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

作文(60分):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例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性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 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古琴弦,歌剧比京剧更受欢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丽人的帽子…… 我们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种的可是我们自己思想、文化的种子? 诚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需的,然而为何异邦文化充斥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渐隐没? 该好好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了!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发了一阵“中国风”;国家规定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的,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并尝试着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们需要耕种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传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们对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点 评】 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人生不必管的五件事(美文赏读) (文/王学富) 人生有五样事情,我们不必去管。 父  母 第一件事,父母,是谁生了我们,我们不必管。 这事我们管不了。存在主义哲学家如海德格尔说,我们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要不要来,没有人事先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们一出生,就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来了!哪怕发现情况不妙,不管我们多不情愿,也回不去了。于是,跟世界初遇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哭! 睁开眼睛,看到父母,不管他们是美的、丑的,都是父母。这,我们没法选择,不必去管。再大一些,等我们懂得一点世故,再看父母,他们或富有,或贫穷,或显赫,或平凡,我们没法改变,不必去管。 以后的人生,我们会一次次审视自己的父母,他们或是健康的,或是疾病;或是受教育高,或是没受过教育;或是温和,或是严厉甚至粗暴;或是能表达爱意,或是沉默寡言,以及其他所有方面,我们可能有诸多不满意,但这些都是无法改变、无法选择的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样的事实。 长  相 第二件事,长相,我们的长相,不必去管。 每个人都爱美,很想自己长得美,有这样的想法不是问题。但我们生成什么样,基本上就是那样。就像一辆车,我们可以做维修和保养,但不要指望它大的改观。长相只是人的外包装,好的商品总是更注重自身的品质。 有这样的人,一直盯着长相不放,以为长相好了,一切都好了,长相差些,一切都完了。一个人小时候这样想,还说得过去,因为还没长大呀。青春期过了,二十多岁了,还这样想,并且一直这样想下去,结果不是长相“完了”,可能是他的整个人生都“完了”。道理还是得听一点的:长相不等于人,长相好看,不代表人生精彩。君不见,活得精彩的人,什么长相都有。 往   事 第三件事,往事,过去发生的事,不必去管。 一件事情发生了,就变成不可改变的了。不可改变性,是过去之事的属性。古希腊有哲人说,神也改变不了过去。我曾以为,人性里有一个虚妄,就是想做神。但在这件事上,人不只是想变成神,而是想高于神。因为,改变过去是神都做不了的事,人却想要去做,如果做不到,还会不依不饶。一件事情发生之后,神接受了,说,我改变不了;人却不接受,说,怎么可以发生这样的事?他这样说,并不是在提问或思考,而是在表达一种“不接受”的态度。我只能说:怎么就不可以发生这样的事? 那天,我看到一个小孩在院子里玩玩具。一不小心,玩具掉在地上,摔碎了。小孩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抗议:我不要它摔碎,我就是不要它摔碎。 生活难免有各样的破碎,人难免会为人生的破碎而伤心。当生活中发生大大小小的破碎之时,我看到许多成人,他们的反应如同幼儿一样:坐在人生旅途的路边哇哇大哭,反复说“我不要这样!”实际上,他们只是恐惧,或者想逃避。 别人的想法 第四件事,别人的想法,不必去管,这也是管不了的。 我们从小长大,总有人对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我们太想别人对我们有好看法,太害怕别人对我们有不好的看法,以致我们说话做事,太在意别人怎么想,反而不去管自己怎么想。 这太亏了。岂不知,我们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收集一千个别人的想法,还是不敢动手去做,反而变得更加惶惑了。还不如有一个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去做成一件事。做错了,也不要紧,因为在犯错的地方,我们会收获经验,而罗杰斯说,个人的直接经验,是最高的权威,高于圣人的话语,高于先知的预言。 有一个典故叫“筑舍道旁,三年不成”,说的是一个人要在路边盖房子,他每天都向路过的人征求意见,结果三年过去了,房子也没有盖起来。有人这样看,有人那样看,哪能管得了?哪能顾得全?还不如我们时时问自己:我是怎么想的?我该怎么做?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把事情做成了。这时,我们发现,许多过往的路人聚集到盖起来的房子前,对我们表达了好的看法。由此我们知道,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只去询问别人的想法,跟着别人的想法跑来跑去,不过是捕风捉影,最后成了竹篮打水。事实上,从头到尾,我们怎么想,我们怎么做,一直在影响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跟在别人后面久了,也做不成别人,反而找不到自己。 老天爷的事情 第五件事,老天爷的事情,不必去管。 有些事情,超过人类的能力,我们无法左右,因此,古语说“尽人事,听天命”。 老天爷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接受这一点,不是出于无奈,反而是一种境界,一种道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我们有一种直面的精神,去面对我们是能力有限的人,去摆脱人性里虚妄的羁绊。 古代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挑着卖油的担子在路上走,担子两头挂了许多油瓶。他走着的时候,担子一头有一只油瓶在他身后掉了下来,在地上打碎了,他头也不回,继续赶路。路人见了觉得奇怪,问之。他回答说:已经碎了,何必去管!据说,当天恰有一个官员路过,看到这一幕,觉得这是个人才,便推举他去做官,果然政绩斐然。 人生有许多事情需要去管,不必在管不了的事情上花费心思和精力。那些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且这样去做的人,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负责任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 用了比喻的手法。审题时,要牢牢把握“耕种”一词,“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 态度,要有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自己的” 则强调个体、个性。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 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听   秋   郑毅

总以为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

也总喜欢在秋天里,叫醒沉睡的耳朵,来听听秋。

雨,总是和秋日有着很深的缘分;雨,也总是被人涂抹上一层厚厚的情感,驱之不散,挥之不去。秋雨,尤为如此,犹如一坛酽酽的米酒,善感的人只须走近,轻抿一口,那浓浓的愁绪就会如蚕丝缕缕扯出,袅袅余余。

在静寂的深夜,最宜听雨。只须依窗而坐,轻抿着清茶,偶尔,几点雨滴似乎不经意地敲落在窗棂上,瞬间飞散,消弭于雨雾中,不见踪影。心也倏尔一震,为那雨滴撞击玻璃的清脆。轻启窗子,那潮湿的雨气透过窗棂迎面扑来,让人躲避不及。那寂静的夜气与漫天的雨气彼此柔柔地濡湿,浸润,发酵,酝酿成一杯绵长而浓烈的老酒,沉醉不得,又清醒不能。恍惚间,思绪仿佛在时空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定格,一个叫柳永的诗人,站在长亭外,惆怅地吟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句。这时候,绵绵的雨也就在我的眼前变得忧伤和诗意起来。

秋日里,最不能遗忘的恐怕就是知了的叫声了。在秋高气爽的午后,睡意还未全消,那阵阵参差不齐的合唱此起彼伏,随之向天空飞扬,在云端停驻片刻,倏尔又跌落下来。细听,少了夏日几许的聒噪,多了几分从容和坦然。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没有理由轻言虚度,没有理由不尽情歌唱,没有理由不去绽放这生命中的美丽。

有空的话,也不要忘记到田地里去走走。傍晚,或者清晨,只须携一份平静的心情,去亲近那久违的田垄。听听沉甸甸的玉米在杆上欣喜的私语;听听金黄的豆子耐不住寂寞,迫不及待地噼里啪啦地跳将出来;听听笔直的芝麻杆上“砰砰”的拔节声。此刻,你的心里会充满欣慰。

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那萧瑟的玉米地中,黄绿斑驳的玉米叶子在浸着凉意的秋风中左右摇摆,沙沙作响,没有一丝告别的悲伤,有的只是从容的挥手,沉静的微笑。那刚刚收割后的荒凉的芝麻地里,一截截露出地面的短短的芝麻茬,还深扎在这坚硬的黄土地上,那稍稍发白发干的茎秆截面,还隐约渗出点点晶莹的汁水,不会是听到芝麻粒儿跳出菱角后喜悦的泪水吧。

最喜欢坐在繁星满天的秋夜下,仰望天际,听点点星星在窃窃私语地交流着彼此的秘密。此时,热闹夜市上聒噪的卡拉OK早已划上了休止符,人们也渐次进入了梦乡,各种关于奇幻的梦的故事正在有条不紊地悄悄上演,一切都沉寂着。偶尔,传来几声“唧唧”的声音,或许是蟋蟀或者蛐蛐在梦中的呓语吧,那会瞬间让你心静如水。

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每一片落叶,每一滴露珠,都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只有心灵纯净且充满挚爱的人才能听懂。也许,美就藏在我们疲惫的心灵之外,远在天涯而又近在咫尺。去听吧,潺潺的流水和鸟儿的啼鸣,犹如滴水崖中流泻出的清澈和美丽,点点滴滴,会经久不息地在我们耳畔喧响。

凉爽的夜里,躺在床上,当给自己一天的思绪划上句号的时候,或许有个声音会惊醒你疲惫的神经,那不紧不慢的“咚咚”的心跳声正清晰地响彻在耳际。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没有理由的。生命的感觉此刻是如此强烈,生命的脚步从未如此从容!听听自己的心脏的跳动,那儿会传来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来吧,到这儿来。那是来自母亲的召唤,是来自大自然的消息。

秋天了,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吧!用心去听,你会发现,在秋的行囊中,满载的都是单纯的快乐与纯粹的幸福,不是吗?

1.作者为什么说“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请简要回答。(4分)

2.文章在开篇与结尾均写到了“叫醒沉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4分)

3.请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这时候,绵绵的雨也就在我的眼前变得忧伤和诗意起来。

②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听秋”意义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15个字。(4分)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何悦3日说,根据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我国每年城镇污水处理量相当于一个三峡水库总库容,但这座“水库”吐出的污泥80%未得到处理,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副产品污泥并没有得到合理安全处置。在国外,污泥的投资一般占到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的四到六成,而我们的比例远远落后。”何悦说,现在这座“污水水库”每年吐出的“脱水污泥”接近2200万吨,其中仅有20%得到必要的处理。

何悦说,到2020年,预计我国污泥产量将突破年6000万吨,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行动起来,向污泥二次污染“开战。

 

查看答案

用“音乐”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方才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任选3题作答,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4.                  ,任重而道远。  (《论语》)

桃李不言,                  。 (司马迁《史记•李广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