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途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途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地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外面的景色,既没有像春天那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好似世界是快毁灭了,却只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禁微吟着乡前辈姜白石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是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谤,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了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我生平所最赏心的许多美景是从到西乡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得来的。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闭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这时我真是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剩下的是闸北污秽的街道,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自己培养有一个易感的心境,那么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

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快乐,因此“行”是解闷销愁的最好法子。我们有时心境染了凄迷的色调,散步一下,也可以解去不少的忧愁。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科学家说我们就归于毁灭了,再也不能重走上这段路途。主张灵魂不灭的人们以为来日方长,这条路我们还能够一再重走了几千万遍。将来的事,谁去管它,也许这条路有一天也归于毁灭。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选自《与大师感悟人生》,有删改)

1.作者描写自己上班途中的见闻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如何由有关看风景过渡到有关人生的?(4分)

2.文章使用什么描写手法描写上班路上的风景?描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4分)

3.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4分)

(1)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2)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的观点“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的看法。(6分)

 

1.(1)提醒人们要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不要虚度年华。(2分) (2)作者开篇写自己坐在车上观察到的秋天的美景,然后引出“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的观点;接着通过对比写旅行的缺点,以引出“行”的重要性;最后写人生短暂,要学会鉴赏人生路途上的风景。这样就用象征的手法,由上班看风景过渡到了人生。(2分) 2.手法: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比、衬托也可)(2分)特点:秋雨蒙蒙,秋景朴实又充满生机,很有美感。(2分) 3.(1)美好的事物是我们在不断的观察中在某时某地得到的,而不是制定目标后刻意追求而能获得的。(2分)(2)把握现在,细心体会人生的美好,不要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2分) 4.观点一、支持作者的观点。(1分)作者认为自然的美景在路上,了解自然要不断的观察,享受途中的美好。人生也一样,大家都最终会死去,所以没必要想死后的事情,要认真观察人生的沿途的风景,获得精神的愉悦。(5分)观点二、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自然的美丽在于景物本身的美丽,旅游就是到最美丽的地方,看得到大家认可的景物。人生也一样,有了理想就应该朝着理想奋勇前行。不管周围的环境是否美丽,一心一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概括出作者描写上班途中见闻的目的或者观点。从所描写的景物感受及下文对人生的感悟可知,作者此处描写途中所见目的是要提醒人们要多观察生活,欣赏风景,不要虚度时光。作者先写秋天美景,再引出自己的感悟或者观点,再通过对比,来引出“行”的重要性,最后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在思考时,要理解作者把秋景与春景和冬景进行对比描写,以春景和冬景来衬托秋景的美,答题时,可把这种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答出来,或者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答出来。在分析秋景的特点时,要在对比中得出答案,如没有春天的娇艳,可想到秋的朴实,没有冬的枯草毁灭,可想到秋的生机,由“把大地美化了许多,”可想到秋的美感。还要把正面描写秋雨蒙蒙答出来。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通过反复品读语句,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如第一句要理解“偶然”“强求”,偶然是在不断的观察中偶然得到的,强求意思是不能刻意去追求。第二句,“今天有路今天走”意思是要珍惜人生,把握现在,“不要闭着眼睛,”意思是要学会观察生活,体会人生的美好;“朦胧一生”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观点,是否赞成。然后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及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如要支持作者的观点,可以从欣赏风景,珍惜时光等方面阐述;若不赞成作者观点,可以从景物的美丽本身和理想与追求的角度阐述自己的理解。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学生递交的一份检讨书,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不当之处并修改。(4分)

尊敬的老师:

①您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②一直以来,我一贯的表现的确是差强人意,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③请老师务必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改正错误,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④从今以后,我会好学上进,向优秀同学看齐;热爱集体,多问津班级事务。⑤以上这些我保证做到,不信您就走着瞧。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查看答案

将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或修改个别词语。(4分)

我国医改取得成就来之不易。从医疗保障发展史来看,各国一般都是在经济实力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才着手实施医改,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全民覆盖。相比之下,我国是在相对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大力推进并成功实施医改的。更何况,我国是在没有开辟新财源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支出需求。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温暖”为话题,另写几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心灵因交流而沟通,友谊因交流而加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

2. __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本诗首联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兰”“桂”怎样的特点?(4分)

2.全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抒发情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何寓意?(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