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乙】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    )(3分)

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

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

2.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4分)

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           ,下阙都是          ,重在          

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                          。(每空1分)

3.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2分)

【甲】词的警策之语是                  

【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每空1分)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甲词的主题蕴涵。(3分)

答:                                                                            

 

1.C 2.写景  评古论今  论今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浪》词通过表现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白诗歌中的景物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而成,所以要想搞清景物特点,就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一些修饰意象的关键词。甲诗中要抓住“浪”“滔天”“汪洋”,乙诗中要抓住“冰”“雪”“失滔滔”“银蛇”“蜡象”,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甲词写的是海景,乙词写的是雪景,而且都是气势磅礴的壮丽之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两词上阙都是写景,很容易看出来。甲词下阙提到“魏武”“东临碣石”,这是在评论曹操,后面又提到“今又是”“换了人间”,说明是由评论曹操到写现在;乙词下阙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后面又提到“还看今朝”,说明也是由评论古代帝王到写现在。因此两词下阙都是“评古论今”。另外诗词中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是诗歌常用手法,写景一般都是为了抒情,谈古一般都是为了论今,所以两词下阙“评古”是铺垫,“论今”才是重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警策之语”,即语简言奇、含意深长而警策动人的语句”;二是“题外之远致”,即文章之外的高远的情致;所以此题的要求就是找出两词中意味深长、能集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由此不难找出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根据5.提示,甲词描绘的是壮阔的海景,要特别注意“壮阔”一词,壮阔之景表现的自然是雄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再要知人论世,结合作者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不难推断此词抒发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下列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运用倒装的语序,使人感觉音韵和谐,“莲花开落”只是比喻等待时间之长。

B.本诗的第一节短句、长句交错,既暗示过客之匆匆,又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

C.“向晚”与“紧掩”这些表示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D.“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

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柳絮”“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B.第二节极力写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待和期盼。因为心上人的未归而使春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C.“美丽的错误”这一看似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能引人深思,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D.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女子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凄清、寂寞、惊喜失落表现得十分鲜明。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填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B.《再别康桥》通过“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寻常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康桥秀丽的风光。

C.《雨巷》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的追求。

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首尾重复,使感情的表达凝重隽永、余韵深长。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和谐是什么?

②人无贵贱,人格平等。

③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

④所以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

⑤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植物是能“说话”的。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而一旦获得      的阳光,或者接受      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     的年轮、     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A.适量    充分    干巴    枯槁      B.适度    充裕    干枯    枯竭

C.适当    充沛    干涸    枯黄      D.适宜    充足    干瘪    枯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