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4分)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2分)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2分)

3.请概括并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4分)

4.请概括“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1.舅舅决定忍痛卖琴。②父亲去卖琴。③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④母亲舍不得卖琴。⑤“我”去卖琴。 2.(1)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为能以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 (2)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做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答“估计‘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轻松,同时又怕‘我’从自己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回避”也对) 3.①能体贴理解他人(善良):父亲冒险做事而不让母亲担心,不让舅舅卖小提琴,知道小提琴是假的后继续善意骗大家。②有家庭责任感:父亲为了家庭生计“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必须结合文中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才能得满分) 4.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③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二段主要讲了舅舅有一把祖传小提琴,舅舅认为这把小提琴很“名贵”,把它看得很重要。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我”家遇到困难的时候,舅舅决定“忍痛”卖琴,让“我”父亲出去把小提琴卖掉。因为“名贵”后来舅舅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 因为“名贵”,母亲舍不得卖琴。应从四个方面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的作用,不能单独的理解句子,要把句子放到原文中理解。(1)因为在文中第二段作者写到,舅舅有一把祖传小提琴,舅舅认为这把小提琴很“名贵”。所以在想到卖小提琴的时候,“他的双手微微颤抖”,这是一种痛苦无奈的表现。但把小提琴卖掉,就能帮助“我”家渡过难关,所以“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这是一种欣慰。(2)当我去乐器店卖小提琴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把小提琴又拿回来,并用同样的方法“骗”过母亲,“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一面回答“我”,赞许“我”的做法,又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应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当舅舅要把琴卖掉,帮“我”家渡过难关时,“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当父亲去乐器店知道真相后,回来的时候“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父亲冒险做事而不让母亲担心。父亲的这些语言、动作都体现了父亲的善良。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父亲为了家庭生计“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这体现了父亲的责任感。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文章以“我”的亲身经历来叙述,这样“我”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能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同时写我这样做,是因为受到父亲可贵品格的影响,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段文字有4处使用不得当、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今天肖大伯的心情特别高兴,邀请我们这个楼道里三家芳邻,到他家聚聚。我到的最早,肖大伯请我喝椰奶;大李来的最晚,成为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肖大伯请他喝白开水。我想,肖大伯激励先进,奖掖后进,还真有一套办法。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查看答案

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4分)

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境事业息息相关。

标题:                                                     (不超过12个字)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4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老当益壮,_____      ___?穷且益坚,____         ____。

3.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4.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