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
D.晋军(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2.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吾其还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
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论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其志洁,______________;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屈原列传》)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生人作死别 B.二情同依依
C.叶叶相交通 D.可怜体无比
填入空格处顺序正确的一项( )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________。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________。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________。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________。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________……
①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②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③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④也许是一片砖瓦
⑤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⑥也许是一只野果一片面包
A.④②①⑥⑤③ B.①②④③⑥⑤ C.⑥②④①⑤③ D.⑤①③④⑥②
根据相关文学常识和所学课文内容,用屈原、陶渊明、苏轼的事例,仿照第二句的句式,在前后的横线上写三句话。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面对荒漠雪原,苏武选择了固守;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简要概括学者们集体反对《自然遗产保护法》的三大理由,每条理由限6字以内。
易稿多次的《自然遗产保护法》,再次遭到法律、生物保护界学者们的“炮轰”。学者们认为,《自然遗产保护法》的保护范围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包括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其他类型的7000多个保护地将无法可依。专家调查发现,我国的天山、晋冀山地、青海省东部边界地区、云贵高原东南部、黄土高原和广西北部,淮河和黄河下游等地,许多物种都面临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分割保护不利于自然保护工作,是对自然规律的不尊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素来有多头管理的问题,再加上管理权和监督权没有分开,即“自己监督自己”,很难进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