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写作(本大题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很小的时候(...

(写作(本大题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我就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要当作家。在十七岁到二十四岁期间,我曾

经想放弃这个念头,不过,我那时就明白,放弃写作,是强暴我的真实本性的,我迟早会安定下来,专门写书。”—(英国)乔治·奥威尔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德国)赫尔曼·黑塞                                         

请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你的感悟或见解。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面对人生,我们需要做好真实的自己 最近,我很喜欢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尤其在读到一篇名为“最后的课程”时,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肃然起敬的情感涌动而来. 最后的课程讲述的是一位社会学教授莫里。施瓦茨,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前为学生们上课的故事,莫里教授在学生眼中一直都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他机智幽默的授课方式常常得到大批学生的青睐,他的课堂通常都是人满人患,所以他的一生注定是为讲台而生,现在即便得了绝症,他也要把最后的治疗时间留给课堂,不同的是地点在医院的病房里,莫里教授的课程安排在每个星期二,每一次的授课过程中,莫里教授都需要物理治疗师和他的学生重重拍打他的背部,目的是拍出肺部的毒物以免硬化不能呼吸,试想一下在道德舆论甚为泛化的社会中,一个学生不得不重重拍打仓容满面的老师,这对学生来说是需要勇气的,我以为莫里教授应该会忍住疼痛好好安慰一下学生吧,没想到的是莫里教授喘着粗气:“我……早就……知道你想……打我……”,聪明的学生接过老师惯有的幽默道:“谁叫您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给了我一个B,所以我要再来一下重的。”读到这里,很多人都迷惑了,其实仔细揣摩一下,可以看出,老师的安慰也需要方式,以正常的方式来会让学生无法忍心下重力继而无法让老师得以正常呼吸,更没有办法顺利授课,而聪明的学生以此来消融老师的担忧;瞧,多么契合的师生啊,莫里教授没有掩饰自己的病况和疼痛,他拿自己作为课本来教学生如何有技巧去做真实的自己,他曾在课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一个孩子;当我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听,多么震撼人心的话语,很难想象一位即将面临死亡的老人能有如此达观的心态,一席话让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显得有些相形见绌,无地自容,有种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必要,回想物质横欲的今天,有些人为年轻去做整容手术,为张漂亮的皮囊散尽钱财,好者整出个翻版“范冰冰”,惨者则落到“超女王贝”的下场,再环顾我们四周,疯狂的“90后”亦然成为今天年轻的代名词,我们没有权利去质疑“90后”的世界,但我们却又责任谴责一下那些伪“90后”们,在不合时宜的场合装嗲扮嫩,嘟嘴扮兔;这真的会成为社会的一种囧态。 每个人都渴望美丽,这是正常的,但真正的美是需要从心底去塑形的; 每个人都渴望年轻,这也是正常的,但真正的年轻是需要健康的心态去保持的; 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要忘记做真实的自己,毕竟年轻,美丽不属于每个人一生的专利,但它却能在每个年龄阶段留下足迹。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并以此作文 写作时可根据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择其中一项或者几项立意: 1.要明确的的奋斗目标 2.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3.不可轻易更改自己的奋斗目标 4.要做真实的自己 5.人生需要自我征服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仔细阅读文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

以前我常疑惑,为什么很少有人会为一个理想而活着。现在我______发现,许多人,______所有人都能为一个理想而赴死。______这种理想却不是个人的、自由的、选择的理想,______集体性的、被承认的理想。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四个重要词语。(4分)

在前现代化时期,慢节奏的社会生活还没有将个人推到一个必须快速应对层出不穷之新事物的境地;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则将个体置入到了一个别无选择的必须快速去应对不断出现之新现象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形下,随着新事物不断地被快速消化,人的心理机制逐渐获得了一种快速反应能力。在本雅明看来,这种能力便是现代人的标志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重庆一中校园内“四·二一”广场、天文园、荷花池等地有多处水塘,偶见各种漂浮物。为了保持塘水清净,共建美丽校园,学校准备制作一些告示牌,请你代写两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1)                                                                        

 (2)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人性的爱抚

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1.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2.文中对店铺女主人的描写是否可以去掉?如不可以,有何作用?(4分)

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4.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的含意?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围绕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6分)

5.该文章内容与一本世界名著中的情节非常相似:该小说主人公曾被判处19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却被好心的主教收留过夜,然而他偷走了主教的银器潜逃,后被警察捉回。主教却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使他免于再次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他,他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十年后成为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

这本世界名著是                       小说主人公名叫                   (2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2.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6.我戍未定,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本诗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你找出来并加以赏析。(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后两句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节选自《随园诗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