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后转小内史下大夫。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寻进位上大将军,迁御正上大夫。俄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褒美。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子文谦嗣。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彦光忧       瘁 :劳苦,憔悴         B.母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至州学     将:将要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3分)      (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化,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醇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帝赞赏,曾不止一次收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着,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回相州任职,虽遭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5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5分)

 

1.D 2.C 3.B 4.(1)梁彦光一上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其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震惊。(下车、发摘、奸隐、合,各1分,句意1分)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教,被堂弟告到公堂。(亲、阙、从弟、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及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语文,考察期是否合乎语境。题中,D项的“将”作动词,“带领”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的要求进行筛选。题中,④和⑤不属于梁彦光的治理效果,应予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考察有无错误。题中,B项说法有误:梁彦光未上任青州刺史。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中,“下车”是“上任”之意;“发摘”是“揭发”之意;“奸隐”即隐藏的罪行;“合”是“全”之意。第(2)题中,“亲”指“父母亲”;“阙”通“缺”,即缺少;“从弟”即堂弟;此外,此句中的“为……所……”是被动句式,应注意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人。彦光的祖父名茂,担任魏代时秦、华两州刺史。偐光的父亲名显。担任周代刑州刺史。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有纯真的性情,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彦光七岁时,他父亲生了很严重的疾病,医生说食用五种颜色的石块可以治好。当时找不到紫石英。彦光忧愁得心力憔悴,不知怎么办。忽然发现园中有一件东西,是彦光不认识的,他感到很奇怪就拿回来,缘来这就是紫石英。亲人们都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由于彦光十分孝道才感动上天的。 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广泛浏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于是由老百姓成为了秘书郎,当时他十七岁。到了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舍人上士。武帝时,又升任小驭下大夫。因母亲丧事离职,因过于哀伤,而身心憔悴。不久,又奉命到职。武帝见他哀伤过度,叹息好久。后任御正下大夫。跟随武帝平定齐国,因有功而封开府、阳城县公。周宣帝即位,授他为华州刺史,又晋封为华阴郡公,增加食邑五百户,把阳城县公的封号转封给他的一个儿子。不久又拜为柱国、青州刺史。碰上宣帝驾崩,没有到任。 隋高祖文皇帝即位,让他担任岐州刺史,兼岐州宫监,增加俸禄五百户,连同以前的二千户。彦光很有政绩,粮食丰收,还出口到别的州郡。开皇二年,皇上来到歧州,很欣赏他的才能,于是下诏书奖励。后来又转任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那里民风纯朴,他以清静无为来镇守那里,全州大受感化,上交的赋税连年最多,为天下第一。到相州后,还按照在岐州的办法。但邺都人口杂居,民风不纯,人很狡诈,给彦光作歌谣 ,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这个地方。高祖听说后责备彦光,还因此免了他的职。一年多以后,任命他为赵州刺史,彦光对高祖说:“我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说我是戴帽饧。我理当罢职,没抱做官的希望,不想皇上施恩,又起用我。请求让我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作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以报答陛下厚恩。”高祖同意了,彦光又任相州刺史。相州的豪强地痞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来相州的,没有不嗤笑的。彦光一上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像有神灵指引一样),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相州全境大为震惊。当初,齐亡以后,有身份的人都迁入关内,只有玩杂耍的、小商贩和说唱艺人住在相州城廓,因此人情险恶,谣言四起,诉告官员,变化无常。彦光想革除这些弊端,就用官俸,从崤山之东请来大学问家,每乡都设立学堂,非圣人先哲的书不得教授。常在一季的末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有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聪明出众的,就升堂设宴招待,其余的都坐在廊下。有喜欢诉讼、懒惰而学业无成的,就让他们坐在堂中,给以粗粝饭食。到学习有成,就举行贡士的礼仪,又在郊外饯行,并资助他们财物。于是人人都刻苦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到公堂。彦光没有问罪,而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到孔子庙去观看一个叫做韩伯瑜的人因母亲打他不痛,为母亲没有力气而悲伤,对着母亲悲泣的画像。于是焦通感悟,既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教训了一通就打发他走了。后来焦通改正了错误,行为规矩,最终成为善士。官员和百姓都高兴,再也没有吵架告状的了。过了几年,彦光死在任上。(高祖)追赠他为冀州、定州、青州、瀛州四州刺史,谥号“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全球化时代与“游子”情怀

张颐武

孟郊《游子吟》中那位“游子”的情怀,其实也就是今天到处漂泊的人们的心声。为了种种原因,离开故土,走上了漂泊之路,其间的情境今古有天壤之别,但其心理和情绪却跨越千年,彼此相通。孟郊的时代时空的距离当然比今天小得多,但在今天我们有了咫尺天涯的时空经验,却仍然无法消除我们的“游子”的感情。孟郊其实是对于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的发现,也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精神分析曾经有一个命题对于人生很有说服力。这个命题是:我们不得不失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以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我们的追求“游子”的情怀其实就是,我们失掉了母亲、故乡的感情,去追求我们的人生的目标,但这种追求又总是无法阻止我们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我们不可避免地失去,却又不可避免地怀念。于是,《游子吟》不朽。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到处是“流动”的世界。全球的资本、产品、人口和信息的巨量的流动正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的表征。资本冲破了过去阻滞它流动的一切要素,不断地在一种逐利的冲动中跨出边界,寻找新的机会。这种进程使得人口的 流动也在一个全球的水平上进行着。流动当然有不同的方向,一面是寻找机会的人从自己贫困或缺少机会的故乡向经济发达、充满机会的地方“流”过去。这可以说是一种从低向高的流动。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如有一部有关这种从低向高流动的绝妙的电影《我的美丽乡愁》中的由罗家英扮演的饭馆老板对他的那些来自内地的员工训话时说的:人像流水,总找财富聚集的低地去发展。你们要好好干。这话其实道出了这种从低到高的流动的本质。这里有正式的移民,也有非正式的隐在幽暗处的移民,他们构成的景观几乎到处可见。另一面从高到低的流动也在进行着,资本总是从成本高的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生产和消费的链条总是要向大有希望的新兴地区滑动。于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等的白领也在迅速地流动着。他们的身份“灵活”了,往往被批评数典忘祖,也会使自己漂在半空中。但太不“灵活”,又会产生生存危机,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冲击。其间的那份进退失据的痛苦和彷徨的确难于厘清。我发现“游子”的生涯里有投入异乡的动力,却也有对于过去的绵绵不尽的怀念感情。

游子的情怀其实就是在漂泊中的一份认同感,是一种对于故乡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纯物质性的,而是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浮现。它不仅仅是我们的意识中的,而且是无意识深处的东西。人可以四海为家,可以获得一种更灵活的身份,但无论游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但《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情感仍然存在。母亲的记忆乃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这种童年生活的最原初的记忆不是一种滥情,而是一种人确立自己的主体的途径。人正是从最初的感情上展开自己的。我们的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迹无法擦去,人赖以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不可能没有影子,一个“游子”毕竟有卸不掉的问题。没有过去的记忆,我们根本无法构筑我们自己,但没有今天,过去的自己也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必须在记忆中,却又不能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其实,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于故乡和祖国的今天的期望。回忆其实依然是现实的不可化解的部分。

其实,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这个国家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的活力和冲力都给了她的游子一份无法摆脱的力量,这力量一面来自它的传统,一面也来自它今天的能量。“游子”曾经分享过这个民族的百年的悲情和屈辱,但今天游子却有机会分享这个国家和这些人民的力量。正是中国今天的力量才使得游子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1.“游子的情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游子的情怀”既是我们为追求人生目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也是我们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

B.“游子的情怀”是人若身份“灵活”常被批评为数典忘祖。太不“灵活”又会产生生存危机的那种进退失据、难以厘清的痛苦和彷徨。

C.“游子的情怀”是我们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诸多浮现,是既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也存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东西。

D.“游子的情怀”在今天也包括了人们对这个在全球化中所日渐显示出活力和冲击力的国家给予他们持续力量的欣慰之情。

2.下列各项中,对“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故乡和祖国今天的期望”这句话的依据,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由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地情感仍然存在。

B.由于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迹无法擦除

C.因为人来已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不可能没有影子。

D.因为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游子”情怀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这正是《游子吟》不朽的缘由所在。

B.全球化时代各种流动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既有从低向高的人口的流动,也有从高向低的资本流动。

C.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的国王的生命痕迹无法擦去,这些东西毕竟是一个“游子”卸不掉的。

D.正是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化中所日益显示的活力和冲击力都给予了它的游子一份持续的力量,这才使得有字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水浒传》里的林冲被官府逼上梁山。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自己写好字。

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很多人的眼里,“逼”字不是一个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却是实实在在被“逼”出来的。请以“逼你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6分)

示例: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查看答案

将下面这则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5分)

本报贵阳10月18日电(记者任晓东)贵州省第一份专注于传播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的手机报《贵州创先争优手机报》近日正式开通。贵州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百如,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罗杰等领导出席了开通仪式。这份特色鲜明的手机报是贵州省委组织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与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网联合推出的,开通后,将以移动终端阅读的方式,为全省党员干部提供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资讯,提供互动功能和服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__________________。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成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①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②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

 ③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④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⑤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⑥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主,而且最适宜为王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⑥①②③⑤ 

C.②④①⑤③⑥                 D.④①②⑥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