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1.对本文题目“寂静钱钟书”中“寂静”二字的含义,该如何理解?(6分)

                                                               

2.如何理解“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这句话的内涵?(5分)

                                                               

3.从文中看,作者都写了大师钱钟书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你认为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1.①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钱钟书的人生是寂静的。②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地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③无论是“文革”前还是“文革”后,钱先生的书房始终是寂静的。他用心苦读,潜心学问。④钱先生的辞世及人们对他的一切纪念活动也是寂静的,表现出世人对这位大师深深地忆念与仰慕之情。(只要答出3点就可以给6分) 2.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地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5分) 3.答案示例:博学专注(潜心治学)、坦然真挚、淡泊名利、不闻喧嚣、 恪守完整人格。(答对四个关键词就可以得4分) 4.答案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由此可得出第四点。“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由此可得出第一和第三点。“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由此可得出第二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由此可见“这”指“寂静”。这句话的意思是钱先生一生保持着“寂静”,这“寂静”包含着他生活和为人、治学三个方面。文章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钱钟书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 本题不难,从其写作《围城》《管锥篇》的经历可得出其潜心治学。从其对葬礼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他的纪念形式可得出其不闻喧嚣、淡泊名利等。从其不接受拜访,不侧身大师之列,不在乎别人的不理解可得出其淡泊名利,恪守完整人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 本题是要回答时代与人才的关系。所谓时势造英雄,所以时代的特点肯定会对当时的人才有影响。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因为时代只是一个外因,内因才是最主要的。所以解答本题时要辩证法地看待二者的关系,然后要言之有理,要能自圆其说。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少,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1.本文第二段给移动阅读 ,从第三段起介绍移动阅读的诞生和与传统阅读的不同,最后一段写移动阅读的 。(4分)

2.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晴,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

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6分)

1.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辞》)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番暮春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见背: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密奉事孝谨闻  密祖母年高

B.有暇讲学忘疲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C.非独蜀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D.齐桓得管仲霸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3.下列各项中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以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5.翻译下面语句。(10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译文:                                                             

(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译文:                                                             

(3)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文言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发生、发展甚至失败的过程。

B.小说按篇幅,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德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马克·吐温并称为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C.《陈情表》出自萧统编订的《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文中李密陈述了自己作为“亡国贱俘”不宜供事新朝的苦衷。

D.《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阐述了庄子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是一首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