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岁通五经 通:精通
B.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 摘:选取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D.宰惊愧,拜谢曰 谢:道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发生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因以命之 B.力士耻之
C.白供状不书姓名 D.著宫锦袍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3分)
(2)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4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下列句中加粗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 (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 (预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B.那些已经本科毕业的人,在选择深造的途径上却十分迷惑,不清楚全日制硕士生是怎么回事,不明白为什么有的课程只有学位没有学历。
C.在去年的大赛中,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
长期以来我们在吃四大发明的( ),在一种( )的怀旧安慰中构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是必要的,但这种思想方法却制造着一种后顾的文化( )。因为后顾,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新变化有一种阿Q式的“我祖先比你阔多了”的( )。这正造就了我们的长期封闭,亦造成了我们裹足不前。
A.本钱 虚妄 模范 情结
B.老本 虚幻 模范 情绪
C.老本 虚妄 模式 情结
D.本钱 虚幻 模式 情绪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B.现在国内有的大学二三年级虽都开有中文选修课,但每学年各只有25学时。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
D.辛弃疾《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