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长安:这里借指被金人占据的北宋故都汴京。②鹧鸪:传说鹧鸪飞必往南,而不北往。

1.这首词写了哪些“愁余”的景象?(3分)

2.“青山遮不住”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3分)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①郁孤台下滚滚的清江之水;②阻隔词人与故都的重重山峦;③鹧鸪凄厉的叫声。 2.比喻(1分),“青山”比喻“敌人”或“险阻”或“南宋权贵的苟安思想”(2分) 3.①担忧百姓疾苦;②心系朝廷,主张抗金而困难重重的痛苦;(或壮志难酬的凄苦)③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④对不思复国,苟且偷安的南宋当局的担忧。(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钩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青山遮不住”,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词发抒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岭记(节选)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注】①梅花岭,扬州(今江苏扬州)广储门外的一个土山,山上梅树很多。②史忠烈公:即史可法,明末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崇祯时进士。崇祯皇帝自缢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即帝位,史可法任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清兵南下时,自请至扬州督师,孤军抵抗,兵败殉国。忠烈是他的谥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用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                   克:战斗取胜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                       旧:故交,老交情

20080806

 
C.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               审:审问

D.承畴大                                 恚:恼怒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刚勇忠烈的一组是(3分)(    )

①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                     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③忠烈大骂而死                               ④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⑤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  ⑥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有关对原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即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心中已有以身殉国之意。

B.有人说,史可法没有死在城中,又有传言说,史可法没有死。这些说法,都表明人民群众对史忠烈公的敬仰,希望抗清英雄仍活在人间,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C.德威答应史可法的请求,在城陷的紧急时刻,为免于落入敌手,帮助史可法“成大节”,但最终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有下手。

D.作者用“梅花岭记”作为标题,既是因为梅花岭是史可法所葬之地,也是因为作者要用“梅花”来象征和歌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⑴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3分)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⑷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3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查看答案

《想北平》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4分)

例句:我是一条漂泊他乡的船,家乡是我宁静的港湾。

 

查看答案

选出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曲中规                             皆出于此乎

B.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C.故为之文志                         作《师说》贻之

D.蟹六跪二螯                         耳得之为声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

A.木直绳(合于)                     一苇之所如(任凭)

圣人无师(固定的)                 到则草而坐(分开)

B.知不可乎得(骤然、突然)           舆马者(凭借、利用)

今其智反不能及(就)               意有所极,梦亦同(往、赴)

C.驽马十(驾车)                     而学于师(以……为耻)

觞满酌,颓然就醉(拿起)           山川相(连结,盘绕)

D.六艺经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经)

非能水也,而江河(横渡)           居是州,恒惴栗(忧惧不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