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划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2字)(5分)
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_ __,二是 。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块方糖,调味着人生。 。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著名学者庞朴在他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说: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 , , , , 。
①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②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③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⑤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⑥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⑤④⑥③①② C.⑥⑤④③②① D.①④⑥⑤②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难以解决钓鱼岛争议,起码可以就如何防止危机不再升级而作出努力,这有助于中日战略关系重新起航。
B.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被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在0:1落后的情况下,不孚众望,奋力拼搏,连扳两局,最终以2: 1战胜李宗伟,夺得冠军。
B.低端车的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于每一次几角钱的油价上涨,他们都不可能等闲视之。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愿做沙漠科学事业上的铺路石
——记沙漠学家朱振达教授
冯锦川
今年56岁的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
1952年,朱震达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随后,他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进修深造。在前苏联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潜心研讨,勤奋实践,几乎跑遍了前苏联中亚辽阔的沙漠地区,取得了大量的可贵的第一手资料;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为他日后从事沙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属治沙队,主要对北方地区的沙漠和戈壁进行综合考察。朱震达被选入这支队伍并任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队长。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类型相当复杂,环境十分艰苦,它历来被描绘成“死亡之海”。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他下决心要闯一闯,目的是要揭开“死亡之海”的内幕,研究它的特点与规律,以事实来澄清和纠正一些西方学者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还它的本来面目。
以朱震达为首的治沙队,在塔克拉玛干选择了风沙最严重的坡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通过连续3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积累了风沙移动的资料,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
沙漠化,是近年来各个国家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它关系到占全球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00万到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因此,沙漠化成了当前干旱及半干旱区和沙漠研究中与人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1977年8月,朱震达出席联合国在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沙漠化会议。回国后他根据我国多年来对沙漠研究的情况认为,沙漠化在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同样存在,并直接威胁着草场、农田。因此,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沙漠研究就更应紧密围绕沙漠化来进行。但是,在当时,“沙漠化”这一概念并不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在众说不一的情况下,朱震达果断地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经过10年的研究试验,他认为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是防止沙漠化的根本途径;同时,沙漠化最危险的地区是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沙漠化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战略、治理规划、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整治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给朱震达的学术研究开拓了广阔天地。一向注重国际学术交流的朱震达,主张“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1978年以来,他依靠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他先后与4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日本、联邦德国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组织举办了多次国际沙漠化培训班、沙漠化讨论会等活动。1985年,朱震达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他在国内外的学术成就,引起了国家与科学院的重视。
朱震达在再次出任沙漠研究所所长时说:“我们的沙漠研究要立足两个方面:一是要面向土地沙漠化问题,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二是要看到我国沙漠类型复杂,在世界沙漠中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同时要根据中国大沙漠的特点,抓住若干基础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水平有所提高。我愿做沙漠科学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选自《现代中国地理科学家的足迹》,有删改)
1.对这篇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可见“初生牛犊不畏虎”,年轻就是科学研究的资本。
B.占全球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00万到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因此,沙漠化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
C.在“沙漠化”这一概念已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时,朱震达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
D.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为朱震达“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主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E.朱震达认为土地沙漠化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3.文章主要介绍了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作出的哪些贡献?请分条列举。(6分)
4.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像沙漠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请你就“技术”、“勇气”、“奉献”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