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17分)
关于精神
李书磊
①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追究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及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②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惟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而有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断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
③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从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中,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也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情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⑤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带我去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竭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1.文中画线句子“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句中“有毒”和“甜蜜”该怎么理解,请结合文章①--③段内容回答。(4分)
有毒:
甜蜜:
2.联系上下文,请分别指出下面两个短语在文中的意思。(各限12字以内)(4分)
第②段中“人生的自觉”的意思是:
|
|
|
|
|
|
|
|
|
|
|
|
第⑤段中“人生的缺憾”指的是:
|
|
|
|
|
|
|
|
|
|
|
|
3.试说说“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一句的意思以及在文中的作用。(3分)
4.文章题为“关于精神”,叙说了中国古典文学对“我”精神成长的影响。请简要概括古典文学对作者的成长所产生的启迪。(6分)
按课文内容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8分)
1.爱而不见, 。《诗经 静女》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3. ,来吾道夫先路。 《离骚》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5.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6.余霞散成绮,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第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③,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合。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③差,病愈。后作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母氏所养 ②吾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B.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②君既若见录
C.①因留养之 ②因求假暂归
D.①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②不抚壮而弃秽兮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5.翻译下列两句。(6分)
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②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C.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集体到市科学馆参观学习,使学生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D.无论中国队输赢与否,当地华侨组织都将在比赛结束之后,为中国队举办盛大的庆功宴会。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家庭教育不能越俎代庖,取代学校教育,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注意力放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C.副市长许道鸣的妻子受贿八十多万元。有人认为他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D.如果我们为突出政绩而把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