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老子》第二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老子》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就是说: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低洼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争过他。有人说,《老子》讲无为而治,其实讲的也是为人的道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一: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老子的伟大之处往往在于与众不同,在于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在日常琐事当中发现本质规律。比如我们看到弯曲、低洼、破旧的东西,总是觉得这是些不完善、应该修补的东西,老子却看出恰恰是这些常人所不重视的、甚至鄙视的东西反而具有重大功能,这些东西恰恰是它们对立面——所谓完善、美好东西的根源。这正是对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的进一步阐释。从而说明正反两面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里更深刻地指出反面的、阴性的、低下的东西能生成正面的、阳性的、高上的东西。同一个事物都具有正反、阴阳两方面的属性,其中反的一面能生成正的一面,阴的一面能生成阳的一面。这是老子崇阴思想的体现。老子曾反复强调柔弱胜刚强、无中生有、下能生上的道理。这是从事物和人生的本性出发的,老子认为事物和人生的本性就是“无”、就是“柔弱”。人生的“无”表现在恬淡无为、质朴淳厚上。 “少则得,多则惑”——这句话真是治疗当代人的一剂良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这不就是对“少则得,多则惑”的最好解释吗?我们现代人做事情谁不是贪多,家里的家具要多,银行的存款要多,拥有的财富要多,企业的利润要多……现代社会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太多,对人的诱惑也太多太多,在这些诱惑和机会面前,我们往往会迷失自己,不知做何选择,陷于迷惑之中。于是不少人迷恋于算命,结果命越算越薄,越算越迷惑。 现代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也是贪多,总以为一个品牌包含的品类越多力量越强,比如某知名矿泉水品牌,一开始是做纯净水的,接着又做牛奶、食品,后来还做尿布、服装。现在一提它,人们根本搞不清楚它的产品是什么。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其实一个品牌所代表的品类越多反而越没有力量,越少反而越有力量。你看世界前一百位的著名品牌,基本上都是单一品牌,代表的品类往往就是一个,比如“可口可乐”“奔驰”“麦当劳”“诺基亚”,等等。你一听,马上就知道它的特征、功能。 所以老子要我们不要贪多。老子还告诫我们不要自我表现、不要自我夸耀,不要自以为是,这一点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不同,他们是有什么说什么,不讲究什么客气。现代好多年轻人学习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有的还要夸大其词,结果往往招来大家的反感。这种人的情商往往不高,所以难以在社会立足,难以成功。 好多人以为谦虚了、谦让了、不与人抗争了就是吃亏,殊不知“吃亏是福”,真的是福,因为这种人最容易被社会认同,最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欢,也会得到大家的帮助,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吗? 范文二(一组学生范文): 1、处下 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故则新。”又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想起金庸其文,有人号“东方不败”,然终一败涂地;有人名“独孤求败”,年四十持木剑仍行天下而莫之能敌,何也?处下使然。 处下是一种人生境界。 真正的强者,常常不在于立得多高,而在于甘心处下。处下并非鲁迅先生所痛恶的奴性,而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对之深怀敬意,甘处下风。鲍叔牙以身下事管仲,世不多管仲而多鲍叔牙之能知人。处下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周文王待人轻以约,责己重而周。处下是一种能放得下架子的虚心态度,更是一种能看透功利的超然风神,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强者才敢于取处下姿态。处下,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处下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戴。 人们愿意跟从的领导者,不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霸王,而是谦逊深稳、礼贤下士的明君。项羽之见灭,不识人也。刘邦能俯身下问张良“为之奈何?”能对自称带兵多多宜善的韩信委以重任,所以能够称帝得天下。其同宗后代刘玄德亦深谙此道,三顾草庐,终得卧龙。人处高处,只有寒风吹彻,冰封万里;当处下时,深谷中可得幽园,可汇倾泻而下之山洪。下则势低,势低则利于凝聚。是故夫惟以身下之,方能得到各方帮助。文王吐哺,天下归心。处下,王道之始也。 处下不意味着低下。 欲跳,则需先下蹲;出拳,则必先收势。能曲者,方能伸也。姜子牙垂钓,非甘为一渔翁,待愿者上钩也。勾践卧薪尝胆,非甘为奴,待奋发之机遇也。所以处下是一种等待,非不欲争,乃不争眼前小利耳。处下是为了新一次的攀登,是一种静观其变的沉稳,是一种思前想后的谨慎。处下的人永远不是低下的人,他们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海一般的宽容、鹰一般的利眸、豹一般的耐心。 处下可谓一种无为,但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它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是得道多助的必需,是蓄势待发的准备。能处下,方能全,方能盈,方能新,方能为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鲲鹏。 只有处下,方能负重。 2、保持低姿态  “曲则全,枉则直”,坚硬的牙齿脱落了,柔软的舌头还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免遭遇到许多不公与挫折,学会保持低姿态吧!这不是对现实的屈服,而是退一步保全自己,养精蓄锐,期待下一次的爆发。保持低姿态,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保持低姿态,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经历数千年风吹雨打的兵马俑,那英姿勃发的勇士立在马上,令人望而生畏。但仔细一看,这些陶俑的棱角处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的陶俑甚至残缺不全。但有一种陶俑,却保存完好,他就是跪射俑。跪射俑虽单膝跪地,但身体挺直,始终高昂他的头颅。深究他保存完好的原因,原来和他的姿态密切相关。他单膝跪地,让重心降低,让身体深深扎根于大地;保持身体挺直,让重心在一条直线上,能顽强地抵抗震动;他高度较低,深掩在高大的陶俑之间,让他们去抵挡那高处来的撞击物。正因如此,跪射俑才会历经数千年,而始终保存完整的身体。 做人亦如此,降低重心,让我们更贴近大地,把根基扎稳;在危急时,弯下高傲的脊梁,让我们逃避灾难。但请记住,不论如何,请始终高昂你高尚的头颅,坚持你强烈的好胜心,这样你才不会被庸俗所同化,被怯懦消融你的好胜心。 保持低姿态,让我们成就另一番辉煌。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为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保持低姿态,于是便咏出了千古之绝唱,在文学史上成就了辉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只为他不愿为大唐御用文人,在不适应官场生活的现实面前,他选择了低姿态,放逐自己重返青崖,于是才有了他宽阔慷慨的气度,洒脱不羁的个性,才会被后人反复叹咏。有时候,在挫折面前保持低姿态,给心灵腾出一片思考的空间,也许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灵感一现,你就能成就另一番辉煌。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我们以疲倦的心去应付每天的挑战,以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名言激励自己不断拼搏,结果却输掉了自己。学会保持低姿态吧,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保持低姿态,也许是生活的一个常识。 3、有时候你无法不争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 竹子该是典型的“曲则全”了吧,但大家都知道,如今竹子除了可以拿来做筷子以及给大熊猫做粮食外,很难有什么其他作用了。要建桥梁房屋,终究是用不可屈伸的钢铁。再比如说很出名的死海,那可是地地道道的“洼则盈”啊,但若不是发展了旅游业,那基本上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高山上的雪水、清泉,却甘冽得很。 老子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而实际上,有些东西我们不能不争。因为某些时候,不争,不反抗,不进取,便等同于被取消了存在的价值。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面对黑暗时不语,便是同谋”,在罪恶面前,在死亡面前,我们如何能不争?是的,你不用掩住双耳,因为集中营里的阵阵呼号已经消逝了太久;你不用闭上双眼,因为索马里和苏丹达尔富尔的纷飞战火离我们太遥远;你也不用转过身,只要能“战胜”自己的良知,你便能自若地趟着血从尸体间走过。是的,你可以无为,可以不争,但有人不行,“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罗素曾说过:“我们要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真理。”“不计成败利钝”六个字告诉我们,为了真理和正义,你无法不争。 你如何叫布鲁诺同意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他完全可以保持沉默或干脆“研究”出太阳的确是在绕着地球转,然后过着舒坦的小日子。但他不行,哪怕把他绑上了火刑架,他无法不坚持真理,于是,只剩下了一把灰。你又如何让司马迁承认李陵的确是个叛国的卑鄙小人——尽管这样司马迁他就能保全身体的完整,但《史记》就不会是“无韵之离骚”而只可能是“满纸荒唐言”。吕荧当年也是可以保持沉默的,他可以同其他人一起揭露胡风是“反革命分子”“资产阶级的走狗”,但他选择了良知,走上主席台,面对七百多名“文艺界精英”,为胡风说几句公道话,然后,冤死在狱中。在真理和正义被强暴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闭上眼睛,但有些人不会,他们会呼喊,哪怕要以生命为代价。 当我们心中的理想与为人的尊严被践踏的时候,我们也无法不争。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行吟于汨罗江畔,最后用生命殉了自己的理想。1927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王国维一人来到了颐和园,悄然自沉。他用生命殉了自己倾情一生的文化。人们在颐和园泛舟之时,应当记得,这湖底,有颗真正忧郁的灵魂。文革开始的一个夜晚,老舍跳进了太平湖,他用生命殉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骨气。他们都可以不争,都可以无为,但那样对于他们而言活着等同与死去,他们选择用死亡最后一次睥睨这个世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我们应当明白,面对利益的纷争时我们也许要无为,要不争。但有些东西容不得我们不争。否则,存在便失去了价值。 4、花开当无声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做人正当如此。为争先弄得精疲力竭,不如我自活出我的精彩。是花,你就静静地开吧! 漫溯历史长河,首先映入眼帘的,似乎尽是那些勇于争当人先的王侯将相,他们的人生因这一“争”字,几多波澜,几许壮阔。即便是感情细腻的文人们,也各自挣扎在浩瀚缥缈的时空中,“羡长江之无穷”。拿破仑也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似乎人生价值的实现便在于争为人先。其实不然,看过了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你是否留意到了那一隅清淡素雅,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无为而治”,却偏偏赢得了一方灿烂星空。 他是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却也是一只不肯“曳尾于涂”的仙龟,他是庄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做官,他不肯,甚至不愿去依仗外物,他只要自己逍遥,不去争世人共争的“蜗角虚名”。他用生命把道家的“无为”演绎到了极限,外物在他眼中是虚无,便没有什么可争的了,却也因此赢得了万古流芳。那些殚精竭虑在历史中留名的人,又有几人能争过他? 他是真的隐士,用一生向世人展示了无欲人生的境界,他是林和靖。梅妻鹤子,他远离尘嚣,开辟出一方人间净土,功名利禄。甚至是爱情亲情,他全都不争了。酿梅花酒,自歌自舞自开怀,这样与世无争的生活让他倍感愉悦。“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种过滤了所有要去争取的欲望后的明净,也只有他这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才能拥有吧!他不离开自己的天地,与世无争,却拥有了高远的境界,深邃的心灵,还有他与诗歌一起留传下来的美名,怎不让那些矫揉造作争名逐利的人艳羡。 他是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荣华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他是纳兰容若。他是康熙身边博古通今的才子,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短短三十一载,他的人生正如一朵幽然绽放的兰花,他不争宠,不争功名,胸纳幽兰,神容自若,在斗争最为严峻的皇宫仍是那样一种泰然自若的存在。“人生若只如初见”让人哑然,他的忧郁,他的随性,让这位潇洒公子的身影永不淡去。他不争风流,却堪属一流倜傥人物。 闲花落地当无声,当你不在去争时,你会发现,所得到的,超乎你的想象。 5、退一步,海阔天空 许多人说,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出人头地,就要紧跟时代,学会竞争。然而,很多时候,退一步,恐怕更加海阔天空。 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会退一步。公交车上你正准备坐下,突然有人从你背后抢了位子,不必动怒,轻轻地走出来,报以微微一笑,要知道别人也许是有什么困难;你与朋友吵架了,好几天谁也不理谁,这是该想想也许错的是你,主动与朋友打声招呼,他会感激你的真诚与宽容;受到批评的你不要急于争辩,水无风不会起涟漪,退一步反省自己,才能重新获得赞誉。在与人的交往面前不要忘记提醒自己退一步,让他人与自己都拥有一片海阔天空。 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学会退一步。在理想还未能付诸现实的时候,不必急于求成,因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但应该保持“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松畅快,以一颗平常心去追求,哪怕一开始是最不起眼的小兵小卒,退一步看,会看到自己的潜力与激情,脚踏实地,总会达到人生金字塔的顶峰。 在面对难以跟随的时代潮流时,学会退一步。倘若感到疲倦,到郊外去走走,看看归家的候鸟,触摸枝头的晨露,拾起三两片将化作泥土的落红夹在消遣的书中,听海风传来的关于大海的清新耳语,让自己退出激流,置身于自然,享受片刻的宁静。倘若感到厌恶,那么就学学古时的渔夫,驾一叶扁舟,以鱼虾为伴,饮一壶浊酒,惯看春月秋风。在时代的潮流中退一步,是为了得到自己心灵上的海阔天空。 在当代社会中时时退一步,这不是消极避世吗?有人会问。答案是否定的。虽然退了一步,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片刻的内心的宁静,思考自己人生的棋局,才会在接下来的一刻更加勇往直前。 若是想真正达到人生的顶峰,那么请在适合的时候退一步,找寻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6、无为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想这就是一种“无为”。无为并不是毫无作为,而是使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少一点荆棘与寒风,最终得以阔步向前,大有作为。 无为使人在成就事业时淡定从容,获得宁静的心境。勇往直前固然是好,但当急功近利将我们紧紧包裹时,我们只能奔波于无穷无尽的疲惫与消耗中。岳飞怒发冲冠,勇闯敌军,却仅仅给后人留下他的英雄形象。大敌当前,诸葛亮气定神闲,悠游自在,他的“空城计”看似无可奈何,但这一“无为”正是从容与冷静的表现。因为无为,我们的思维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我们的头脑得到了冷静的支撑,我们的心境变得平和安宁。当成败都付与谈笑中,我们的力量便能在无为时的积聚后发挥出来,以静取胜。 无为使人看清眼前的形势,从而更好地顺应客观规律。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们渴望摆脱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心愿瞬间爆发,国家的经济发展路线因此逐渐出现了偏差。全国人民力求“有为”,展开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等激进的违背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运动,最终受到了惩罚,国家经济也因此遭受了重创。试想,如果当时人们抱有“无为”的心态,在建设之前静下心来分清当时的形势,顺应自然规律,使国民经济在逐渐的恢复中稳步向前发展,避免仅靠一股蛮劲,不切合实际地幻想实现大跨越,我国的经济就不会走那一段弯路。西汉初期统治者为恢复社会经济推崇的黄老之学,就是顺应规律的一大明证。因此,坚持无为,我们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到了符合规律的正确的道路,以稳取胜。 无为使人养精蓄锐,通过厚积薄发之势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提供推动力。就如一位运动员在高密度的赛程之后需要一段调整休息的时间一样,每一个人都不是一根能承受无限压力的弹簧,我们无为地生活,就是为自身寻找那么一个调整的时期,其间我们得以吸收别人的经验,进一步恢复提高自身的能力,时机成熟之时,便是有所作为之日。 坚持无为并不意味着毫无作为,只有经过无为的时期,我们最后才会迎来登上高峰、大有作为的时刻! 7、另一处桃花源 无为,姑且让我理解为“不融入世俗的纷争而安静地生活”。不追求世俗所首肯的金钱、名誉和利益,可视为一个人的无为,但这无为背后的安静生活与如止水安澜的心境,却往往能为一个人寻得另一番精神上的有所作为,寻得精神上的一处桃花源。 我们看庄周,编着草鞋悟出天地的哲理。他处于一个贵族家庭的没落时期,家庭变故使天资聪颖的他读出了世间运行的大哲理。于是庄周选择了无为,拒绝治理国家的请愿。他是龙,却决定曳尾于涂中。他在庭院中安静地编织着草鞋,做着手工以谋生。他不追求建功立业,却在一处不起眼的小屋中看见了别人一辈子都难以看见的恢宏景象:是大鹏,翱翔于九万里高空,翼若垂天之云,背若太山。彼时,蟪蛄与斥鴳正在庭院里叫嚣,而他,在这样平淡的世界里却观出了大气象。 我们看陶潜,荷着锄头寻到世外的桃花源。谁也无法肯定仕途上的不顺给这位诗人带来多大的失意与失望。从他步入田园起他就开始了他的无为。他的无为或许携带着几许的消极与无奈,但他也有了自己精神上的作为。看他的田园诗与散文,描绘着田园风光,描绘着理想国般的生活处所——由幽径引出的桃花源。于是人们记住了他的仕途失意,但更多地却是记住了他归隐田园后写下的诗篇,那些醇酒与菊花,那隅难以寻得的桃花源。 我们再看史铁生,坐着轮椅在地坛中观出了生与死的真谛。他残废了双腿几乎不能胜任任何一种职业,而且还身患重病。如此羸弱的躯体,却写出了让无数人惊叹的大哲理。他说死是一件无须急着去做的事情,因为死亡是一件怎么拖延也不会错过的事情,是一个必然会来临的节日。而他想活下来,其实也仅仅是内心的求生欲望而已,并不是“为了写作”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写作,只是为了活下去。他没有去追寻世俗的一些东西,因为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努力地活下去。他无为,但地坛几乎每一处都留下了他思索过的痕迹,他精神上的有为。 他们仅仅是追寻了世俗以外的东西,你也可以称他们为理想主义者。世俗有太多耀眼却毫无价值的东西。于是我开始思索无为,思索平淡朴实的生活,只为寻得漫长曲径尽头的那隅桃花源,看桃花在思想中绽放。 8、退,亦是进 老子主张“无为”,实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便是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前进呢? 窘困时,退一步,便收获一种释然。当你面对一道困扰你半个小时的数学难题时,不妨退一步,在走廊上看看绿树,听听音乐放松放松。这样之后,清醒的头脑,轻松的心情足以令难题迎刃而解。当你为无法更改的现状抱怨时,为什么不退一步,想一想:“或许情况还会更糟,这已经很好了”呢?这样,你便会释然开怀,不被困住向前的脚步了。 碰壁时,退一步,便收获另一种成功。陶潜在官场上屡屡不如意,退而归隐山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最终成就了一代田园诗人。刘翔,在跳高场上的竹竿前止住了脚步,退一步,却在田径跑道上一道道栏杆上完美地跨越,最终成就了让国人骄傲的“亚洲飞人”。退,并非逃避,而是追寻另一片能有所作为的天地,得以更无畏地前进! 得意时,退一步,收获一种安定和赞誉。邓小平在把中国引入富强道路之后,毅然退休,“让年轻人去干吧!”退一步,让人们不禁敬佩于他的责任心和安定。李白,仗着才气让“力士脱靴”,“贵妃捧墨”。不懂得退一步,又哪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呢?不懂得退一步,便也很难接近成功了! 退,亦是进,是另一种前进的方式。但并非一味退让,事事不为。该争取时就应努力争取,该打抱不平事便应该出手。龙应台一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便是提醒我们,怯懦的退缩只会让人瞧不起!不经过奋斗,遇到小小困难就急着打退堂鼓的人,并非在“退”,而是在“逃”;并非前进,而是倒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大概就是如此吧! 退,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找到另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退,是一种手段。它帮助我们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走向成功。 退,亦是前进。该退则退,我们会收获更多。 9、铭记先哲的启示 当今社会以高速运转着,人们提倡张扬个性,不甘于人后,满腔热血在社会的激流中奋力拼搏,想成就一番事业,却恰恰缺失了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冷静的处事态度,一种曲径通幽的智慧。 千古先哲的教诲飘入耳中,“曲则全,洼则盈,枉则直,敝则新”,那是老子静立于阑干外的喃喃的低语。他讲无为而治,但这又何尝不是为人之道理? 看那被囚禁在吴国的越王勾践,将受辱的泪水默默吞下,转化为重振越国的壮志;看那遭受酷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将希望酝酿成史家之绝唱。在命运的苦难面前,他们弯下了腰:越王为夫差尝粪,司马迁接受宫刑,但他们的灵魂在委屈的躯体中依然挺拔。忍了一时的委屈,留下千古的美名,他们为“曲则全,枉则直”作出了最好的解释。 我们也许没有勾践的惊人勇气,也没有司马迁的令人折服的毅力。但当我们面对委屈,足可以高唱一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处于人生的低谷,我们足可以告诉自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发展着,低谷会过去;当我们发现自己达到目标的康庄大道竟被堵塞,我们足可以提醒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径也可以通幽。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这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没有弯曲,哪来的挺拔刚毅;没有低洼,哪来的丰富充盈;没有破旧损坏,哪有明天的日新月异?而每天在社会上奔波的人们,在许多时候不肯容忍、委屈,不能面对低谷和挫败,又怎能用一颗宠辱不惊的、豁达的心去成就一番事业呢? 先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人生道理。 曲则全,枉则直,是一种平静而勇敢的态度;洼则盈,敝则新,是一种乐观而豁达的胸怀。 愿你也能铭记先哲的启示,拥有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冷静的处事态度,一种曲径通幽的智慧。 10、能“屈”还要能“伸” 《老子》所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其意大约为有弹性,能随情况时弯时伸,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老子》讲无为而治,其实亦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古人常言:“大丈夫,能屈能伸者也。”今人常以此慰藉自己:委曲一下没事,吃点亏没事,过一会儿就好了嘛。殊不知,先人除了告诉我们适时要学会“屈”一下自己,还要懂得日后如何将自己“伸”开,只“屈”不“伸”,非“大丈夫”也。 能屈能伸者,勾践、刘邦也。勾践卧薪尝胆几十年,尝到的不仅是胆汁的苦涩,更有做俘虏的艰难,日复一日委曲求全,年复一年忍气吞声,未尝不讨好敌国之君。然而他的志气未“屈”,时机成熟,扫荡敌国,几十年的怨气报于一朝,此乃“大丈夫”也。刘邦与项羽之争,出尽洋相,雕虫小技,涎皮赖脸,虽不属于大将之风,然而可保一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四年之“屈”有了回报,是以刘邦其人志向高远,能“屈”还会能“伸”,才能坐稳帝王之位。纵观古今,唯有将“屈”与“伸”完美结合者,方能笑傲江湖,遂其所愿。 能屈而不能伸者,清末政府者也。国家危在旦夕,却仍是一味退让求和,不与外敌抗衡,非丈夫,乃缩头乌龟者也。两次鸦片战争,均以战败割地告终,英法联军八千人,竟使泱泱大国退缩世界角落抱头不敢动,圆明园的残垣,黄河的怒啸,竟唤不起二万万同胞的团结之心,即使中法之战,艰难获胜,亦以中国求和割地告终。由此可鉴,能“屈”而不能“伸”者,懦夫也。一味委屈自己而不敢挺胸做人,只有受别人欺凌压迫的份。 中国人的心中一直灌有“屈”字,而很少有人将“伸”字铭记在心。“屈”,有时固然是一种美德,屈自己而全大家,是难能可贵的集体主义精神。然而倘若不论遇上何事,总以“屈”字应对,以“大丈夫能屈能伸”来安慰自己,与乌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身边的世界,有的公民权力被侵犯,“屈”一下,算了;有的人被上级无故指责并惩罚,算了;有的人习惯不与别人争利益,甘心自己被伤害,算了。这些人,真以为自己品德高尚,乃大丈夫吗?大丈夫,“伸”字当头,见路不平,拔刀相助;大丈夫,“屈”字铭记,为“大我”牺牲“小我”。大丈夫,不仅能“屈”,更能“伸”!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要读懂材料:(1)从“曲则全”“洼则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看到为人应该“谦虚,处人之下”,这样则更容易获得你想得到的。即《老子》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过老子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委曲是为了保全,低下是为了获得更多,不争是为了别人无法与之争,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启示: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更应该从古人那里吸收智慧,讲究方式方法,去取得成功。(2)《老子》中所讲的都是比喻。“洼则盈,水聚集的地方,一定是陷下去的地方。如江河湖海都是陷下去的地方,所以水都归到那里。人如果虚心,所有品德都会归到你身上。所以说洼则盈。”魏征曾对唐太宗说:“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曲、枉,洼、敝、不争、无为是表象,是手段,全、直、盈、新、争、治才是本质,是目的。 如果能把握老子名言的核心思想,立意就不难了。从曲与全、枉与直等几个句子中,任取一点,谈为人处世的智慧,都是切合题意的。 其次要弄懂题目的重点:讲为人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问题 1、不理解老子的思想,找不到展开议论的途径,观点模糊、混乱,难以自圆其说。 2、认为老子的观点与今人观点格格不入,因而反向立意,反对“曲”,提倡“争”,尽管从作文要求看,并不违反题意,但一般而言,除非立论非常严谨,在正确理解老子原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反面意见,否则还是顺向立意比较稳妥。 3、思路不清,所以结构混乱。(分论点不清楚,段落之间只是材料的堆砌) 4、不联系材料,不点题。 5、仅仅论证了“不争”,却忘了结果是“天下莫能与之争” 6、立论(部分)失当——能屈能伸,退一步海阔天空(需要“桥梁”解说),正确面对低谷,变,积蓄力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把它扩写成一个200字以上的故事,要求有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15分)

程门立雪

(杨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杨时,北宋时进士,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前,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游酢,是杨时的朋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

韦力递来的名片,有点儿像古代读书人的名帖,也是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上面印着他的雅号:芷兰斋主。有一次,一位去他家做客的商人看到一屋子古书,惊讶之余,脱口而出:“你哪儿找来这么多烂纸?”韦力心有所感,将“烂纸”二字倒过来,把他的善本书室称作“芷兰斋”。“多有意思啊,我眼中的芳草,别人眼中的烂纸。”韦力说罢,淡定一笑。

在收藏界,韦力被公认为“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今年6月,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近400件展品中仅有一部来自民间,即韦力所藏的辽刻本《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1994年,这件绝无仅有的“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就在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还在研讨“要不要追加预算”时,韦力举起了竞价牌。  

如今,这件珍品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天津郊外“西苑书楼”里。据一位有幸参观过书楼的学者描述,这位“藏书爱好者”所藏“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批校本、抄校稿、活字本各数架……皆按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

就韦力而言,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自儿时起,他就热衷于搜集“烟标”“粮票”。十多岁的时候,他偶然在一张旧报上读到郑振铎1950年去香港收购旧书的报道,由此引发了对古书的兴趣。但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古书收藏只是个别“高级官员”的专属,少年韦力没有接触古本的机会。

直到1981年,还在上中学的韦力攒了80元买了一套古书,那是一部以五色印刷的武英殿版的《古文渊鉴》。“我一下子就被那种美震撼了,才发现原来古书并不都是泛黄卷边。”后来,在天津一位老先生的引导下,韦力开始系统研读经史子集和藏书史,慢慢从中体悟到古书“回味无穷”的妙处。

1988年,中文系毕业的韦力在一家三资企业中担任中外双方代表,月薪3800美元。凭借这个在当时“天文数字般的收入”,韦力找到许多文革后被退还旧物的家庭,成批地收集古书。

因为“千金散尽为收书”,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唐代的柳宗元在《蝜蝂传》里提到蝜蝂这种奇怪的小虫,在路上看见任何东西,都想要背在身上,弄得自己越来越累。韦力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爱书也只是贪多务得之欲,跟别人爱钱没有什么分别。”韦力摆摆手说道。时至今日,他每年仍然要花费数百万元收购善本。但在收藏圈,人人都知道“韦力只进不出”。

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在这个成功的商人看来,人生在世,“为稻粱谋”而做的事太多,因此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为了追寻古代藏书家们的余痕,韦力曾用5年的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古书中曾有记载的书楼,结果却让他失落——大约一半的书楼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也境况堪忧,乾嘉时期最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书楼被划在苏州丝绸厂内,曾被列为吴兴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密韵楼原址上开了一家按摩院,还有许多书楼成了政府机关办公之所……

在后来的著作《书楼寻踪》里,韦力感慨道:“藏书多年,个中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当夜深人静时,偶翻旧籍,卷首所钤累累藏印,皆无言地叙述着本书的传承命运,讲述着一位位藏书家辛苦收藏、有聚亦有散的悲欢故事……”

韦力也曾因此“想到百年之后,自己毕生所藏古书的归宿”,并一度“觉得悲凉”。但最终他还是摆脱了古代藏书家们“世守沉编”的情结。他钟爱一枚刻有“韦力暂得”的印章,却始终不愿往藏书上印。因为“书藏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不够格’。”

“古书已历千年,人生不满百岁,珍籍终会离我而去。”韦力平静地说,“说到底,我只是历史流转中的一环。”

1.“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2.文章中那些情节能够体现韦力“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请分条陈述。(6分)

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韦力的?分别突出了韦力的什么特点?(6分)

4.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1994年,一件“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韦力与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精心研究,将其买入国内。

B.文章开头介绍韦力的名片犹如古人的名帖,“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暗示与折射出其对古籍的热爱。

C.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同时他以“好负物”的小虫自喻,认为因“为稻粱谋”的缘故,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D.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十几岁时,韦力就效仿郑振铎上世纪50年代去香港收购旧书,大胆投入到古书收藏行列,并崭露头角。

E.文章收束段描写韦力对收藏的感悟,既浑圆首尾,升华主题,又表现其豁达、达观和富有思想的特点。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引壶觞以自酌,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陈情表》

3.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滕王阁序》

4.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归去来兮辞》

5.母孙二人,                                  。《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把《逍遥游》中的选句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4分)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4分)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