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4分)

示例:  (苏武)  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     )    拟出的对联:

 

(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 (李白)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由于备选文化名人众多,加上提供了示例,结合学生自己平时了解的赞颂文化名人的对联,稍加整理就可以作答。答题最好原创,根据题干,抄录名联也可得分,但不会得高分。示例对联没有什么特别格式和表达技巧,所以只要就备选人物按照对联模式拟写就可以了。此题除了写成对联外,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条件宽泛,难度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

1.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纷纷”、“半入”被称为描写音乐的妙笔,请作简要说明。(4分)

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度浮桥至南台

陆  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4分)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2.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5.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陵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其死    爱:怜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②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③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④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 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宜卷甲而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处    审:谨慎

C.方西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铜禁            弛:放松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3分)(   )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