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 日①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本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诗人此时正客寓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②竹叶:竹叶青酒。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6分)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1.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 渲染: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借景抒情、视听结合、拟人) 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景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回答景物形象的题目时,应先分析写了哪些景,在概括归纳画面的特点。诗歌的颈联写到了夕阳西下、玄猿啼哭、霜雾下降、大雁归来的景致,画面特点是凄凉、寒冷。此句为写景句,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渲染、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分析此处,可见最突出的特点应是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和渲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首联,表现了诗人抱病登高的浓烈生活情趣。 颔联,诗笔顿转,诗人无分饮酒,于是命令菊花从此不必开,表现了诗人困苦生活,身体多病的艰辛。 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怀人。 尾联,直抒胸臆,遥怜弟妹,表达自身遭逢战乱的忧伤,寄托了自身的飘零寥落之感。 综合起来就是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鉴赏补充资料】 《唐诗鉴赏辞典》: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有耕侵其地,割与之;贳其财者不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岳家军来即降。”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

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家赀,徙家岭南。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①糗粮:干粮。②挫衄[cuò nǜ]:挫折,失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贳其财者不偿            负责        

B.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      不能施行

C.岳家军来即降            等待        

D.家赀,徙家岭南          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和,能节食以济饥               南冥,天池也

B.有耕侵其地,割与之               觉今是昨非

C.十年力,废于一旦                 二虫又何知

D.载糗粮馈义军                     眄庭柯怡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飞天生神力,尊重师长崇尚气节,他的父亲称赞他以后一定会为国家和节义而献出生命。

B.岳飞率领的军队多次打败金军,百姓牵牛拉车,载着粮食送给义军,所经之路到处都是欢迎的人群。

C.岳飞正要渡河直捣黄龙之时,秦桧却主张议和,而岳飞退军后,收复的失地,不久又被金人占领了。

D.秦桧构陷岳飞,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杀害了岳飞,流放了岳云,并把岳飞的家人流放到岭南。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段论述,按要求作文。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奉行节俭,因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明•朱用纯《朱子家训》),因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节俭也应是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它不应因时代的进步而被抛弃,它不应因物质的充裕而被遗忘。衣食无忧而能节俭恰是一种敬畏天物、崇尚简约的品位与格调。

“节俭”在现代人生活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奉行节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涵,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如果你穿越时空,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其一,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要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字数60字以内。(5分)

A  庄子    B 陶渊明    C王勃     D 武则天     E岳飞     F 施耐庵 

选择人物_______

我想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樊於期以困来归丹

B. 但以刘日西山                邻之厚,君之

C.二虫又何知                  胡为乎遑遑欲何                 

D.遂用于小邑                   生孩六月,慈父背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则刘病日笃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眄庭柯以怡颜       ⑤或棹孤舟            ⑥四美具,二难并     

⑦襟三江而带五湖     ⑧屈贾谊于长沙

A.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B. 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C. 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D.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