院的效益,那么某个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幸身亡的话,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做法理所当然。

D.大多数种族灭绝参与者的行为和集体屠杀之间的因果联系难以察觉,行为意图和结果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没有面临道德选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说,是面与点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D.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                                    ,                      

①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③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④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⑤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

A.⑤③④②①     B.④②⑤③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戮力     殒身不恤     锭子     指手画脚

B.莴苣     偃苗助长     干禄     挥斥方遒

C.茎叶     正襟危座     団箕     树影斑驳

D.婆娑     不可估量     万倾     桀骜不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