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网络设计得了大奖后,面对大家的赞扬...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网络设计得了大奖后,面对大家的赞扬,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略通一二,远远谈不上登堂入室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长,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的灵感。

D.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C 【解析】 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选项C“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此题用来形容“问题”,对象错配;选项A“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境界;选项B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选项D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广为流传,这三项成语用都正确,题目应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值得商榷。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恿(sǒng)     扣(kē)       栗(zhàn)    熟(niǎn)

B、罪(niè)      躯(qiào)     地(rèn)     发(jī)

C、弃(tuò)      吸(shǔn)     财(héng)    样(mó)

D、倒(shuò)     央(měi)      辱(diàn)     合(cu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D.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2.              ,知来者之可追。

3.穷且益坚,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这首诗是他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

2.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抒发了什么情感?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试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诏下,公私便之。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中书特为去之。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 ②称贷:借钱给人。③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户        籍:造册登记。              B.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取妾   听:听从。

C.何忧不哉    治:治理得好,太平。        D.其如此                 介:耿介。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谭澄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    )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    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              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            ⑥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澄自幼聪明颖悟,十九岁便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上任后他压制豪强,扶救贫民,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谭澄任怀孟路总管时曾赶上大旱,他发动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得以度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谭澄文武双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严忠范守卫成都子城,他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著;元世祖又任命他为副都元帅,负责抚慰罗罗斯人,但刚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谭澄为人非常刚强正直,大名宣抚使游显曾经为各路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亲自来到中书省辞谢,拒绝了游显的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5分)

(2)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