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2年12月21日是风传的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而实际上这一天却是玛雅人长计历计时周期的起始日,至今已经历12个轮回,“末日说”并无科学依据,但好莱坞拍摄的灾难片《2012》却让不明就里的人们内心中的惶恐之情马齿徒增。
B.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自制造出“买岛”闹剧后,又大放厥词,建议国会议员常去钓鱼岛视察,这一系列行为对中日两国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D.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永远中国心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大典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震撼天下亿万人们心灵的话语:“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这句话在时时刻刻以祖国利益为重的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饱受旧中国内忧外患之苦的曾宪梓此生此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祖国的繁荣昌盛,莫过于中华民族以擎天盖世、锐不可当的活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不过,曾宪梓更深深知道,只有依靠海内外中国人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够真正振兴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才能够实现这种并不遥远的幸福。
曾宪梓常说:“我是做领带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人生在世,来时两手空空,去时也不能带走什么。我只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为祖国多做一点好事,为家乡的人民留下我的一片爱心。” 七十年代中期,当曾宪梓创立金利来、在香港站稳脚跟。他首先以投石问路的方式向家乡梅县的华侨大厦赠送了两部汽车。
那一天,曾宪梓怀着激动的心情,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并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曾宪梓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到经历文化大革命后的学校已变得破烂不堪、教室的桌椅板凳只剩下三只脚、足球场早已荒废用来种番薯,乡间学校的数目还不及解放前的时候多时,忍不住热泪盈眶,想到自己深受祖国培育之恩,但却未能留在国内参加建设,心里更是觉得十分难受,一种儿子对深爱的母亲未尽天职的惭愧之情油然而生。
曾宪梓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努力从商、一定要继续节衣省食的信念,他渴望创造和积累更多更大的财富,为祖国的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到一九九四年这十几年来,在家乡以及全国各地的捐资总额已经超过二亿三千多万元,捐赠的大小项目超过二百项,内容包括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体育事业、医疗等方方面面,并带头在穷乡僻野的梅州山区投资设厂,为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关心和参与祖国和家乡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鼓动和促进作用。
曾宪梓常对人们说:“解放前我的家里很穷,从小被人瞧不起,小学毕业后就没有机会读书了,新中国成立后,我才有机会重返校园。我就是靠着国家的助学金才得以顺利读完中学、大学的。所以,我要尽职尽责地回报祖国、回报家乡。”一九七七年,曾宪梓给母校东山中学捐建了第一座在当时首屈一指的教学大楼。从那时候起,曾宪梓就规定自己每年要按实际能力为家乡解决各种难题,开始每年五十万以上,以后每年逐年递增,从一百万、三百万、五百万、一千万……他决心这样一路捐赠下去。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帮助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由曾宪梓捐资一亿港元、与国家教委合作设立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基金会”将奖励内地的优秀教师,其中主要侧重于师范院校的教师。
曾宪梓多年来在为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更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诚挚的爱心。他觉得只有体魄强健的民族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于是,曾宪梓利用家乡“足球之乡”的优势,投资兴建足球场,捐资举办足球邀请赛,资助各大足球队外出比赛。热爱足球的曾宪梓不仅仅只局限于对中国足球事业的关注上,对于中国的整个体育事业,他都不遗余力地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
无论是洛杉机奥运会还是汉城奥运会,曾宪梓都亲自设计、亲自选料,制作出数千条绣有中国奥委会会徽的深红色优质领带,赠送给中国体育代表团。 一九九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满载而归,获得辉煌的成绩,名列世界第四,曾宪梓兴致勃勃地给每一位荣获金、银、铜牌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工作人员发放巨额奖金。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曾宪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他决定出资发起“金利来、银利来偕百家名店支持北京申办二0OO年奥运会”大型活动。曾宪梓说:“我们可以挺直腰板,向世界宣布: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曾宪梓说:“祖国和家乡是生我、养我、育我成长的地方,祖国有恩于我,我必须终身回报祖国。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
曾宪梓,一个将自己的躯体、灵魂、金钱、乃至生命与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似乎随时都可以为他的祖国喷洒满腔热血、奉上一颗爱心。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社会里,曾宪梓的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高风亮节,是所有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同的骄做。中国,响当当、亮堂堂的中国,正在以不可估量的凝聚力、走向崛起、走向腾飞的中国,应该为成功地拥有和培养出这样杰出、这样忠心的儿子而自豪。
(节选自夏萍《曾宪梓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曾宪梓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传统的道德规范里最首要、最核心的“忠孝”二字,也就是对国家要忠诚、对家乡人要孝悌。“中国”这两个字,在曾宪梓的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
B.曾宪梓也知道,靠他一个人是不能拯救整个中华民族的。但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影响和团结众多的人一道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出力,那么这种力量就非同小可了,中华民族赶超世界先进民族也就为期不远了。
C.曾宪梓对家乡的捐助是多方面的。在家乡投资建厂,是帮助家乡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而资助体育事业的目的则不同,是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是比物质层面更高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D.曾宪梓以拳拳赤子之心,倾力回报祖国的高风亮节、大义之举,与当今社会某些人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形成鲜明对比,是所有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同的骄傲。
E.记述重要人物,特别讲究客观、真实、准确。本文没有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而是采用对照式结构,将曾宪梓在解放前家里穷,从小被人瞧不起的悲惨遭遇和解放后在香港创业的辉煌形成对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2.请指出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曾宪梓先生对祖国回报的,并简要分析。(6分)
3.简析曾宪梓先生的心路历程。(6分)
4.有人说,曾宪梓先生如此大规模的捐资,不否认有爱国之心,但更主要的目的是巧妙地做商业广告,因为他毕竟是企业家。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催魂铃
余光中
电话之来,总是从颤巍巍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是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弧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无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催魂铃。
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热门的电视节目过后,进入书房,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而来。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或蓝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不要提亚伯拉德和哀绿绮思,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至少即发即至,随问随答,比通信快得多啊!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何必劳动邮差摇其鹅步,延误时机呢?” 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四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郊。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嫦娥仙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 呢?
对无处不达的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本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
2.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五段中划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6分)
3.联系全文,概括“催魂铃”的含义及作用。(6分)
4.第七段中说:“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生活的“快”的认识和感悟。(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①羽扇纶巾, , 。
②元嘉草草, , 。
③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②鉴:镜子
1.诗歌颔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张三影”,本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后转小内史下大夫。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寻进位上大将军,迁御正上大夫。俄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褒美。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子文谦嗣。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彦光忧瘁 瘁 :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将至州学 将:将要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3分) (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化,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醇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帝赞赏,曾不止一次收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着,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回相州任职,虽遭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5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